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詩非詞、亦詩亦詞的竹枝詞

劉禹鍚奠定其文學史上的地位

唐劉禹鍚有<竹枝詞>一首: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 ( 情 ) 卻有晴 ( 情 )。」

因為晴、情為俏皮的雙關語 ( pun ),廣為倩侶書信所引用,故而大眾耳熟能詳;以致這首竹枝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竹枝詞的重新整理、再出發的影響力,反而未多關注。

竹枝詞.其一》劉禹錫(粵語/廣東話) *道是無晴卻有晴* - YouTube

根據學者研究,竹枝詞原屬巴楚 ( 湖北、湖南 ) 一帶南方口頭傳唱民歌,其後,漸次流衍,轉而成為各地民歌濫稱。 因為無論其詞、調、曲或唱和形式,都合乎孔子所說的《詩 ( 經 )》三百思無邪,文人雅士也乘興不時加入創作團隊,久而久之,遂發展出一種非詩非詞、亦詩亦詞,又類似打油詩,打破詩詞格律、規定的詩詞「解放體」。

然而,在形式上,仍類屬七言絕句體韻文,內涵多風土詩詠,其有在一句第四字之後,插入「竹枝」,句末第七字附添「女兒」兩字作和聲,亦頗類唐詩在晚唐五代,發展為長短句之宋詞時,「從泛聲虛處填上實字」作法一樣。

竹枝詞至劉禹鍚作詩時,作了一番整理。

劉禹鍚在 <竹枝詞九首> 引曰:「四方之歌,異音 ( 所說的話不同 ) 同 ( 音 ) 樂。 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 ( 拍 )。 歌者揚袂睢舞,以曲多為賢 ( 愈唱得多愈厲害 )。 聆其音,中 ( 間 ) 黃鐘 ( 黃銅所鑄之鐘,為陽六律第一律,泛指音律 ) 之羽 ( 五音之一,相當于簡譜 " 6 " ),卒章 ( 最後 ) 激訐如吳聲。 雖傖儜 ( 聲音粗俗雜亂 ) 不可分,而思念宛轉,有淇澳 ( 《詩經‧衛風‧淇奧》) 之豔音。 昔屈原居沅湘間 ( 沅水、湖南 ),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 到于今,荊楚 ( 湖北 ) 歌舞之。 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颺之,附于末。 後之聆巴歙 ( 巴郡,四川東部 ),知變風之自焉。」

宋歐陽脩等編著《新唐書‧列傳第九十三‧卷一八一》亦有記述:「禹鍚貶連州刺史 ( 廣東清遠 ) ,未至,斥朗州司馬 ( 湖南常德 市)。 州接夜郎諸夷,風俗陋甚,家喜巫鬼,每祠,歌<竹枝>,鼓呎裴回,其聲傖停。禹鍚謂屈原居沅湘間作<九歌>。 使楚人以迎送神,乃倚其聲,作<竹枝辭>十餘篇。 于是,武陵 ( 湖南、湖北 ) 夷俚悉歌之。」

竹枝詞由來

研究者找到線索,盛唐之前,竹枝詞已確定存在,如杜甫<奉寄李十五祕書‧二首之一>:即有句:「竹枝歌未好,畫舸莫遲回。」後蜀趙紫祚編《花間集》,已有用「竹枝」作詞牌,如五代後唐陵州人 ( 四川仁壽縣 ) 孫光憲之<竹枝詞>

門前春水 ( 竹枝,和聲 ) 白蘋花 ( 女兒,和聲 ),岸上無人 ( 竹枝 ) 小艇斜 ( 女兒 );

商女經過 ( 竹枝 ) 江欲暮 ( 女兒 ),敢拋殘念 ( 竹枝 ) 飼神鴉 ( 女兒 )。

竹枝,原巴楚一帶,合歌詞,音樂、舞蹈三位一體之民間舞曲,如唐白居易<竹枝詞四首‧其四>所說:「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惱何人怨咽多。 暫聽遺君猶悵望,長聞教我復如何。」宋楊萬里在<竹枝歌七首‧序>中說:「晚發丹陽館下,五更至安陽縣。 舟人及縴夫終夕有聲,蓋謳吟嘯,以相其文者--- 云:"  張哥哥,李哥哥,大家著力一齊拖 " ,又云:"  一休休,二休休,月子彎彎照幾州。" 其聲淒婉,一唱眾和,因檃括為<竹枝歌>云。」 ( 《全宋詩‧卷2303 )  》楊萬里之<竹枝歌七首>已溶入江南地方謠曲內容;例如,<其六>云:「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愁殺人來關月事,得休休處且休休。」至于為何叫竹枝詞呢? 這就得從其發展過程概念之四階段談起。  

