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的公認標準

我們時常會在大街小巷上看到美麗的女人,而人們對美女的反應無外乎多看幾眼,留住這美好的瞬間。

但如果要說出一個美麗的女人,究竟有哪些不同,或是特徵,是真的值得思考。我們眼中的美女,究竟爲什麽這樣美呢?也許不止我們,古人和學者對此也早有思考。

曾國藩的《冰鑒》中,《神骨篇》第一句話就是:語雲:脫谷爲糠,其髓斯存,神之所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爲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爲第一。以前的人已會從人的精神狀態和骨骼豐俊與否分析不同面相。

其實,每個人的審美觀會根據時代、社會文化、生活環境、地理、教育或性別等的因素影響而產生差異,很難確定每個人的審美判斷標準,但是某些審美認知卻有著跨文化、地域或時期的一致性。有不少研究認為臉部對稱性(Symmetry)、平均度(Averageness)和膚色質感(Skin Texture)對個人整體吸引力具有積極影響,而此三個特質亦都成為了現時重要的美容方向。

臉部對稱性

臉部左右對稱性被認為是人類共同潛在的審美指標之一。人的臉部與大部分生物的臉皆是雙側結構,其左右對稱性被指與吸引力有著關聯。生物學家Anthony Little曾以獼猴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獼猴凝視擁有較對稱臉之同類的時間較長,即擁對稱臉較能吸引視線,研究亦認為擁有較對稱臉之獼猴的健康評分也較高,推測人類可能亦有同樣偏愛對稱性容貌的審美判斷,而生物學家約翰·曼寧(John Manning)曾發表一些以運動員為對象的研究,發現身體不同部位的對稱性被認為與身體運動能力及吸引力有關。人的臉和身體的不對稱性確實有機會是由疾病、細菌感染、寄生蟲入侵或突變而導致變形呈現病態,擁有對稱性越高的臉或身體或予人感覺其具較強的免疫能力,不過臉部不對稱與健康狀況或免疫能力的關係則有待更多驗證。

人的臉部會隨著年齡增長皮膚老化流失膠原蛋及皮下組織而產生結構變形、受一些生活習慣例如經常依賴一側牙齒咀嚼食物以致該面的咀嚼肌比另一面發達凸出、偏好某邊側睡或托腮、神經功能障礙等等而形成左右臉發育不均,甚至雙側下頜骨不對稱。人的面貌確難以找到絕對完美的雙邊對稱,較小程度的不對稱較難被發現,但若臉部五官長得不對稱的情況嚴重,會讓人感到長相不自然,或會被嘲笑為「歪臉」或「鴛鴦臉」。現時不少受「鴛鴦臉」困擾的人會考慮以醫學美容方式,例如過大的咀嚼肌可以注射肉毒桿菌素改善,因老化導致面部局部位置出現不同程度凹陷,可考慮以注射透明質酸或自生膠原的填充物以增加臉部對稱性,不過若懷疑出現疾病症狀發或面神經功能障礙的人士則應盡快求醫。

平均度

臉部平均度是指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下,一個人的面孔特點與該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相似度,是否接近平均水平。根據心理學家朱迪斯· 朗洛伊絲(Judith.H. Langlois)的平均臉是具有吸引力的臉(Attractive Faces Are Only Average)的主張表示「平均臉」更具吸引力。不少研究以某一群體的合成性容貌圖像分析,認為相似或有共同特徵的面孔在人類的大腦中留有表徵印象,產生心理或感知的變化,增加熟悉感,令視覺容易適應,因此複合出來的「平均臉」往往比單一張特殊人臉圖像更為吸引視線。

在現時流行整形的時代,不少人都會以「平均臉」作為變臉的參考,現實生活中不難發覺選美比賽總中某些佳麗長得十分相似,難以辨認,為免「撞臉」,大家在整形前不防考慮保留個人外貌特徵。

膚色質感

擁有一個好的肌膚是一個審美標準,毛孔細膩緊緻、水潤亮澤、膚色均勻無瑕能給人留下更好的印象。試想想若皮膚毛孔粗大、多粉刺黑頭或油光滿面總給人一種不太整潔的感覺;皮膚暗沈枯黃、滿臉皺紋、皮膚凹陷下垂亦散發著飽受歲月催殘的滄桑疲態;臉上出現皮膚疾病徵狀,讓人認為身體虛弱不健康。膚色質感在不同地域與個人吸引力有一定程度影響,例如自古以來在中華文化中流傳著「一白遮三醜」的審美觀,亦即是白滑膚質可令外貌「加分」不少;在歐美地區則流行小麥色的肌膚,他們認為擁有小麥色的肌膚源自運動、常接觸陽光,因此讓人感覺較健康,具較高的吸引力。奈何皮膚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老化是每一個人都無法倖免的,不過適當的護膚、清潔、防曬、或醫學療程可達到減齡、延緩皮膚衰老感和嫩膚等的效果。

長相不單是外觀的問題,更會影響個人自信心、社交及生活質素。假如你對自己外貌有不滿意的地方,不防向醫生諮詢,尋求改善方法。醫生應先瞭解「求美者」的心理背景,圍繞「求美者」的病情或期望進行了解和調整以確定一些合適的對策,讓其瞭解風險,除了進行外觀上的改善,亦希望能從而令「求美者」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作者簡介:陳筠華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皮膚學深造文憑、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悉尼大學兒科文憑。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擔任導師及閱卷員、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名譽臨床導師 (Honorary clinical tutor)、2019年英思卡亞洲年會講者、亞洲醫療專家學院及國際醫學美容協會主辦的基礎醫學美容證書課程 2019 導師、2020年英思卡巴黎國際年會 (International Master Course on Aging Science World Congress) 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