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字屑談

某甲:「弊家了,呢匀完了,畀渠(佢)出我了哥,“了”不起呀!」
某乙:「唔(不)使恁(咁)騰鷄,大不了靡(咪)係同渠博過,一拍兩散。」

解惑:

弊家了,舞台北語,意同弊家火—衰咗;了,語音“Nel”。
完了,死定;了,語音”喇”。
出了哥,即出蠱惑,靠害之謂也。了哥,即能學人語之鷯哥,九官鳥,古稱秦吉鳥。有一令人捧腹粵歇後語:黃枇(黃皮,wampee)樹上了哥—唔熟唔食,專門騙相熟之人,吃窩邊草。
了不起,“了”,語音“鳥”。
騰鷄,慌慌失。

了字另外有一蘇浙人的讀音—“New”;“了了”,蘇浙人用以形容病懨懨的樣子。五代南唐李後主係彭城人(今江蘇徐州),他的<相見歡>詞:「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林花謝了春紅句,說的是林中红花凋謝,春色褪頹。一般唸“了”若“鳥”,但若唸“New”,則意境更深,更為突出蘇浙語。

了,象形字,從子,無臂(一),喻(背嬰兒時)束縛嬰兒之兩臂。漢許慎<<說文解字>>:「(了)尥也,(尥,音徼),猶交也,手之攣曰了(同糾,糾埋隻手)。脛(脚骨)之縶(縶,音執,綑絆)曰尥(把小腿縛起來)。[尥,又讀”gill”,下象棋尥馬脚。了尥,原指二物絞纏不直的樣子,後用以形容個人脾挑剔難搞。]

了不光是白話文之的了呢麽,古詩詞早已用上。如唐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岱,泰山(今山東泰安市城北);泰山為諸山所宗,故曰岱宗。此句謂泰山橫跨齊魯兩地,你說它究竟有多宏偉壯麗呢?]又如唐李商隱<無題二首.其二.重幃深下莫愁堂>:「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了,讀鳥,没有。)再如宋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遥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了,讀鳥,完滿。)随著讀音不同,了之本義亦異,但通常可以互易其音。如讀鳥音: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聰敏也);不了了之(结束);了無新意(了,完全没有);了無生趣(了,完全);了不起(了,厲害);了無懼色(了,完全);一目了然(了,全然);了結(了,完结);了却心事(了,完結);了解(了,瞭解);快了(了,快也),辦得了(了,疑問)。那還得了。

讀口語喇音的通常可讀書面語鳥,如:好了;打勝仗了;勝利了;別囉嗦了;人老了,心事也多了。

了字可以脚底朝天地調過頭來寫,懸也,音了;見<<康熙字典>>子集上,亅部一畫,增字。

 


彭家發
kfpong4666@gmail.com>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原刊于【灼見名家】,獲作者授權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