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历史的靈魂譯者 — 戴敦邦

作者:羅莘   {如花世界}】世界既大又小,到歐洲兜了一圈,聯繫上了同在上海的著名國 畫家、老藝術家戴敦邦先生。在工作室見到了和藹可親的戴先生, 一個多小時的交談,收穫頗豐,勝讀幾年書。

1981年,戴先生來到上海交通大學文學藝術系教授繪畫。當時 ,交大正由工科院校向綜合性大學轉型,畫壇名家戴先生加盟,無 疑為交大人文藝術與社科領域增添了一位重量級人物,直至1998年 戴先生以教授身份光榮退休。再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段時間也 正是他創作生涯的巔峰階段,創作出大量盡顯中國古典畫卷之美的 繪畫作品。如今,上海交通大學戴敦邦藝術研究中心即將開幕,也 是學校給予戴先生的一種崇高榮譽。先生自是無比珍惜。

戴先生的自封號“民間藝人”源於他生命中一次終生難忘的旅行 ,那是197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畫家們絲綢之路藝術體驗活動 ,他們沿著絲綢之路到了甘肅蘭州酒泉敦煌莫高窟,再經西安太原 大同回到北京,戴先生說: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最好的一次系 統性的學習,而最令人震撼的,是這些中國藝術瑰寶都出自民間藝 人之手,旅途所到之處,與工匠們面對面,與他們的藝術作品共同 呼吸,這一經歷,對日後繪畫創作的幫助無法形容,對選擇“民間藝 人”封號無怨無悔。

戴老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者。為紀念辛亥百年,2009年底上 海市政協向戴老先生髮出創作繪畫辛亥革命歷史人物的邀約。年逾 七旬高齡的戴老欣然接受了任務,這次展覽意義非同小可,為了描 繪的人物更鮮活,戴老大量地研讀資料,越讀越激動,越畫越心潮 澎拜:尤其是看到大量年輕愛國者,有的年僅二十上下,有的新婚 或剛剛為人父為人母,但是,看到國家淪落,不惜拋下國外安定的 生活,毅然決然回到祖國,投入到推翻腐敗的清朝專制帝制,建立 共和政體的鬥爭中,犧牲前寫下感人肺腑的家書,很多人面對敵人 的屠刀和酷刑,慷慨激昂。工作的辛苦加之情緒的高度激動,戴老 的一隻眼睛不幸從此失明。醫生說,從醫學角度上判斷,另一隻眼 睛也會隨之失明的,但是,戴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放下手中的畫筆。 辛亥革命百週年的畫展先後在上海、台灣和日本多地展出,影響深 遠。

戴先生剛剛完成《〈資本論〉繪本》,他將西方近代社會歷史 納入創作取材範圍,突破了以前創作題材來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 歷史故事的範圍。在創作風格上,戴先生不滿足於既有技法,在融 合中西繪畫藝術形式方面大膽地進行突破和創新,豐富和發展了中 國繪畫藝術,在藝術形式和風格上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實現了自 我超越,體現出戴先生對藝術的完美追求、高超的精神境界、樸實 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意義已經超出作品本身。說起這本畫冊,他 非常樸實低調地告訴我:這是他五十年前的一個願望,當年就開始 動筆,紀念馬克思,是為了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致敬,也 是為了宣示我們對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當年 未能完成心願,一擱就是五十年,如今,終於在剩下的一隻眼睛沒 有失明前完成了,也是一種欣慰。只是,對於這部經典著作的理解 ,只能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一個退休教授對它的解讀。研讀、繪畫 資本論的另一個收穫,便是戴先生對他繪畫了幾十年的紅樓夢有了 新的感悟和理解,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從不同的角度再畫紅樓夢。

生活就是這樣,走著走著,留下的風景越來越精彩,對它的理 解隨著時代、文化、人物的變化,自身經歷和知識的積累不斷昇華 、清晰明朗。戴敦邦先生把大半生都奉獻給了繪畫,選擇了眾多經 典的主題,他從民間走來,把藝術深深地植根於平凡的生活,在中 外名著這片肥沃的文化土壤上,用高超的繪畫技巧辛勤耕耘,憑藉 他淵博的知識、生活中做事為人高貴的品德、豐富的人生經歷中積 累的財富,成為文化歷史的靈魂譯者,以其獨特的方式,不斷給人 們呈現出不朽的繪畫作品。向經典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