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叢中一點綠

採編:羅莘

 

有著兩千多年历史的蘇州刺繡藝術,早已聞名於世,也早已成為無數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麗的情結。任憑時光流逝,歲月變遷,不變的是她們對蘇繡天荒地老、至死不渝的愛情,繡花用的繃布、繃架、花針、花線……成為了她們一生的伴侶。如果把這些繡娘比喻成一簇爭奇鬥豔的花朵,那麼,我們今天介紹的這位,可謂是萬花叢中的那片綠葉,她樸素無華, 卻熠熠生輝。她叫牟志紅,師從金靜芬,藝源「繡聖」沈壽。

牟志紅對刺繡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她說自己一輩子最大的愛好就是刺繡,不管繡甚麼題材,繡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每完成一幅作品都充滿成就感。牟大師刺繡一生,獲得榮譽無數,幾十年繡過的作品中,有全國工藝美術金杯獎,有博覽會金獎,百花獎,國禮,不勝枚舉。而她拷貝太老師沈壽的《濟公》更是收藏在蘇州博物館,拷貝的《耶穌像》則分別收藏在蘇州博物館和南通沈壽藝術館。

       提起這兩位老師,牟志紅的感恩之情溢於言表。在她心中:沈壽一生”以繡自立於世”,是一位傑出的刺繡藝術家,敎育家,首創仿真繡,出版了比較完整的一部刺繡理論著作「雪宧繡譜”,總結了刺繡中常用的18種針法,是中國历史上第一部刺繡技法專著。被後人尊稱為「繡聖”,「神針”。而酷愛刺繡的金靜芬老師是一位慈祥和藹可親的老人,為蘇繡事業奮鬥了一生。她耐心,細致,還經常帶徒弟到大自然中去觀摩體驗吸收營養,敎導她們做刺繡要有四心,一細心,一針一線馬虎不得;二耐心,一幅刺繡作品要千針萬線只有耐心才能繡好;三信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繡好;四雄心,要勤學苦練。只有將刺繡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繡出有靈氣,形象生動的好作品來。

名師出高徒。牟志紅十一歲進入蘇繡領域,擅長各種花鳥、人物和大型風景作品。她繡過的花卉多種多樣,千姿百態,繡的時候都根據各種花卉的生長規律採用不同的絲理(也就是運針的走向),不同粗細的線條來表現各種花卉的特點,再用不同色線襯托出立體感。繡出的花栩栩如生。而她繡人物時,又尤其講究要體現出其精氣神,對人物面部輪廓、表情、包括人物面部的肌肉塊面都細致準確的抅勒出來,特別是人物的五官,眼神等重要部位更是做到精確無誤,一絲不苟。繡出來的人物惟妙惟肖。人物繡是難度較高的刺繡題材,要將人物的氣質內涵通過形象塑造充分表達出來。這其中需要的,不光是高超的技藝,更需要繡娘在針法、色彩、線條運用方面做到得心應手。牟老師的《鸚鵡環形仕女圖》更是刺繡研究所制作的第一副雙面三異繡作品,即顏色不同、針法不同、輪廓不同,在同一塊底料上繡出兩面不同的圖案,是蘇繡獨有的技術,只有少數幾位繡娘掌握。

牟志紅在拷貝《耶穌像》的過程中收獲頗多。整個拷貝過程,困難重重:用了一百二十多種線色,其中一百種顏色經過加工,有的加工還不止一次。在針法運用上要不拘一格,繡法上要技術嫻熟。正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種,她深深體會到沈壽大師對刺繡技藝的精益求精,對作品認真嚴謹的優良品質,也體會到了依樣畫葫蘆的艱難,從中理解了繡聖在針法、絲理、色彩、線條運用方面的獨創,正是這種紮實的刺繡基本功和藝術修養的高度結合,才成就了這樣的經典作品。 由此可見,成就一名真正的刺繡藝術家的人間正道是:不斷攀登,學習,勇於追求,探索,敢於突破傳統,突破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