平靜養生系列 第二講:四季養生

【道家養生】 《明愛文化講堂》


平靜養生》是由倫敦明愛學院和胡文虎基金共同推廣的養生系列講座,總共九講,由王玄素老師執講。

《平靜呼吸》是《平靜養生》系列的第二講,於2022年的3月14日開講,以下為文字記錄。由暨南大學王浩同學整理,江蘇科技大學張榮梅老師校對。

第二講關鍵詞:天人合一   天干地支   黃帝內經   四氣調神   蝴蝶振

【一】概論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春天到了,我們開始感受到外面的春意盎然。不過,很多逆悖天時的人間事頻頻出現。在這個動盪嵗月,一粒時代的灰塵落到個人身上便是一座大山,我們該如何應對?送给大家一句中國的老話话,「每遇大事有静氣,不信今時無古賢」。聖賢和凡人的區區別在於,面對對外界紛繁的變化,他的内心穩如泰山,這也是養生的最高的境界,養生就是養心。

養心的過程就是思維方式的訓練,生活習慣的養成。

中國人的宇宙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果大家能把自我的小宇宙和大宇宙匹配起來,做到天人合一,那我們的生命就會變得無窮大。生命有四季,春夏秋冬,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如何讓我們生命的四季順應自然界的四季走得更順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四季養生。

《黃帝內經》的核心思想:「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我們都不希望得病,病怎麼來的?其實和我們自身是有關系的。《太上感應篇》說「福禍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病其實是我們自己招來的。

養生是養心

養生就是養心,養生就在於形神兼養,body和soul齊頭並行、共同進步。養生養的是生命的生,生活的生,並不僅僅是身體。身體鍛煉,只能算是局部養生,注重養身更要養神,形和神統一,二者都是由心主宰的。養心到什麼程度才算完美?我們中國人講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形神兼養在於它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這是我們東方人的思維。

東學和西學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西學走的是片面分析精微路線,東學講究用大局觀看磅礴的宇宙世界。我們跟自然界其實是一體的,人身是一個小宇宙,我們要跟大宇宙同步。現在很多問題沒辦法解決,就是因為你站在你的點、他站在他的點,就像兩小兒辯日,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但是從整體性、系統性、宏觀大局觀來看,也只是盲人摸象,僅此而已。

整體性、系統性還有人與自然的關係,我們講長生不死,長生不老不是永遠不死,而是某一個東西是永恆的。老子說「天地尚不能長久而況於人乎?」與天地同壽,與天地共存,和天地同脈共振,那是得了道,法了自然。

人是由陰陽兩氣所形成的,中國人的古代哲學思想就是陰陽的思想,陰陽在不斷變化就是。白天黑夜、太陽月亮、天地等等,是一組一組陰陽在不斷變化,在互相起作用,他們的作用是有規律的,這規律便是道。

曆法、天干地支

我們都知道曆法有陰曆和陽曆,以朔望月為基本單位的曆法是陰曆,以太陽年為基本單位的曆法是陽曆。我們中國人用的是什麼曆法?中國人傳統的曆法叫農曆,是陰曆和陽曆混合用的。二十四節氣是陰陽混合的,有一些傳統是按陽曆走的,比如清明、春分等;而春節、中秋節等是按照陰曆來的。

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比如2020年庚子年、2021年辛丑年,現在是2022年壬寅年。每六十年稱為一個甲子。中國人有一個慶祝六十大壽的傳統,因為六十年甲子輪迴過了一圈,人生已經圓滿了;但其實這還不夠,人生得來兩輪,六十歲以後是一個新生。前六十歲發現很多問題,我們以新的狀態在新的一輪中修整一下,最後活到120歲的時候,可以認為生命圓滿了。 人到底能夠活多久,其實時間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們自己。

天干指的是空間,地支指的是時間。天干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裏提一下黃曆,黃曆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傳說始於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黃帝在泰山封禪的時期。這是一種能同時顯示西曆、農曆和干支曆等多套曆法、並附加大量趨吉避凶的規則和內容的曆書,也能指導農民耕種時機。科學在發展過程中發現陰陽曆都有問題,農曆比較精確,後來又發現黃曆比農曆還要精確。

四季 五行

五行對應了中醫上的五季

人只有順應了自然,才能夠在天地之間找到逍遙的人生狀態。逍遙不容易,所以需要學道悟道來修鍊。天地輪轉由五季來體現,這和常說的四季不同。中國古老的養生哲學裏專門提到了在夏秋之間還有一個長夏,時間一般是從小暑到白露。為什麼要單獨列出長夏,因為它是和五行相配位的。

春天對應的五行元素是木,顏色是青色,所在的方位是東方,對應體內的臟器是肝,開竅於眼;夏天對應的元素是火,顏色是紅色,對應的方位是南方,對應的臟器是心,開竅於舌。如果一個人舌頭經常麻痹僵硬,說明這個人的心臟有問題。

