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隨筆】漫步不同信仰間

新冠疫情期間,區政府鼓勵各地義工組織每週六上午在區內公園的步行和聊天活動,十分成功。

內子收到邀請參加 Interfaith Walk, 沿途參加五個不同宗教的場所,除了替救世軍籌欵支持他們的幫 助露宿街頭者的計劃外,還能增進不同宗教信仰的認識和了解。時間剛好是她的生日,很感謝十五 位朋友的支持,一齊來參加這次有意義的活動,連同平常的會員,有老有少,還有當地的年⻘的牧 師參與,浩浩蕩蕩有近七十人。我們在Southfield 地鐵站出口後,步行約十五分鐘,探訪一間回教寺 院Fazl Mosque,整體而言,非豪華但整潔,對於不慣屈膝而坐的人士,這次參觀是一種新嘗試吧。 多年來,很佩服穆斯林同事在每年齋戒月為了信仰而忍受的不便。

從回教寺出來後,再步行45分鐘, 終於到達了 Wimbledon Synagogue ,因為以巴衝突,所有猶太廟 保安比較以前嚴,停車場不對外開放,並且有保安,大家坐下來聽廟寺⻑老介紹該廟崇拜時所用 的聖經(Torah)只有一百年歴史,相信是複製品吧;放眼望去,發現不少參加步行活動者是猶太人, 慶幸自己今次沒有多言,随便發表自己對中東戰爭的看法。教堂佈置和普通基督教教堂無異,只是 在講座前有個大櫃放置神器。

離開猶太廟後,我們很快到達了54,Parkside, SW19, 一間很平常的獨立房屋,是靠賣種子而興家的 Sutton 家族所建造,最後變成羅馬教廷梵蒂岡的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使館 Apostolic Nunciature。 英國和羅馬教廷交惡因為英國皇室自立聖公會,擺脫梵蒂崗的管制,两國中斷的外交關係在1982年 因教宗保羅二世訪英後才正式恢復,教宗 Benedict XVI 在2010 非官式訪問英國時曾下榻此處。

步行十分鐘後,我們到達泰式佛教廟宇Buddhapadipa, 看到飄揚旗桿上的泰國國旗及黃色的泰王旗,使我想起今年一月中,在香港參加的泰國旅行團,內子一直想帶我同遊泰國,重溫她未婚時和 學校同事去泰國旅遊的美好時光,沒有看清楚,卻報了一個拜神團,每天都是去參觀佛寺,觀看不 同的佛像,遠離塵囂喧鬧的渡假勝地;今次所見的佛寺和佛像比泰國的規模雖小,卻沒有煙火瀰漫 的污染,加上周圍樹林⻘蒼,使人感到身處世外桃源。善男信女臉上充滿喜樂的笑容,使我渲染到 他們對自己信仰的喜悅。

我們第四個目的地是St. Mary C/E Parish Church , 它的外觀和一般聖公會的教堂並無差別,在十二 世紀已經存在,十九世紀時擴建,現今設有幼稚園及其他大堂租賃給其他社團開會之用,廿一世紀 以來,定期去教堂崇拜的人數不斷減少,有人說是福利制度的後遺症,人們豐衣足⻝,就缺乏求神 保的動機;然而,這是否也反映出社會和家庭結構的改變?幾年的疫情,年⻑的會眾老邁甚至離 世,出席人數下降,很多偏遠地區的小教堂面臨関閉危機。

最辛苦亦是最後的路程,經過了45分鐘的步行,我們終於到達了最後的目的地,印度教的Shree Ghanapathy Hindu
Temple, 在1981 建廟。印度教和佛教差不多同期在印度出現,印度教主張人生輪迴,因果報應,種 姓制度和非 暴力主義,由於它是由當地各種信仰演變而成,相傳所供神多達三千三百萬,由於信眾僅限於印 度人,雖然信眾人數比佛教徒多,它的大眾化卻比不上後者。

今次有幸能夠走馬看花地參觀了不同宗教信仰的場所,大開眼界,深感各種信仰有它的特色,大部分都是導人向善,使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縱觀世界上發生的種種悲劇,促進大家對各種宗教和⺠族的尊重和理解,是踏出了人類和平相處的第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