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軼事虛虛實實 ‧ 之五

~ 一說至善留了長髮還俗, 改名阿福, 隱身演粵劇大戲的紅船中, 充當伙夫掩人耳目。他將少林拳術及六點半棍法, 傳給紅船弟子。 ( 所以,  昔演大戲, 中場休息賣膏丹丸散跌打藥時, 必呼班中跌打、少林真傳。 ) 因為紅船空間較為狹窄, 故將長橋大馬、大開大闔之少林拳改為短橋短馬, 木人巷之銅人, 改為木人樁; 因少林弟子昔時係在少林寺永春殿練功, 故叫這套新拳法為 ( 紅船 ) 永春拳, 惠州之蘇三娘 ( 人稱永春三娘 ) 習得此技, 再傳給紅船花旦梁二娣及黃華寶兩人, 梁黃二人教徒武生李文茂及佛山梁贊。( 梁贊其後傳技陳華順, 陳華順傳給葉問。)

~ 咸豐四年 ( 西元 1854  年), 李文茂率戲班中人響應太平天國反清, 失敗身殞, 據說, 往昔佛山瓊花會館, 有詩述及此事: 「...... 至善傳真技。  壯哉李文茂, 有光民族史。..... 」

~ 關于永春拳來源、創拳始祖及發展, 有許多不同說法。

 一說是清朝中葉乾隆年間, 精永春白鶴拳的五枚師太, 見狐 ( 猢 ) 鶴相爭, 蛇鶴相搏, 乃悟得相博之理, 創立新拳套, 傳少林弟子苗順, 苗順傳給少林俗家弟子嚴四 ( 一說嚴二 ), 嚴四傳女嚴詠春 ( 人稱詠春三娘 ) 及其夫婿梁博儔。 一說五枚將永春白鸛拳直接傳給嚴詠春, , 再傳給梁贊, 為了紀念嚴詠春, 乃將永春白鶴拳稱為詠春拳。福建是白鶴拳發源、發揚之地, 門派眾多, 習之者眾 如食鶴拳、飛鶴拳等等, 統稱白鶴拳。福建白鶴拳之發揚, 有謂主要是方七娘夫婦之貢獻。 據<<永春縣志‧方技>>說: 「康熙年間, 方七娘與其父嚴四, 以罪謫永春。」他們夫婦其後在永春西門外, 設曾武館授徒。

再另一說法,是河南嵩山北少林弟子一塵庵主創詠春拳, 再傳給汀昆戲班武生張五 ( 因其與人交手時, 必擺出詠春拳攤手待敵, 故人稱攤手五 )。 張五其後落難, 逃至廣東南海佛山鎮大尾基瓊花會館, 乃將詠春拳法傳給粵劇界諸子弟。咸豐初年, 習詠春拳的李文茂響應太平天國起義, 習詠春諸人, 為了避禍保命, 乃將詠春之詠, 改為「口永」春, 永春。 紅船中人, 梁二娣、黃華寶兩人習得此技, 再傳與梁贊。

~ 至善與馮道德、白眉道人相打鬥結果, 馮道德殺了方世玉, 洪熙官殺了高進忠, 至善殺了馮道德, 白眉道人殺了至善; 洪熙官之子洪文定習得飛啄眼睛之飛鶴手, 胡惠乾之子胡亞彪習得打下陰之猴拳撩陰手, 兩人合力破了白眉金鐘罩鐵布衫, 殺了白眉, 為至善報了仇。

 ~ 火燒後之少林門星散, 各有際遇, 謝亞福返回鄉下, 大量吸食鴉片, 弄個皮黃骨瘦, 終其生不言武。 陸亞釆則依據老拳加上花拳, 創了一套硬橋硬馬之伏虎罹漢拳。

彭家發

台灣政治大學新聞學退休教授,  學術專長為新聞學、新聞文學、新聞實務、漢字研究。
原刊于【灼見名家】,獲作者授權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