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對失智症這種老年常見病的研究及其護理(上)

車行到一定年限就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同理,如果說把人體看作一部運作精良的跑車,上了年紀,各種病也會隨之而來。根據美國老年健康協會官網Healthinaging.org統計,老年綜合常見病可大致分為:膀胱控制問題、睡眠問題、譫妄(Delirium)、失智症(dementia)、摔跤、骨質疏鬆症及體重減輕。而英國AgeUK官網則重點關注失智症、中風、抑鬱症、骨質疏鬆症、冠心病、糖尿病、骨關節炎、聽力以及孤獨問題。國情不同,造成了對健康問題的關注點相異。

失智症,是近年來才開始備受英國政府出大量資金支助的熱點科研項目,之前均由大型慈善機構進行獨立研究和推動。而目前在大中華區亦尚無統一的譯名,dementia被譯為老年癡呆症,癡呆症,失智症(臺灣),認知障礙症(香港);出於對該病症更精准的理解及對患者的尊重,此文統一採用失智症的譯名與dementia對應。

目前,如果在中國最大的搜索網站百度搜索「老年癡呆症」或「失智症」等詞條,上面的資訊有限,且個別資訊與英國的研究有異,如百度「失智症」詞條下的信息包括:「年齡是失智症最主要的危險因數。根據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的人有5% 有失智症,85歲以上則增加到20%。」;「有不到10%的失智症是可逆的」;而在百度輸入「老年癡呆症」詞條,則會直接看到「阿爾茨海默病(AD)」字樣,且二者被等同對待,即老年癡呆症被直接譯為Alzheimer disease;百度上針對dementia的某些其他資料也與英國研究成果有異。這些資訊的不精確可能使讀者對該病症的認知造成誤導與概念的混淆。

在全球範圍內,失智症在2015年影響了約4600萬人。大約有10%的人在生命的某個時刻患上了這種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年齡在65到74歲之間的人有3%患有失智症,在75歲到84歲之間,有19%的人患有失智症,而85歲以上的人有將近一半患有失智症。2013年,失智症導致約170萬人死亡,高於1990年的80萬。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更長壽,失智症在人群中變得越來越普遍。然而,對於特定年齡的人來說,由於危險因素的減少,這種情況在發達國家可能會變得不那麼頻繁。失智症是導致老年人殘疾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它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達604億美元。患有失智症的人通常在生理上或化學治療上受到超出必要的很大程度的限制,並由此引發了人權問題。對失智症患者的社會歧視也是很常見的。

目前中國的失智症患者人數已居世界第一,同時也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2010年中國失智症者數就達到了569萬。然而該病的診療率卻與發病情況呈強烈反差,全球阿爾茨海默病及其它類型的失智症患者中,僅有22%接受過診斷。在中國這個比例還更低,有49%的病例被誤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只有21%的患者得到了規範診斷,僅19.6%接受了藥物治療。據2016參考消息轉外媒報導,中國已有大約900萬人程度不同地患有失智症, 英國《經濟學人》週刊2016年2月20日發表文章指出:「就絕對數量而言,中國失智症患者是美國的兩倍以上,同人口規模大體與中國相當、但人口還非常年輕的印度相比也是兩倍以上。中國近三分之二的失智症患者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該症患者人數占失智症總人數50%-75%),自1990年以來中國失智症的發病案例增長了兩倍。從現在起到2050年,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數量可能還要增長四倍。然而,中國政府尚未做好應對這一危機的準備,相關保健服務嚴重匱乏。公眾也一樣。雖然最近開展了公開信息宣傳活動,可是很多中國人仍然視癡呆症為年老體衰的正常現象,而不認為它是一種病,也不知此病的致命性。還有一些中國人視之為心理疾病,而不是大腦本身的退化。它帶有精神疾病的症狀,令患者及其親屬不願尋求幫助,這加劇了癡呆症引起的痛苦。積極管理有時是可以延緩病情發展的。」

那麼英國目前對失智症的研究和對其護理有哪些成果和建議呢?本文將為您詳細解說。

失智症是一種有廣泛類別的腦部疾病,如果把它比作一把大傘,那麼每一根傘骨都代表著不同類型的失智症。在這「傘」下,共有高達100餘種不同的類型。失智症會導致長期的症狀,而且患者經常會逐漸減少思考和記憶的能力,從而影響個人日常生活的各種功能。其它常見的症狀包括情緒問題、語言問題、及行為動機的減少,但是患者的意識通常不會受到影響。該疾病對照顧者也有顯著的影響。

