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自已寫推薦書

夏末暑假,學期結束,結業莘莘學子,或升學、或入職場,都極盡心思去撰履歷表,求有力人士推薦信,謀個前程。

推薦書信之為用,古今皆然。而最廣為人知悉傳誦者,厥為唐朝詩仙李白,作自我推薦之<與韓荊州書>。

之一

唐玄宗開元年間,早有開科取士 ( 讀書出眾尖子 ) 制度, 但錄取率非常之低,每次錄取率平均不到二十七人 ( 元馬端臨<<文獻通考>) 。 好酒成性、個性浪漫的李白 ( 西元701~762 ),卻不肖經由考明經、進士等世俗常規考試,以進入仕途之想。 寧願廣事干謁 ( 拜會 ),投贈詩文,冀望一朝得到賞識,謀個出身。 ( 如<<幼學詩>>所說: 「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世變日繁之後,自我「推銷」,似有必要;  如羌太公垂約于渭水,八十歲遇見求才的周文王; 三國時劉備三顧草廬,倩孔明出仕的時代,已可遇而不可求。 )

李白曾入京干謁,可惜,「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唐杜甫<夢李白‧其二)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李白三十歲。 初夏,往長安譎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自,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 ( 玄宗御妹 ) 別館。

唐玄宗 二十二年 ( 西元 734 年 ), 李白閒居襄陽 ( 今湖北省 ),在老家安陸 ( 今湖北省安陸市 ),修自薦書一封給當時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採訪使韓朝宗 ( 韓荊州 ) 。 冀望得到韓朝宗關愛的眼神,接見他、賞識他,藉著他的推薦,獲得唐玄宗詔徵,好謀得個仕途生活。  便放低身段,致書韓朝宗—此即流傳後世近千三百年的李白<與韓荊州書>。

       韓朝宗是吏部侍郎韓思復之子,深得唐睿宗、唐玄宗父子兩代君主信任。他亦為人四海,賞拔賢士,李白好友、在士流中享有盛名的崔宗之,即是由他推薦于朝的

之二

<與韓荊州書>是這樣落筆的: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生(人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識荊一詞之語源)

(您)何念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躬吐握之事,使海內豪傑,奔走而歸之。

[周公輔周成王,招賢納士心切,「一沐(洗頭)三握髮(正在洗頭的他,賢士來訪,他于是先將頭髮紮將起來,急忙去接見賢士,如此洗一次頭,中斷了三次),一飯三吐哺(正在進食的他,賢士來訪,他于是把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去接先賢士,如此吃一頓飯,中斷了三次),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士。」(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一登龍門,則聲價十倍!

[龍門,今山西河津西北、黃河兩岸,傳說鯉魚若能成功躍過此處,即可化為龍(成語:鯉躍龍門),若躍不過去,攻頂失敗,則額上會留下疤痕(成語:龍門點額),復回落水中,照舊是一條普通的鯉魚。東漢李贗有高名,當時士人受其接待者,每曰登龍門。]

所以,龍蟠鳳逸之士(蟠,盤曲;逸,隱逸;蟠逸,喻賢人在野,或屈居下位,亦李白自詡),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收名定價,獲得美名,奠定聲譽)。願君侯不以(您的)高貴而嬌之,(他們的)寒賤而忽(略)之,則三千之中有毛遂,白得穎脫而出,即其人焉(那個人就是我李白喇)。

[戰國時,趙國公子平原君有食客三千,秦國攻打趙國邯單,有食客毛遂,自薦隨平原君隨平原君赴楚求援兵(成語:毛遂自薦),果然不辱使命,成功說服楚王發兵援趙,解了邯單之危。]

之三

白,隴西布衣(隴西成紀人;隴西,治所在今之甘肅臨洮;洮,粵音桃),流落楚漢,十五好劍術,遍干(干謁)諸侯。

[李白的詩,劉旻的劍術(旻,粵音文),張旭的狂草,世稱唐代三絕。據史,李白似乎沒甚麼師承,只知他在十六歲時(唐玄宗開元五年,西元717年),跟從寫<<長短經>>的趙蕤,讀了一年多的書。<<長短經>係以縱橫家視點,辨析事勢,總結唐以前歷朝,政治權謀得失,其觀點恰與其後宋朝司馬光之<<資治通鑑>>評析相反,故後世名之曰「反經」。蕤,粵音銳。]

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遍訪卿相)。雖長不滿七尺(約今之1.7米;故男子以身高七尺為標準—昂藏七尺),而心雄萬夫,皆主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妄敢不盡于君侯哉!(一定本前之初衷,為韓朝宗盡心盡力。)

君侯製作侔神明(文章著述如同神明;侔,粵音侔,等同也),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研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頗為低聲下氣地請求),必若接之以高宴(以盛筵來款待我),縱之以清談(容許我高談闊論),請日試百言(考考我日書百言),倚馬可待(我必能一揮而就)。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主宰),人物之權衡(品評人才之高低),一經(您的)品題,便作佳士(就是士林尖端人物)。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您又何不給我一尺立足之地),不使(使)白揚眉吐氣,激,激昂青雲耶?

