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好辭<曹娥碑>

絕妙好辭

據清唐煦春修、朱士黻纂<<光緒上虞縣誌‧卷三十·祠記>> 所記, 東漢安帝時, 上虞 ( 今浙江省紹興市東上虞區 ) 皂湖鄉曹家堡人祝巫 ( 法師 ) 曹盱, 據說有法力, 「能撫節按歌, 婆娑樂神」。安帝二年 ( 西元143 ) 五月五日端午節, 曹盱領船隊駕舟在舜江中, 迎潮臣伍子胥, 不幸船覆落水, 為水所淹而不得其屍。其女曹娥 ( 西元130~143 ) 時年十四, 投瓜江中以覓父屍 ( 為遇溺而未得見屍首者招魂的世俗做法 ), 並呼叫: 「( 如 ) 父在此, 瓜當沉。」沿江號哭, 晝夜不絕, 旬有七日 ( 過了十七日 ), ( 未見父屍 ) 遂投江中去尋覓父屍, 三日之後, 其屍手抱父屍而出。後人為了表揚她的孝行, 就將舜江改為曹娥江。漢桓帝元嘉元年 ( 西元151 ), 曹娥死後八年, 上虞縣官度尚有感於曹娥孝義, 將曹娥改葬於江南道旁, 並請當時名士魏明撰文, 預備為曹娥立碑。 魏明寫好後, 卻生怕寫得不好, 為人訕笑, 故而一直推託, 佯裝未寫好。度尚只好先令其弟子邯鄲 ( 複姓 ) 淳試寫一篇, 魏明看到邯鄲淳之文, 不禁大加讚賞, 連自己底稿也撕毀了。 邯鄲淳之文, 就成了<曹娥碑>碑文, 刻石成碑, 置于東漢年間建成之曹娥廟內。 碑文四字一句, 共 442 字 。

曹娥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 ( 伯喈 ), 文彩冠絕一時, 漢獻帝時曾官拜左中郎將 ( 故又叫蔡中郎, 元高則誠 <琵琶記> 說他棄妻再娶, 故宋陸游有詩句:「身後是非誰管得, 滿村聽說蔡中郎。」<小舟游近村> )。漢靈帝後期, 不容于內朝, 乃亡跡江海, 匿跡 。後遇赦還, 據說蔡邕亦慕名往訪曹娥碑。  到時, 已夜深, 乃手摸其文而讀, 讀畢, 于碑陰 ( 後 )題了「黃絹、幼婦、外孫、齏 ( 粵音擠, 薑、蒜之類五辛之物 ) 臼」, 人不和其解。 ( 齏臼, 搗盅也 )

漢獻帝時曹操為丞相, 同主簿楊修過 <曹娥碑>, 見碑後留字, 曹操問楊修得解否? 楊修說已得解, 曹操說: 「卿勿可言, 待我思之。」行三十里而喻 ( 曹操想到了 ), 令楊修解之。楊修說:「黃絹, 色絲也---絕; 幼婦, 少女---妙; 外孫, 女子---好; 齏臼, 「受辛」---古辭字; 當曰: 絕妙好辭。」曹操回應說: 「吾亦意此, 但遲遠較三十里。」( 此事見明曹學佺<<輿地名勝志>> )楊修智過曹操, 不知避忌, 好耍小聰明的後果, 埋下了日後殺身之禍, 被曹操硬塞一個擾亂軍心之罪, 梟其首級。

[後「曹娥格」成了我國最古之謎格, 又名「碑陰格」, 用二字或四字作謎面, 扣謎底二字、或四字, 先會意, 後作字之離合; 例如, 謎面: 織匠、巧婦, 曹娥格, 猜京劇名一。 謎底: 織匠, 會意: 絲工, 離合字: 糸 + 工 = 紅也; 巧婦, 會意: 良女, 離合字 : 女 + 良 = 娘也; 謂京劇紅娘。前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也曾以曹娥格開出字謎求射,其謎面扣謎底為:寬掌---巨手(扌),拒也; 彩綢---色絲,絕也; 無財---欠金,欽也; 暗卜---黑占,點也。]