失智症成因:
失智症是由腦細胞損傷引起的。這種損害會干擾腦細胞之間的交流能力。當腦細胞無法正常交流時,思維、行為和感覺都會受到影響。不同類型的失智症與特定區域的大腦細胞損傷有關。例如,在阿爾茨海默氏病中,腦細胞內和外部的高水準的某些蛋白質使得腦細胞很難保持健康並相互交流。大腦的海馬區是大腦中學習和記憶的中心,而這個區域的腦細胞通常是最先被破壞的。這就是為什麼記憶喪失往往是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早期症狀之一。雖然大腦中引起失智的大部分病變是永久性的,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糟。但當病情得到治療或處理時,由以下條件所引起的思考和記憶問題可能會改善:抑鬱症;藥物副作用;過度使用酒精;甲狀腺功能減退問題;維生素缺乏症。

在英國,失智症的類別被劃分為:
阿爾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
血管性失智 (Vascular dementia);
路易體失智 (DLB)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
混合失智 (Mixed dementia);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額顳葉失智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克雅二氏症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正常壓力腦積水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亨廷頓氏舞蹈症 (Huntington’s disease)
Wernicke-Korsakoff綜合症 (Wernicke-Korsakoff Syndrome)

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是阿爾茨海默氏症(AD),這一類型占失智症病例的50%到70%。其它常見類型包括血管性失智(25%)、路易體失智(15%)和額顳葉失智。不常見的失智症包括正常壓力腦積水、帕金森病、梅毒、克雅氏病等。 同一個人可能患上不止一種類型的失智症。有很小一部分失智症病因是家族遺傳。在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中,失智症被重新歸類為神經認知障礙,並有對病情不同嚴重程度的分級。其診斷通常是基於病史和認知測試,醫學成像和血液研究用於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微型心理狀態檢查是一種常用的認知測試。預防失智症的努力方向包括降血壓、少吸煙、減少糖尿病和肥胖等危險因素。並不建議對一般人群進行失智症的篩查。

更多不同類型失智的病症及其對大腦影響的詳細資訊可參見:www.alz.org/dementia/types-of-dementia.asp
失智症是一種無法治癒的大腦疾病,通常的症狀就是喪失短時記憶。目前只能通過膽鹼酯酶抑制劑緩解病情發展。如常被使用的多奈呱齊,並可能對輕度到中度紊亂有益,但整體效益還是很小。還有很多方法可以提高失智症患者及其照顧者的生活品質,包括適當的運動、適當的認知和行為干預。教育普及失智症常識和為照顧者提供情感支援是很重要的。抗精神病治療行為問題的治療是常見的,但通常不推薦,因為它收益甚小其有副作用,包括增加死亡的風險。

■ 正常老年腦(左腦)與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腦萎縮後的大腦(右)對比圖。圖片來源: wikipedia.org 官網)

失智症症狀和體征

失智症的症狀在診斷的不同類型和階段各不相同。最常見的受影響區域包括記憶、視覺空間、語言、注意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大多數類型的失智症都是緩慢而漸進的。當這個人出現紊亂症狀的時候,大腦病變的過程已經發生了很長時間。一個病人可能同時患有兩種類型的失智症。大約10%的失智症患者有混合失智症,這通常是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另一種類型的失智,如額顳葉失智或血管性失智。額外的經常影響失智患者心理和行為的問題包括:

  • 平衡問題
  • 震顫
  • 演講和語言困難
  • 飲食或吞咽困難
  • 記憶扭曲(認為記憶已經發生在沒有記憶的情況下,認為舊記憶是新的記憶,將兩種記憶結合起來,或者在記憶中把人們混淆起來)
  • 遊蕩或坐立不安
  • 感知和視覺問題

失智的行為舉止和心理症狀(BPSD)幾乎總是發生在所有類型的癡呆症中。BPSDs可能表現為:

  • 煩亂激動
  • 抑鬱症
  • 焦慮
  • 異常的運動行為
  • 興高采烈的心情
  • 易怒
  • 冷漠
  • 去抑制和衝動
  • 錯覺(通常認為人們從他們那裡偷東西)或幻覺
  • 睡眠或食欲的變化。
  • 當失智症患者被置於超出他們能力範圍的情況下,可能會突然出現哭泣或憤怒的變化(這是一個「災難性的反應」)。
  • 精神錯亂(通常是被迫害的幻覺)和激動/攻擊性也常常伴隨著失智症。

作者簡介:

倫敦大學學院(UCL)歷史系 《中國健康與人文》碩士畢業,旅英工作、生活10餘年,中英教育工作者及養老問題研究者;願就中英教育及健康養老領域知識與大家交流分享,電子郵件:x.sun.14@ucl.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