長夏在五行上主土,顏色是黃色,我們中國人講中土,它對應的方位是中,對應的臟器是脾,開竅於口。如果一個人沒有口德,他的脾胃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經常要說善言善語也是有益於養脾胃的。

秋天對應的是金,顏色是白色,主的方位是西方,對應的臟器是肺,開竅於鼻,鼻子是主呼吸的。

冬天對應的元素是水,中國古人將它歸類黑色,方位是在北,對應的臟器是腎。腎是先天的根本,我們生命來源於此,所開的竅在耳朵,有的人耳鳴往往是和腎虛是有關系的,此外還開竅於二陰(尿道與肛門),如果排泄上面有問題,那也有可能是腎氣虛弱了。

五行匹配四季,一年十二個月,春夏秋冬各三個月,但每三個月的最後一個月,所歸屬的五行,都在土。中宫黄庭,土很重要,《西遊記》裏面有個沙僧,他對應中土,起調和作用。他一旦變心,整個團隊都會散亂,所以觀音菩薩選取經人的時候,第一個選的是沙僧。東南西北因中而成。中很重要,你有沒有核心思想、你的能不能立得住,穩固了,其他的就不會散亂。我們所說的中國中央中醫就是這個概念。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是自然界的規律。有一個概念需要強調一下,我們所說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是氣的五種狀態,不是五種物質。宇宙一氣(張載),裂變成陰陽,有五種狀態是金木水火土。這五大行星對地球的影響非常的大,古人觀察了之後發現它們的能量場會改變地球上各種生命的狀態。我們不要輕易的去批判推翻古人的經典思想 (尤其是先秦之前的)。現代科學在不斷印證古人的偉大智慧。他們為什麼偉大?因為他們是用生命來探知宇宙的,而現在的人是用科學技術和儀器來探索宇宙的,還是那句話,我們身體是最誠實的。

還有一點叫五運六氣,這在《黃帝內經》中很多詮釋,延展開來說比較複雜,不在我們目前的討論範圍中。人的一生有幾分要靠自己努力,還有幾分要靠運氣。 很多時候努力不成,是因為運氣不行。

五運在人的命理上可以體現為旺相死囚休,一個人的運氣不可能一直好,因為天地也是如此,這兩年天地的運氣是有問題的。永遠的春暖花開、政通人和、河清海宴只是一個理想狀態。

六氣是風寒暑濕燥火,五運六氣交錯轉動。作為芻狗的人是三才之一,萬物之靈,不能眼睜睜等著當芻狗。只有懂得自然界的規律,才能趨吉避凶,做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間”需要調平衡,才能夠領悟到養生的真諦——性命。平衡在於三方面,這一點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人的性命的質量,決定了生命的狀態。

四氣調神

春 ——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把神調好了之後,生命狀態就調好了

我們來看一看四季變化和我們生命狀態的關聯。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天這三個月是推陳出新的時候,一年之計在於春,新一輪生命開始了。生命是不會消亡的,只是一輪一輪不斷更替,這叫發陳萬物以榮意思是說像花開一樣,春天的氣機隨著陽氣在不斷升騰,人也應該一樣,這時候要做到夜臥早起,晚上睡可以晚一點,但不是熬夜,早晨要起來,不能懶床,因為陽氣在升發的時候,不要隨便去遏制它。

廣步於庭指的是散步,散步比跑步好。所有養生的經典裏面從來沒有講過跑步,當然慢跑可以,有助於增強心肺功能。披髮緩行是說春天的時候不要束髮,披髮會增加和天地的接觸面積,有助於讓肝氣舒展。孔子去見老子的時候,老子正好洗了頭,頭髮都披在身上,其實這是一個修煉(養生)的方法,讓生機散發出來。

關於以使志生有很多說法,可以理解為我們心中帶有的希望。人不能失去志向,使鼓舞自身如同振發陽氣,不斷壯大人生志向,不斷給自己希望,這樣才能樂觀乃至逍遙的面對這個世界。

生而勿殺,所以春天的時候要戒殺戮,我們用一首古人的詩來說明這個道理。「勸君莫食三月鲫,萬千魚籽在腹中。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勸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勸君莫殺春之生,傷母連子悲同意」。仁愛遍布的社會,一定讓人充滿希望的。

予而勿奪,要給予不要奪取,多給別人創造機會。賞而勿罰有很多種解釋,大概就是不要輕易懲罰別人,當然也要根據情況而言,不好的現象我們也不能縱容。

上述是此春氣之應,更是養生之道。逆之則傷肝是說如果不這樣做會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是說夏天生一些寒冷的病或虛寒的東西祛不了,是因為春天的陽氣沒有應時而生發。春天的肝氣如果被壓抑了,那麼夏天的陽氣就不足以把冬寒給排出去,然後它積在體內就會生病。

