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 · 之二

提到上巳節, 就不能不追溯古盛今悄、故事動人的清明節前一日, 舊俗禁火三天的寒食節。

故事得從春秋之世, 晉獻公時的一件宮廷政爭事件說起。 

 話說晉國至獻公時, 寵愛愛妃驪姬, 驪姬既然得寵, 就得隴望蜀, 想她親生子奚齊繼承君位, 就施毒計先毒死了正宮所生太子申生, 再大力逼害其他儲君, 史稱驪姬之亂。 公子重耳 ( 聑, 粵音迭, 兩耳俱在, 幸避馘刑, 平安也 ), 是晉獻公次子, 為了保命, 不得不即時逃亡。 于是帶同介子推 ( ? 西元前 636 年 ) 等五賢士出奔于狄, 歷盡艱辛。 途中過衛國國境時,  隨行的鳧須突然變節, 把重耳的資食偷光, 飢腸轆轆的重耳, 出五鹿時, 乞食于野人 ( 村老)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缺食, 舉步維艱, 軼史說介子推毅然「割股 ( 大腿肉 ) 奉君」, 以解其飢。

 重耳流亡十九年之後, 得到秦穆公之助, 終于重返國門, 登上大位, 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即位後, 大封功臣, 獨獨遺漏了介子推。 介子推其後就攜母隱居于棉山 ( 今山西介休市 ) [ 見屈原《離騷·惜往日》; 漢司馬遷《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 ]。  介子推舊屬為他不值, 就在宮門貼了張「大字報」:「 有龍矯矯 ( 指重耳 ), 頃失其所。 五蛇從之, 週游天下。 龍飢乏食, 蛇刲股 ( 刲, 粵音龜, 割取也 )。 龍返于淵, 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 皆有處處。 一蛇無穴, 號 ( 呼叫 ) 于野中。」 晉文公見書, 頓憶忘了封賞介子推, 于是立刻派人去傳召他, 但介子推沒回應。 晉文公無法, 只得親自去到棉山, 將棉山改稱介山並封賜給介子推, 作為他的田糧, 以誌記他的過失, 並表率善良之人。 但直至介子推去世, 依舊再沒有人見到過他。 

 關于介子推歸隱棉山, 辭不受祿一事, 民間另有傳說, 傳奇色彩濃厚, 影響力尤大于正史司馬遷<<史記>>所敘、所述。 


彭家發
kfpong4666@gmail.com>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原刊于【灼見名家】,獲作者授權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