東晉書聖王羲之用小楷書 <孝女曹娥碑>碑文, 新安人吳茂先將之刻石, 置于廟中, 後為好事者「攜去」。 現存之 <曹娥碑> 碑文, 是北宋元祐八年( 西元1093 ), 王安石女婿、侍朗蔡卞摹舊碑文而重寫者。

唐李白于玄宗朝, 因為獻醉詩<清平調>, 一句:「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 ( 趙 ) 飛燕倚新妝」( <其二> ), 受讒得罪了楊貴妃 ( 說他諷剌楊貴妃肥胖 ), 被流放而漫遊江湖, 曾慕名往訪曹娥廟。 讀碑後, 留有詩句說: 「笑讀<曹娥碑>, 沈吟黃絹語。」(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

碑文欣賞

曹娥廟建於東漢年間,廟內立有〈曹娥碑〉。圖為明萬曆十五年《紹興府志》孝女廟圖。(Wikimedia Commons)

<曹娥碑>碑文, 力述曹娥是位孝義的窈窕淑女, 在波濤裡, 捨身尋覓父屍, 以及民眾膽仰父女遺蛻情景。碑文如下:

伊惟 ( 這位 ) 孝女, 曄曄之姿 ( 姿色美麗 )。 偏其反而 ( 體態優美 ), 令色孔 ( 頗為 ) 儀 ( 姿色美好, 頗為體面  )。[ <<論語‧子罕‧第九>>: 「小心翼翼, 令儀令色。」] 窈窕淑女, 巧笑倩兮。宜其家室, 在洽之陽。 ( 可以在洽水之北組織家庭了, 語見 <<詩經‧大雅‧大明>> ) 待禮未施 ( 尚未食人茶禮  ), 嗟傷慈父 ( 父親就逝了世 )。 彼蒼伊何 ( 天啊! 上天為何如此待她呢 )! 無父孰怙 ( 失去了父親, 叫她依靠誰呢 )? 訴神告哀, 赴江永號 ( 號哭 )。視死如歸。是以眇然輕絕 ( 聳身一躍 ), 投入沙泥。 翩翩孝女, 載沉載浮。 或泊洲渚, 或在中流。或趨湍瀨 ( 急流 ), 或逐波濤。 千夫失聲, 悼痛萬餘。 觀者填道, 雲集路衢。 泣淚掩涕, 驚動國都。 是以哀姜哭市, 杞崩成隅。 [故事首見 於左丘明《左傳.襄公.廿三年》,後漢劉向 <<說苑‧善說篇>>說:「昔華周 ( 春秋時齊將 )、 杞梁戰而死, 其妻悲之, 向城而哭, 城為之阨, 隅為之崩。」姜, 指杞妻。<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 " 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 無乃杞梁妻。"] 或有剋面引鏡 ( 對鏡自己毀容, 剺 ( 粵音梨, 割也 ) 耳用刀 ( 割去己耳, 見漢劉向 <<列女傳>> )。 坐台待水, 抱樹而燒。[ 宋公恭死後, 夫人伯姬霜寡, 為守婦道, 寧可在家被火燒死, 也不願半夜下堂出門。 見漢劉向 <<列女傳>>。] 於戲 ( 天吶 ) 孝女, 德茂此儔 ( 品德出眾 ), 何者大國, 防禮自修 ( 禮教自持 )。 豈況庶賤, 露屋草芧, 不扶自直。不斫 ( 粵音酌, 砍斬 ) 自雕, 越梁過宋, 比之有殊 ( 環顧四鄰, 她最為凸出 )。 哀此貞厲, 千載不渝。 嗚呼哀哉! 銘曰: 「名勒 ( 刻 ) 金石, 質比乾坤。 歲數歷祀, 丘墓起憤, 光於後土, 顯照天人。 生賤死貴, 義之利門。 何恨華 ( 花 ) 落, 飄零早分。葩艷窈窕, 永世配神。 若堯二女, 為湘夫人。時效仿佛 ( 效仿學習 ), 以昭后見。」[ 堯有娥皇女英二妃, 堯往南方巡視, 死于蒼悟, 二妃往尋, 亦死于江湘之泗, 人稱湘夫人。見漢劉向 <<列女傳>>]

曹娥神孝故事, 與宋初福建蒲田孝女林默娘, 即媽祖, 天后娘娘之以身殉海覓父屍首之孝行事跡, 大致相同。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  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