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不如食補 記住這些養生“食譜” 健康過冬

冬季南方寒而漸冷,北方雪花飄飄。此時正是進補好時節,是養生的關鍵點,更有俗語說道:立冬會進補,來年能打虎。

“黑色”益腎氣

冬天時節,秋糧入庫,天地之氣也從降斂向潛藏轉化。腎為先天之本,內寄命門之火,“主封藏”,具有貯存、潛藏精氣的功能,與冬氣相應,因而秋冬季節交替之時,應當順應自然界氣機伏潛的趨勢,注重補養腎氣以助陽氣固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飲食乃是健康之根本,而“藥補不如食補”,食療養生相對平和,若能根據具體情況善用食物調養並不輸於藥療的功效。

據中醫五行理論,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分別與木、火、土、金、水五行相配,並分別以青、紅、黃、白、黑五種顏色所代表。“腎主冬”,因而冬季養生重視補腎,而“黑色入腎”,故以食“黑”為補。

如黑米滋陰補腎、健脾養肝,黑豆補肝腎、強筋骨,黑芝麻滋肝養腎、明目黑髮,黑棗平胃健脾、補腎填髓,黑木耳滋陰潤肺、養胃補腎等等。此類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養腎補虛之佳品。

而諸如海帶、紫菜等顏色也偏黑的食物雖營養價值豐富,但性屬寒涼,主要有清熱、解暑、祛濕的功效,多食易傷陽氣,一般更適合在夏天或初秋時節食用。

招財小撇步- 五色豆吸金法|瘋神說Crazy - 瘋神說-一個宣揚宗教信仰的交流平台
1、五色豆:滋養五臟

立冬以後,各式養生食材讓人挑花眼。很多人就開始不知道自己要吃什麼好了,這時候記住一句話“吃魚吃肉不如吃豆。”

這是因為豆類食品幾乎不含膽固醇,卻含有豐富的磷脂和豆固醇,有助於降低血清膽固醇。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選擇了。 

紅豆(入心):清心養神、健脾益腎,並含膳食纖維,可通便、潤腸、降血壓。

綠豆(入肝):清熱解毒去火、降膽固醇。

黃豆(入脾):富含皂苷可促進消化、健脾胃,長期吃可延緩衰老。

白扁豆(入肺):有多種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呼吸道疾病。

黑豆(入腎):含異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劑,促進腎臟排出毒素,安神明目。

做法:

1、把五種顏色的豆子(綠豆、紅豆、黃豆、白扁豆、黑豆),等比例抓一些到碗裡;

2、先泡水半天后再按照個人喜好,煮成湯(用兩碗水去燉)或水和豆類等比例煮成飯、粥皆可。

2、白蘿蔔+冬菇:抗癌、降三高、防感冒

白蘿蔔含木質素,木質素可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細菌、異物和壞死細胞的功能,從而加強人體的免疫能力,起到抗癌作用。

此外,白蘿蔔還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降低血脂、降低血糖的功效;

因為含有大量的有機硫磺化合物,這種化合物有強大的殺菌力,對於由感冒引起的發炎和咳嗽很有療效。

冬菇也是抗癌、降血脂、血壓的高手,二者合燉,抗癌、降三高、預防感冒效力翻倍。

香菇料理香氣四溢,但你知道將乾香菇泡開的正確方式嗎? - 愛料理生活誌

3、生薑大棗山藥(淮山)湯:調整脾胃功效、補益氣血

生薑不僅是我們日常用的調味品,還是一味好藥。

中醫稱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而生薑能使脾胃健運,從而氣血生化充足,人體就能保持完好的狀態。

在中醫看來,生薑味辛,性微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大棗:補中益氣、養血生津

大棗對身體有很多補益作用,因此民間流傳著“一日吃仨棗,一輩子不顯老”的說法。

紅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高。中醫認為,棗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病後體弱、貧血患者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可以通過大棗調理身體。

冬季常吃紅棗,能夠補脾氣進而補氣血。保護和改善好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吸收了,如此一來,身體底子好了,血氣自然補得進。

五物飲

材料:黑豆50克,黑芝麻30克,黑米20克,碎核桃仁10克,去核紅棗10克,冰糖適量。
制法:將所有材料放入攪拌機中加入適量水打成濃漿,然後把濃漿倒入鍋中,使用中火,邊煮邊攪拌至煮開後加入適量冰糖,再煮3分鐘即可。

功效:補腎養血,烏髮養顏。適合腎氣不足,頭髮乾枯易折、易脫或早生華髮之人。

首烏紅棗桂圓(龍眼肉)粥

材料:何首烏30克,紅棗5枚,桂圓肉(龍眼肉)15克,白米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以上所有材料洗淨後,紅棗去核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水,加入何首 烏,中火煮1小時,濾出湯汁,去掉藥渣。將首烏藥汁倒回鍋中,把其餘材料加入,再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約45分鐘,適時攪拌,最後加入冰糖續煮5分鐘即可。
功效:益肝腎,補氣血,黑鬚髮,養容顏。適合肝腎虧虛,氣血不足之人。   
栗子湯

材料:板栗200克,山藥(淮山)50克,紅棗5枚,枸杞15克,生薑3片。制法:板栗剝殼去皮,將紅棗、枸杞洗淨後與其它材料一同放入湯煲中,加足量水,大火煮開後,小火慢煮約1小時,加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