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及澳洲研究證新冠病毒出現變異

巴西及澳洲研究人員指出,新冠病毒存在變異。圖為檢測人員在武漢「火眼」實驗室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工作(新華社資料圖片)

中國科研團隊最新發現,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L亞型和S亞型。巴西及澳洲研究人員近日亦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出現變異。

巴西在2月26日出現首例確診病例後,當地科學家與英國科學家合作,緊急針對該名61歲的巴西患者進行「冠狀病毒基因定序」,結果發現這名患者體內的新冠病毒,與武漢公布的病毒基因相比存在3處不同,表示病毒在傳播過程中已經發生突變。另外,當地兩名由意大利返國的確診者,病毒基因亦有不同。一個與在德國發現的病毒相似,另一個則與英國發現的病毒相似。澳洲國家科學機構指,分析115個已發布的基因組序列,認為病毒發現變異,現正了解病毒變化所產生的影響。

內地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 有兩個亞型

新冠病毒是否已經發生突變?如何突變?這是目前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於3日發表內地科研團隊的論文《關於SARS-CoV-2的起源和持續進化》。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已於近期產生了149個突變點,並演化出了兩個亞型,分別是L亞型和S亞型。

論文通過對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103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病毒株已發生了149個突變點,而且多數是近期產生的。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已經演化出L和S兩個亞型。其中101個屬於這兩個亞型。從佔比上看,L亞型更為普遍達到70%,S亞型佔30%。

研究發現,在地域分佈及人群中的比例,這兩個亞型表現出了很大測差異。其中,S型是相對更古老的版本,而L亞型更具侵略性,傳染力更強。研究指,對不同亞型的深入了解,將有助於新冠肺炎差異化的治療和防控。

論文稱,兩個亞型的區別在於病毒RNA基因組的第28144位點,L亞型是T鹼基(對應亮氨酸,Leu),S亞型是C鹼基(對應絲氨酸,Ser)。通過與其他冠狀病毒比較,作者發現S型新冠病毒與蝙蝠來源的冠狀病毒在進化樹上更接近,從而得出S型相對更古老的結論。

論文通訊作者為陸劍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信息中心)、崔傑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