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英故事

在這個欄目中,想寫些華人耆英的小故事,他們和你,我一樣是平凡人,平凡有平凡的生活,也有平凡的生活樂趣,畢竟, 數十年的歲月,經歷滄桑,也渡過不少甜酸苦棘辛辣的日子,如今平静下來,追憶前事,冷暖自知。

希望有興趣的朋友,把個人或他人的故事寫出來,讓大家分享。請投搞或聯絡 editor@chineseineurope.com

【耆英故事】鄧氏夫婦——和食霸王餐惡客打鬥的日子

 

鄧先生,香港新界粉嶺龍躍頭人,1941年出生,家中兄弟姐妹12人,他是長子。父母很重視子女教育,所以讓鄧生每天從新界往九龍讀書,在伊莉莎伯中學畢業。在那個年代,新界子女能在九龍讀中學的並不多。因為家中人口眾多,中學畢業後,鄧先生沒有再深造,和其他當時新界大部分青年一樣,1961年來英國投靠在里斯特開餐館的舅父,在餐館打工。

 

中學畢業赴英 5年歐洲三國工作

鄧圥生在里斯特餐館做了一年侍應,每個周末都如臨大敵,要和吃霸王餐的食客「打過」。斯文的鄧先生過不慣這種生活,於是舅父便讓他到旗下荷蘭的餐館工作,鄧先生便去了阿姆斯特丹,其後又轉到比利時。喜歡各地旅遊的鄧先生在短短五年間,便在歐洲三個國家體驗生活。

 

憶舊荷蘭亂象 毒販警察關係好

說起荷蘭,鄧先生說六零年代初期,荷蘭華社魚龍混雜、毒品氾濫,他親眼見到黑幫為了争地盤,動刀動槍,而警員也有很多害群之馬,警長收賄包庇毒販,甚至替毒販把毒品存放在警署。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1965年,鄧先生再返回倫敦在新世界酒樓做工,68年便和鄧太共諧連理。

鄧太也是新界人,又是一個大家族,兄弟姐妹九人,她是長女,就讀於當時新界最具名望的鳯溪中學。1963年來英國投奔舅父,這些背景和鄧先生很相似。她到倫敦後在餐館做侍應,也經歷了和惡客硬碰硬的日子。

 

遭歧視 惡客多 隨時要「關門打狗」

上世紀六零年代初期,英國華人很受本地人士歧視,普遍現象是食霸王餐,特別是周末晚上,一大群在酒吧喝得半醉的洋人,走進了中國餐館點餐,餐後,諸多挑剔,藉故捣亂,或悄悄地逐一離場,剩下的食客又裝聾扮啞,總之不願付賬,呼召警察,也是循例告誡雙方,敷衍了事。

餐館員工怎能任由食客欺凌,而且放縱一次,惡客會變本加厲,後患無窮。所以每逢周末,各中餐館如臨大敵,一方面是應付繁忙的生意,另方面是隨時關門「打狗」。華人個子一般比洋人矮細,力量也不足,所以,很多時間要出動「傢伙」,或是用滾油招呼。這些惡客也很有意思,被打得頭崩血流,翌日無事,也不記仇,還是到餐館吃飯,也和毆鬥對手打招呼,但只要飲了「傻仔水」(啤酒)便會亂性。所以,光顧如儀,打鬥不斷。

 

互毆翌日洋人仍光顧 只要不飲「傻仔水」

不要看鄧太一介女流,對付惡客也是英勇異常,奮不顧身。有一次,食客不付賬離去,鄧太追足他四條街,硬把款項討回!問鄧太究竟怕不怕有危險,她說,沒有想過,受欺侮便要取回公道。可幸90年代,李小龍電影在海外風行,洋人知中國功夫厲害,也逐漸收歛,所以華僑對李小龍很是感激。

 

遇稅局查賬心餘悸 荷蘭打工遇華人劫匪

鄧氏夫婦婚後,為長久計,和人合伙開了間餐館,但開業後數年,引起稅局注意。一日早晨,稅局人員把餐館包圍,入內取走賬簿,經過一段時間,稅局人員對鄧生說,你這次很幸運,沒有被發現把柄。儘管平安過關,鄧先生已心有餘悸,把餐館賣了,再到荷蘭打工。而鄧太轉到學校做幫廚,留在英國照顧子女。

鄧生到了荷蘭餐館工作,東主很放心,回港渡假,讓鄧先生每晚結賬及收錢。兩周後,東主返回荷蘭,鄧先生把兩周生意的錢銀,從餐館帶返東主家中,甫到家門,準備開門進內,突然兩名矇面華人出現身旁,用槍威脅鄧先生開門入內,屋內有東主和同事兩人,全被綁縛及用膠布封口,賊人在室內大肆洗劫,鄧先生等至天明才能挣脫。這經歷又把鄧先生嚇得半死,在荷蘭沒有逗留一個月,馬上跑回英國。

 

離不開餐館老本行 子女成才 安享晚年

無奈,還是做老本行,開了一間外賣店,但做不了兩年便嚴重虧蝕,只好出售。其後再和朋友合伙再開餐館,開始時,生意不錯,但又遇上金融危機,經濟不景,生意一落千丈。合伙人退出了,剩下鄧先生一人獨自經營,這樣維持了18年,總算把子女養育成才,鄧先生便和太太退休了,過著含飴弄孫的悠閒生活,算是有個美好的晚年。

 

文:無是處@歐華綜覽

圖:Anastasiya Lobanovskaya from Pexels

**轉載請註明出處*



2 comments

  • I, too from Lung York Tau village, born in 1947, a few yrs young.
    I also went to study in HK. Also went to England , but did Nursing.
    My dad was in England as a chef, his name is Tang Kam Wun.
    I moved and worked Nursing and as an administrator until retirement.
    I love to connect with our brother.
    I also love to know his name.
    We have a lot to share.
    Thanks David Wing Hong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