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皇室貢茶的傳承之路

悠悠數千年历史的貢茶,是中國古代專門進貢皇室供帝王將相享用的茶葉,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起源於西周,對整個茶葉生產和文化的影嚮深遠。

雲南在历史上有三座皇家貢茶園:景邁古茶園,曼松古茶園,困鹿山古茶園。困鹿山位於雲南普洱市,是無量山的一支餘脈,自1729年被指定為皇家貢茶園開始,至今已有290多年 。困鹿山古茶園地跨兩個鄉,總面積高達一萬餘畝,整個是一片茶樹與闊葉林混生的原始森林。從「困鹿」這個名字也能體會一二,連矯健的鹿都會被困在這座原始森林中,而少數民族語意為野生禽獸較多的山坳,可見其山路險峻,神祕難抵:路太難走了。

古茶路難,貢茶傳承之路更難。普洱大國茶匠,中華絕技獲得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興昌為我們講述了他家艱難的傳承故事。上世紀八十年代,普洱茶行情極其不景氣,相比市場上100元左右一公斤的綠茶,普洱僅有3到5元一公斤。隨著生產體制的改革,很多邨民選擇放棄種茶,以求解決溫飽問題。历代以來綠茵茵的大片茶園,就此荒廢。加之幾次山林火災的破壞,導致古茶園滿目瘡痍。

面對如此慘狀,李興昌的母親匡志英痛心不已,總是暗自傷感。後來,母親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將那些荒蕪的古茶園流轉接收管理經營,雖然當時全家都不理解,但還是竭盡全力幫助母親實現了她的心願。

1987年,80歲高齡的她傾盡全部積蓄向當時的生產隊買下了近百畝古茶園茶地的經營權。就此撐起了當地普洱茶文化的一片天地。雖然從家裡走到古茶園要兩小時的路程,但是,兒子在母親的要求下,每年都會擠出時間進山了解古茶樹的狀況。

2004年,雲南報業集團、雲南農業大學以及雲南農業廳,聯合對雲南地區的普洱茶進行普查。當時李興昌的母親詳細地給調查人員介紹了當地貢茶的历史淵源,以及貢茶的名稱、形狀、重量、制作流程等。令眾人驚訝無比:偏遠深山裡一位年近百歲的老婦人,竟能如此清楚、準確地說出貢茶的各種資訊,並且跟故宮博物院裡清朝時期的皇家貢茶相符。

2006年,通過近二十年的努力,李興昌終於把母親的制茶技藝都學到手了,百歲母親也才安心地離去,面帶笑容:普洱貢茶後繼有人了。2008年6月,以李興昌家族普洱茶制作技藝為主要申報材料的「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從此,李興昌作為普洱茶•貢茶制作技藝第八代傳人挑起了傳承普洱貢茶工藝的重擔。幾十年下來,他堅持從鍋溫、採摘標準、翻炒速度、拋撒高度、出鍋時間、壓制技藝等等每一個細節入手,嚴格把控制作工藝,確保出茶品的質量。為了宏揚茶文化,傳承普洱茶制作技藝,他創辦了普洱茶制作傳習所,將普洱貢茶制作技藝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各民族的茶葉愛好者。多年來,他多次參加茶博會,多次獲獎,家中掛滿了獎狀、擺滿了獎杯。

 

202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工技能大賽「中華絕技」比賽中,榮獲「優秀展播項目」,這是全國唯一入選的茶類項目,讓人們對李興昌工匠精神的高超技能有了直觀的體驗和感受。李興昌續寫著母親留下的普洱貢茶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