春天對應的竅是眼睛,春天很多人的眼睛會出問題,眼睛或癢或腫,這是因為肝出了的狀況,肝陰不足。中國在東方,應木,所以人容易在肝上有問題,肝火比較旺。最簡單有效的緩解方式那就是經常用木梳梳頭。梳頭可以清理肝火,建議大家隨身帶一把木梳,遇到煩惱的時候就來梳一梳頭,疏肝理氣,清肝火。以前上海灘的大亨杜月笙,隨身帶一把小梳子,經常拿出來梳一下頭髮。梳子要用木頭的,牛角梳是寒性的,反而把寒氣給梳進去了。菊花明目,春天可以用菊花泡點水喝。另外春天不要穿太緊身的衣服,要穿得寬鬆,讓身體處在放鬆狀態,當然情緒也是。

'夏'物華實 '秋'氣養收

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

夏天這三個月是最茂盛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長到極致了。這是陰陽兩氣交匯的時候,陽極要生陰,陰極要生陽。萬物華實,萬物已經到了最美的時候,青春年華就是人生的夏天。夜臥早起,晚上睡的晚一點,早晨起來早一點。夏季的白天時間比較長,我們的作息一般跟著光明走。無厭於日有很多說法,有的說是白天的時間長,不要厭倦,也有說不要回避陽光。夏天寒氣重的人可以多曬曬自己的背,經常曬背有助於陽氣升騰。

有人喜歡做艾灸,不如在這時曬太陽,不過要注意防止中暑。使志無怒是說夏天人容易上火,所以不要發怒。使氣得泄,入了伏之後我們注意排泄順暢,有時拉肚子不要緊張,很有可能是借助陽氣把寒濕推出去,當然如果出現有異常狀況還是需要及時診治。

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這句話也有很多說法,我理解為盡情表達自己,盡情盛放最美的姿態。逆之則傷心,心傷了就麻煩了,哀莫大於心死,心是君王。秋為痎瘧是講瘧疾,現在人得的可能性不大。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是說該長的時候沒有長足,秋天收斂的能力就會很差,所以夏天排泄一下,出出汗是很重要的。但是有一點注意,心臟不好的人要避免大量出汗,因為汗為心之液,多了會虛脫。微微出汗最好,切忌大汗淋漓。現代人用空調,出汗之後洗澡吹空調是大忌。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倶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萬物都要開始沉澱下來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風開始急了天也變高了,猿嘯哀,天地間起了肅殺之氣。古人所說的秋後問斬、秋後算帳,都是順應天道而行的措施。天氣以急地氣以明,天地之間很乾淨,像秋水滿月一般明澈。

早臥早起,秋天要早一點休息,但是還是要早起。與雞倶興,雞比我們敏感,感受到陽氣來了之後就開始叫了。使志安寧,人到中年萬事休,心態開始趨於平穩安寧。以緩秋刑是講天地在這個時候充斥著殺機,人更應該保持平靜心態,神氣收斂,以成熟的心智面對風雲變化,把生機藏於內部,所以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漸漸守靜,內在的氣機跟天地一樣沉下來。

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秋天要注意收斂,如果秋天還在不斷出大汗就說明肺氣虛弱了。秋天收不住,冬天陽氣就藏不住,身體就會越來越虛。

另外,秋燥容易傷肺,肺要常潤,因為它是非常嬌氣的臟腑。人呼吸靠肺,很多病最後都會轉到肺上來,要保護好肺。我們中國人都知道吃梨潤肺,梨的寒氣比較重,可以把梨中間挖掉放點冰糖在裏面煮一下,把寒氣去掉。如果有條件秋天多吃一點白色的東西,如銀耳等,吃這些東西並不是說他們本身對肺有好處,而且他們所蘊含的能量是跟肺相匹配的,所以,這種能量被肺吸收起到很好的滋補作用。

貓 '冬' 閉藏 若伏若匿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冬為飧泄,奉生者少。」

冬天,藏,北方人過冬的方式俗稱貓冬,也就是呆著盡量少動。冬天大量運動非常消耗陽氣。冬練三九,這個說法是值得懷疑的,至少得搞清楚得怎麼練。這時天地之間沉靜,大自然也需要休養,所以不能夠輕易去驚擾他們,陽氣開始閉藏隱匿。中國古代候王有從冬至開始閉關的習俗,冬至一陽生,之後開始數九早臥晚起,沒見到太陽之前不要出去,這時候陰氣比較重,要蟄伏起來。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說冬天應該做好保密工作,就像守口如瓶一樣,什麼東西都不要泄掉。蟄龍三冬卧,老鶴萬里心,九九八十一天,基本就到了驚蟄,萬物復甦。又一輪草長鶯飛。這一切都是跟隨陽氣升騰的節奏,也就是順應天道。

