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營養專家談(二)

在上期節目中,我們邀請徐東輝博士為我們分享了「蔬菜及營養素來源」和「蔬菜營養與健康」的專業知識,這期節目中,我們將繼續邀請徐博士分享「蔬菜的健康食用方式」和「特色蔬菜產品介紹」的相關內容。

一、蔬菜的健康食用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購買蔬菜後就會面臨蔬菜加工儲存的問題。一般來說,蔬菜加工儲藏過程中主要損失的是維生素和礦質元素,特別是維生素C,它是一種水溶性的物質,在清洗、切碎、水焯、燉炒等過程都會損失。而胡蘿卜素是脂溶性物質,它不溶於水,熱穩定性好,一般加工後保存率較高(80-90%)。礦質元素的損失主要為溶水流失。蔬菜汁包含了蔬菜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營養價值高,但是榨汁過程中會濾掉一部分蔬菜渣,所以會損失蔬菜中的大部分膳食纖維。蔬菜的醃制、幹制等因工藝不同影嚮不同。

在家庭儲存的過程中,一般建議家中存儲蔬菜不宜超過3天(一些耐儲類蔬菜除外)。購買後需儲存的蔬菜,特別是葉菜類,應冰箱儲存,並防止水分散失,因萎蔫和高溫會造成維生素的顯著下降,以及內源毒素的上升。室溫儲存的蔬菜,要註意儲存環境,防止內源毒素的發生,如馬鈴薯從黃色發青,可能是內部的茄鹼增加。

在烹飪及前處理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註意一些方面。首先,面對大白菜、甘藍等葉片緊實的蔬菜蔬菜,外層葉片擇的過厚會造成營養素的損失,一般來講外部深色葉片的營養價值高於內部淺色葉片。所以擇菜的時候盡量不要過多地扯去外面的葉片。其次,在洗菜的時候,應洗完後再切碎,而且應該現炒現切。第三,在烹飪的時候,適合生吃的盡可能生吃,或短時間焯水涼拌,對於胡蘿卜素含量高的蔬菜應急火快炒,兼顧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的保留。一般炒蔬菜維生素C的保存率在45—90%,大多在50-70%。

接下來,徐博士通過舉例講述了部分蔬菜的營養烹飪需要註意的事項。

1、大白菜

起源於中國,我國的藝術大師齊白石先生,稱白菜是「菜中之王」。大白菜雖水分含量高,但營養素密集,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硫甙類生物活性物質。食用方法最為多樣,涼拌、煎炒烹炸涮、醃制、幹制、作為餡料等等多種方法均可。

2、蘿卜

中國是蘿卜的主要起源地之一,在我國不同地方有許多類型,也是我國居民日常生活主要的「當家菜」之一。蘿卜雖水分含量高,但營養素密集,特別是膳食纖維、維生素,以及硫甙類等生物活性物質。以及含有促進消化的各種酶,是公認的藥食同源食物。蘿卜的吃法很多,但一般認為「生食」相對科學,當然,做湯、涮、醃制、幹制、作為餡料等等多種方法均可。

3、青花菜、花椰菜

起源於地中海地區,是典型的「外來戶」。它是植株的花器官,營養物質豐富,風味清香,含有硫甙等生物活性物質,一些品種類胡蘿卜素含量高。花椰菜適宜炒食、涼拌以及幹煸等,也可加工、或制成脫水蔬菜;青花菜水焯後顏色翠綠、氣味清香,適宜涼拌,也可涼拌、清炒或蒜炒,蒸食也是保持營養不損耗的食用方法。要記得採取保鮮措施、控制儲存溫度,使花菜在存儲過程中不老化和營養流失。

4、番茄

番茄原產中美、南美,是果蔬兼用型,營養價值高,色澤多樣豔麗、味道酸甜適口,富含糖、酸、維生素,以及番茄紅素等活性物質。番茄紅素對於抗氧化也有一定作用。番茄可生食,也可熟食,加油脂煮熟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生食有利於補充維生素C,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想要攝入的營養選擇不同的烹飪方式。

註意:未成熟的番茄含有有毒物質龍葵鹼,不可食用;空腹、或有胃腸疾病的不宜多食。

5、豆類蔬菜(菜豆、豇豆)

菜豆、豇豆分別起源於中南美洲和非洲,中國是次生起源中心。豆類蔬菜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是一種高鉀、低鈉的食品;但也有一些抗營養因子和有毒物質。豆類蔬菜的主要食用方法為燉、炒、幹煸等,但一定要熟透,生菜豆含有皂苷和血球凝集素,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6、水生蔬菜(蓮藕、荸薺、茭白、茨菇)

主要起源於中國,是我國栽培历史悠久的蔬菜種類,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特點。水生蔬菜食用器官為膨大的根狀莖、球莖,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等。主要食用方法為燉、炒、幹煸、涼拌等,但是要註意粉藕、脆藕的區別,以選擇不同的烹飪方法。在燉湯時候盡量選擇粉藕,在清炒、涼拌時選擇脆藕更好些。