為何稱為竹枝詞

  • 一. 竹枝為跳舞道具故名。 漢班固<<漢書‧禮樂志>:「飾玉梢以舞歌。」唐顏師古注曰:「梢,竿也,舞者所持。 玉梢,以玉飾之也。」近人任半塘認為巴楚多產竹,竹枝是伴舞道具,「其始或手持竹竿以舞,故名。」 ( <<唐聲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 二. 源于帝舜兩妃子湘竹之說。 晉張華<<博物志>>說:「堯之二女 ( 娥皇、女英 ),舜之二妃 ( 娥皇、女英同嫁給舜為妻 ),曰湘夫人。 舜崩 ( 舜出巡,死于蒼悟 ),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 ( 二妃趕至湘江,淚盡而亡,故稱湘夫人 )。」故竹枝詞多憂怨惻怛,調聲悲愴。
  • 三. 因唱吟時用短竹笛演奏,故名。 此即唐劉禹錫所說:「聯歌竹枝,吹短笛。」
  • 四. 因用竹枝、女兒兩字作襯子以和聲,故名。 明胡震享<<唐音癸籤>>:「 ( 竹枝詞 ) 有和聲,七字為句。 破四字 ( 之後) 和云 " 竹枝 " ;破三字 ( 之後 ) 又和云 " 女兒 " 。」如五代後唐孫光憲<竹枝詞>即是:「門前春水 ( 竹枝 ) 白蘋花 ( 女兒 ) 」。

竹枝詞欣賞

明謝在杭,又以俗語作竹枝詞,如<佚題>:

癡漢偏騎駿馬走,巧妻作伴拙夫眠;世間多少不平事,不會作天莫作天。

清初王士禎創作有<廣州詞>六首 ( 見<<南海集>> )

其一:潮來濠畔接江波,魚藻門邊淨綺羅。 兩岸盡欄紅照水,蛋 ( 蜑 ) 船爭唱木魚歌。

其二:珠海石上柳蔭濃,隊隊龍舟出浪中。 一抹斜陽照金碧,齊將孔翠作船蓬。 

至清中葉,為作竹枝詞士子甚多。 例子如清嘉慶年間葉調元之<漢口竹枝詞‧時令‧五十二>:

元旦開門向喜神,皮衣皮帽簇然新。拜年不見還留帖,半是昨宵躲債人。 [ 自注:「聞客敲門皆云:" 有慢 ( 待慢 ) 謝來客。" ]

其<五十四>云 :「 泛友浮交講應酬,淡紅名片教人丟。 不然壓在泥條下,也算登門磕了頭。」 ( 自注:不見主,必留名。 紅紙包泥塊置于巷口,客至視其堂名,押名片而去,或于門縫投帖。)

又清嘉慶朝繆良,曾著有<集俗 ( 語 ) 竹枝詞>,多富哲理,其中如:

  1. 公門裏面好修行,半夜敲門心不驚;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
  2. 巧妻常伴拙夫眠,千里姻緣使線牽;世事都從愁裡過,月如無恨月常圓。
  3. 黑心人兒有馬騎,看你橫行到幾時;瓦罐不離井口破,只爭來早輿來遲。
  4. 人老珠黃不值錢,人生不樂也徒然;今朝有酒今朝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5. 莫怨他家井底深,知人口面不知心;光陰似箭催人老,一寸光陰一寸金。

又,咸豐年間吳仰賢之<洋涇竹枝詞>:

影帆交梭海上寒,轉輸百貨走長安。 昨宵電報來申浦,十船奇珍過荷蘭。

繆良又撰有<佛山竹枝詞> ( 見<<文章游戲‧后集>> ):

木魚歌裡快傳杯,不唱<楊枝>與<落梅>;願得郎如江上渡,朝朝暮暮趁潮回。

又,同治十二年 ( 1873 ) 楊勛 之<別瑟竹枝詞>:

信息能將電氣傳,霎時萬里寄華箋。 行名「推累葛藍姆」 ( telegram ),鐵絲曾從海底穿。」

又,光緒元年 ( 1875 年 ) 沈子星之<漢口盂蘭會竹枝詞十二首> ( 其一 ):

漢臬土俗告人聞,土俗還將土語成。 惟願有心民俗者, 四方土俗報分明。

又,宣統元年 ( 1909 年 ) 蘭陵憂患生有<京華百二竹枝詞>,其十七云:

各家畫報售紛紛,銷路爭誇最出群;縱是花叢不識字,亦持一紙說新聞。 

又,宣統二年 ( 1910 年 ) 吾廬儒之<京華慷慨竹枝詞‧飯局>:

自笑平生為口忙,朝朝事業總荒唐。 許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車塵馬足旁。       

有清一代,竹枝詞比唐宋詩詞更有地域和外觀視野,如清尤桐<外國竹枝詞>,徐振<朝鮮竹枝詞>,單士釐<日本竹枝詞>,劉豁公<上海竹枝詞>,林則徐<回疆竹枝詞>,   和梁啟超 ( 1873~1929 ) 、丘逢甲 ( 1864~1912 ) <台灣竹枝詞>等等。

梁啟超<台灣竹枝詞>四句都押韻,但不別四聲,如<其一>:「郎家在三重埔,妾家在白石湖。 路頭相望無幾步,郎試回頭見妾無? 」


彭家發
kfpong4666@gmail.com>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原刊于【灼見名家】,獲作者授權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