若(東漢)王子師(司徒王允,漢獻帝時尚書令)為豫州(剌史;豫州,治所在今之亳縣),未下車(未到任),即闢(徵召)荀慈明荀爽,漢末碩儒);既下車,又闢孔文舉(孔融);山濤(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作冀州(剌史;冀州,今河北高邑西南),甄拔三十餘人,成為侍中、尚書,先代所美。

之四

而君侯亦薦一嚴協律(音樂協律郎,掌校正律呂之職),入為(中央)祕書郎(掌管中央政府藏書),中間崔宗之(曾官至右司郎中),房習祖,黎昕(曾為拾遺官),許瑩之徒,或以才各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忠義奮發。(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諸賢腹中,所以,不歸他人,而願委身國士。儻(倘)急難有用,敢效微軀。且人非堯舜,誰能盡善(誰能沒有缺點呢)?白謨猷籌盡(我的謀略、策晝有限),安能自矜(實在不好意思自誇自讚)?至于製作(文書著作),(己)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很想送請過目)。恐(只怕)雕蟲小技,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割草為芻,打柴為蕘;芻蕘,李白謙稱自己作品),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繕寫員),然後退掃閒軒,繕寫呈上。庶青萍(寶劍)、結綠(美玉)長價(假)于薛(薛燭,春秋時之越國人,善相劍)、卞(卞和,春秋時楚人,忍受雙腳受砍之苦,仍將美玉呈上楚王,此即卞和獻玉軼事)之門。

幸惟下流(希望您顧念布衣的我),大開獎飾(大力栽培賢士),惟君侯圖之(希望您考慮)。

根據史述,韓朝宗並沒有接見李白,選擇以沉默回應。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西元735年),李白西游,適逢玄宗狩獵,乃趁機獻上<大獵賦>,大誇本朝遠勝漢朝,讚譽玄宗「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又在賦之結段,宣揚道教玄埋,以迎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想法。不過,玄宗卻並未特別留下印象。

同年,李白進長安,結識了衛尉張卿,透過他,李白向玉真公主獻詩(<玉真仙人詞)祝頌,詩的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祝她入道成仙。(少室,少室山,于河南登封縣北,少林寺即座落少室山。)

他又去長安紫極宮,在那裡遇見狀元及第出身、時為太常少卿的賀知章。李白立刻拜見他,並呈上隨身帶著的詩本。賀知章讀到他的<蜀道難>、<烏棲曲>等詩,大為驚嘆,說李白「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邪?」說他是「天上謫仙人」[杜甫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太白二十韻>)]

之五

較少人知悉的<烏棲曲>,是唐玄宗開元十九年(西元731年),李白在吳越一帶漫游時所作,表面上寫戰國時吳王,實則暗諷唐玄宗之寵幸楊貴妃,快活不知時日過。

<烏棲曲>,是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調>舊題,烏棲;烏鴉巢也。原詩:

姑蘇台上烏棲時,—日落烏鴉回巢時份(姑蘇台,舊址在今蘇州市西南姑蘇山上)

吳王宮裡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

青山欲銜半邊日。—西邊山峰已經「吞沒」了半輪紅日,夜深沉了。

銀箭金壺漏水多,—用滴水計時的銅壺滴漏,水快滿載了,長夜漫漫。(銀箭,指銅壺滴漏刻度)

起看秋月墜江波。—吳王望見一輪秋月,已越過長空,月光墜落江上。

東方漸高奈樂何!—日昇東方,歡樂乃方興未艾呀!

在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交相稱讚下,加以唐玄宗看過李白的詩,亦頗為欣賞。終于,于唐玄宗天寶二年(西元743年)令三十四歲的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陪待皇帝左右,為唐玄宗寫詩文娛樂。翌年,再詔翰林院,李白算是步入仕途。

之六

然而,生性不羈的李白,卻慢慢厭棄了御用文人的奉承君心生活,是年夏天,即開‧始縱酒舒懷,不再為仕途傷腦筋,與賀知章等結為酒中八仙,日逐飲游。

杜甫<飲中八仙歌>寫李白:「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其後,又復隱于祖來山竹溪,與孔巢父等六人,日夕酣飲,號稱竹溪六逸。他聞得湖州烏程酒好,便不遠千里而往,在酒肆中狂飲,傍若無人。

湖州,在今浙江吳興區,世傳該處有烏巾、程林兩酒家善釀美酒。

明馮夢龍即按此場景,擬就小說一個章節:

適湖州迦葉司馬經過,奇之(覺得李白很有趣),遣從者問其何人?白隨口以詩答道:「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自號青蓮居士),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金粟如來,維摩誥大士;見<<警世通言.第九卷.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文章憎命達」(杜甫<天末懷李白),文人求仕,見盡世情,悲哉!(全文完)


彭家發
kfpong4666@gmail.com>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原刊于【灼見名家】,獲作者授權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