7、芹菜

主要起源於地中海地區或我國,是我國栽培历史悠久的蔬菜種類,地方品種較多。芹菜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維生素等,以及黃酮類、萜類、香豆素衍生物等活性物質。主要食用方法較多,可炒食、涼拌、做餡等,也可做成芹菜汁、果蔬汁等飲料食用。值得註意的是,芹菜葉片可食用,且營養價值也較高,我們在烹飪的時候最好不要全部丟棄,可以作為制作材料。

2022年中國膳食寶塔推薦攝入蔬菜總量是300-500g,推薦攝入水果總量是200-350g,但是目前我國居民的日平均蔬菜攝入量(269.7 g)未達到推薦量,蔬菜攝入以淺色蔬菜為主,不同年齡、性別及地區人群蔬菜攝入量存在明顯差異。城市高於農邨,大城市高於其他地區,貧困農邨最低,男性高於女性,蔬菜攝入量隨著年齡的增大逐漸減少。不同特徵城市、農邨居民蔬菜達到我國膳食指南推薦量的人群比例分別為 22%~26%和 14%~19%。

總體來說,我國對於攝入蔬菜的建議如下:

  1. 總量足夠:餐餐有蔬菜,尤其是早餐,增加蔬菜攝入總量;
  2. 顏色要深:增加深色蔬菜攝入量,如深綠色、深紫色等蔬菜;
  3. 品種要全:註意增加蔬菜品種,尤其是綠葉菜、十字花科蔬菜、豆類、蔥蒜類等蔬菜;品種類別、食用器官、顏色的多樣性。
  4. 特殊人群:對於學齡前兒童,開展食育教育;增加中小學生蔬菜的攝入量;對孕婦、乳母、高血壓患者、糖尿病人、高尿酸等人群,更應多攝入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和適宜的蔬菜品種。
  5. 蔬菜食用要搭配合理的烹飪方式。

二、特色蔬菜產品介紹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指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不同地域環境及人文環境影嚮著農產品的獨特品質。一些地理標志農產品受農業農邨部登記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是指「標示農產品來源於特定地域,產品品質和相關特徵主要取決於自然生態環境和历史人文因素,並以地域名稱冠名的特有農產品標志」,如如遵義朝天椒、石柱辣椒、膠州大白菜、溫縣鐵棍山藥、蒼山大蒜、洪湖蓮藕、百色番茄、恩施土豆、柯坪恰瑪古等等。

C:\Users\think\AppData\Local\Temp\Rar$DIa0.615\地理標志vi080623定稿件4.jpg

地理標志農產品有獨特的品質特性,包括感官特性和內在品質指標。以「章丘大蔥」為例:章丘大蔥:历史悠久、馳名中外,有「蔥王」之稱。獨特的品質特性表現為:蔥白長且直,一般50-60厘米,蔥白莖粗可達5厘米。口感脆嫩爽口、無筋無渣、少辛辣、宜生食。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徐東輝講課\t01e5f2ede28f34296b.jpg

此外,它還有特定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指影嚮產品品質特色形成和保持的生產方式。以「馬家溝芹菜」為例,它葉莖嫩黃、梗直空心、棵大鮮嫩、清香酥脆。該品質與特定的生產方式有關 ,一是採用密植,每畝25000-30000株,二是假植軟化栽培,因此產品脆嫩,有「玻璃脆」、「水晶心」之美譽。

地理標志農產品依靠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生長,以義井甜瓜為例,它產於忻定盆地,土壤為鹽鹼地,素有「鹼地香瓜又甜又沙」的美譽。因此義井甜瓜瓜香四溢、皮薄肉厚、多汁爽口。有「游五臺山聖境,吃北義井甜瓜」之說。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徐東輝講課\t0111d3e2500d601c84.jpg

地理標志農產品蘊含獨特的人文历史因素,包括產品的形成历史、人文推動因素、文化底蘊等內容。以「武穴佛手山藥」為例,傳說,唐代高僧惠普法師在禪宗四祖道信留下的著作經典中吸取精華,一見有四祖道信取山中「長條筷狀、脆似薯豆」的薯蕷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可以彌補僧眾夜間打坐禪修,白天勞作的重大體力消耗,便發動廟裡的眾沙彌尋找薯蕷移種到寺廟的菜園裡,本來「長條筷狀、脆似薯豆」的薯蕷在菜園裡慢慢變得形狀如人的手掌。「禪農並舉」的方式除了帶給消費者優質的產品,也為其帶來了文化燻陶。

徐博士指出,在中國,目前蔬菜產品培優及品牌提升主要是堅持「品質+品牌」的方式,結合地域特點培育優質品種,如荔浦馬蹄、百色番茄、花溪辣椒、那樓淮山等,從而為居民提供高質量、高營養、安全健康的農產品,進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