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一輩子

作者:羅莘

徽墨,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特點為文人墨客所鐘愛。

說起徽墨,繞不開一位傳奇人物,胡開文,這位清代乾隆時期的制墨名手,師從徽州休寧的汪啓茂,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繼休寧、屯溪兩處「胡開文墨店」後,業務得到迅猛發展,經營範圍幾乎覆蓋大江南北,建立了徽墨一枝獨秀的態勢,後代紛紛沿用此老字型大小。

始創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業有限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家老墨廠。1956年1月,老胡開文墨莊,胡開文墨莊、胡開文順記墨莊、胡開文仁山氏墨莊,四家墨莊合並,後公私合營成為歙縣老胡開文墨廠。經營至今,一路風風雨雨,離不開公司現任董事長,國家級徽墨制作技藝傳承人周美洪的辛勤付出。

出身徽墨世家的周美洪,受其父嫡傳,深得墨法真諦,1979年8月進入墨廠成為一名一線工人,憑著對徽州文化的熱愛,他苦心鑽研起制墨技藝,從青蔥少年,到如今的花甲老人,再沒有離開過廠子。其間,他繼承明清兩代傳統,研制生產了成套的「集錦墨」,不僅品質精良,而且造型融繪畫、書法和彫刻於一體,具有很高的觀賞性,而後又大膽創新,開發研制了超細油煙松煙墨,代表作「李廷珪牌超漆煙墨」「李廷珪牌寶墨」和「貢墨」等,堪與历史名墨媲美,深得國內外書畫家喜愛。「李廷珪牌徽墨」1994年榮獲第五屆亞太國際博覽會金獎,並於2000年在中國文房四寶協會舉辦的專業博覽會上被評為「20世紀名墨」,此後又多次榮獲「產品質量金獎」和「國之寶」等稱號。

周美洪說,他的一生平平淡淡,每天似乎就是為了把墨做好,做著做著也就與它難舍難分了,按傳統的觀念,工人就是一輩子的職業,為此,他也沒有想到過去其他地方。只是,20世紀末,老胡開文墨廠的墨大都銷往日本,占據了80%的銷量。為此,他沒有少去日本,對這個國家自然也非常了解:他們制墨沒有原料沒有工人,只能從中國購買高檔油煙墨。周美洪不卑不亢地與日本客戶做了多年業務,對日本民族的優缺點有自己獨到的認知,對日本人敬業、對產品質量的重視,以及所到之處幹淨的城市面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今書法熱潮興起,使得市場轉到國內,讓徽墨的「守」藝人們看到了「徽墨的春天」。制墨學懂容易,做精很難。這就是手藝。煉煙、和料、制墨、描金……13道制墨工序看似簡單,實則各有講究,整個成品制作下來,著實不易。廠裡一百多名員工就像一個大家庭,他們大部分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坐就是一輩子,這就是制墨人的一生寫照。為了更好地將徽墨技藝傳承下去,周美洪以身作則,帶頭動員下一代走進制墨廠。對於一個傳統的老字型大小手工為主的企業,他大膽沿用五六十年代的人性化管理方式,為了鼓勵大家去車間幹活,廠裡規定工資收入傾向於一線工人,實行多勞多得,讓他們誠心誠意地為企業付出,周美洪說:團隊精神非常重要,而有技術的工人最值得重視。產品質量來源於工人素質和踏實的心態,他堅持公開所有的收入,將心比心,留住員工,就留住了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在周美洪的帶領下,這家百年老字型大小裡既有工齡長達50多年的老員工,也有不少新成員,他說:「我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每天進廠看到年輕人,心裡舒服。人都有老的一天,只有年輕人不停地進來,這門技藝才會代代傳承下去。」仿佛下一代人的「一輩子」已經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