所以說冬天不適合天天洗澡,這樣會加速陽氣的消耗。冬藏是春生的基礎,有句話叫冬不藏精,春必瘟病。瘟是瘟疫的瘟。大自然生病了就要生瘟病,這跟我們人類還在不斷地揮霍消耗自然資源是有關係的。冬令進補講究的是小劑量長時間,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方式,並不是一味的用昂貴的藥材,這反而對身體是一個傷害。萬物生長都是經過自然長期滋養的過程,一蹴而就容易鬧妖。

上面我們分享的內容都來源於《黃帝內經》的四氣調神。我們的行為習慣受思維方式指導,真正給我們思維方式發號施令的是還住在心裏的神。所以養生就是養心,這是最核心思想。四氣把神調好了之後,生命狀態就調好了。

這裡有一句話講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春天夏天的時候得把陽氣生發好,秋冬養陰,陰陽要平衡,陰陽平衡就是道,以從其根,把陰陽兩者養好了才能歸根複命。

故與萬物沉浮與生長之門真人潜深淵、浮游守規中 (《周易參同契》),日月星辰都是懸在宇宙(虛空)中的。其實我們的人生亦是如此,好似飄蓬,隨著外界各種的機緣變化而浮沉,要不被沉沒,得找到根,也就是時時安住內心。有了這個圓心,我們才能畫好生命之圈。

這裡有一個圖,五臟六腑是在脊椎上掛著的,這個脊椎就是通天河,《莊子養生主》裡面講緣督以為經,小宇宙和大宇宙的關係就是養生最高的境界。

愛惜自己 天人合一

愛惜自己就是天人合一

那麼小宇宙如何與大宇宙匹配?在於大三元和小三元匹配。天地人是大三元,精氣神是小三元。中醫上講人體的氣機源於先天,由精所化生,先天之氣也就是元氣。水穀所化之氣和自然界的清氣叫做後天之氣,也叫宗氣。精泛指有形狀態的精微物質,氣泛指無形狀態之變化功能,神泛指生命的運動活力,精氣神會互相影響。狹義的養心調神指調節心理活動,保持良好的心靈狀態。

我們後面會專門說到情緒的問題,情緒是有毒的。廣義的調神泛指調整我們的生命活動的自動控制系統,這個系統會自然而然地應對外界變化,但是我們總是想人為去改變一些東西,反而把這套自動系統——也就是我們的免疫功能損壞了。免疫功能的司令部在腦垂體,道家稱為太乙神。

廣義的調神是調整我們的自動控制系統使之接近更加健康的境界,健和康包含生理心理兩方面。所謂順從神,即是遵循更加健康的生命活動自動控制系統。這些神是比我們能量場更高的生命體,是可以指導我們的,我們都有機會和它溝通合作。上古是人神共居,只是後來很多有為的東西把我們和神之間的距離拉開了。那天人合一是什麼?用一句話概括:局部是整體的縮影,整體是局部的放大。人就是一個小宇宙,珍惜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愛惜自己就是天人合一。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不管外界風雲如何,始終做好自己,守護住自己的生命狀態,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目前的風雨動蕩都是暫時的,逍遙人生是養生的終極目標。

 

【養生小貼士】

疊掌於腦後,肘前後開合

蝴蝶振這個養生動作可以幫助經常背部脹痛的人。這個動作很簡單,坐著站著都能做。把兩個手掌交疊在腦後,像蝴蝶扇動翅膀一樣肘部前後開合。這個動作雖然簡單,對於開背卻大有裨益。開背對心肺功能非常好,能夠振奮陽氣,開背也就是養命。(第二講完)

第三次講座接受報名

明愛文化講堂》在2022年和胡文虎基金㩗手合作,為各界華人提供公益線上講座,第三次講座於下週一(4月11日) 英國時間上午10時至11時舉行。

這個講座免費,以普通話進行,有興趣的人士請點擊鏈接在Eventbrite 報名參加

https://www.eventbrite.co.uk/e/247849694107

第三次講座主題是『真假養生』,講者王玄素老師將講述一件事物的產生,總會伴隨著真假,為自己的生命練出一雙”火眼金睛”。

這一系列公益講座已於2月14日開始了,第一講《平靜呼吸》和第二講《四季養生》收到廣泛關注和好評。 健康養生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對大家的生活有所幫助,同時也歡迎大家積極報名參加該系列公益講座,與王玄素老師云端面對面交流探討您關注的內容。

講座舉行後,文字稿經整理後將在[歐華綜覽網站]www.chineseineurope.com和明愛學院微信公眾號MingAiInstitute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