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絲毯的一輩子
羅莘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早在3000多年前,中原地區就已經開始織造絲毯。無論馬王堆出土的菱格彩花壯錦絲毯,還是新疆尼雅地區出土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蜀錦護膊,絲毯織造都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水平。北方的少數民族為了適應游牧生活,利用羊毛捻紗,織造出造型豐富、畫面絢麗的跪毯、壁毯、地毯;而在羊毛原料稀缺的南方,則是以盛產的蠶絲為料,手工編織、栽絨、綰結,形成唯美的絲毯。絲綢之路讓中國絲毯與中東各國互相交流,絲毯也逐漸發展成一幅畫或是藝術品,追求空間美與自然美。金山絲毯採用天然蠶絲手工編織而成,一幅絲毯要經過設計、繪圖、點格、配色、曬色、染色、繞絲、編織、平毛、剪花、整修、檢驗十二道工藝流程。
程美華便是在如臯與絲毯藝術和世界因緣際會的,她出生在一個大家庭:兄妹八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個個都懷揣著美好的夢想長大,科學家、老師、醫生……事與願違,1972年到了進大學的年齡,卻沒有上學的機會,擺在面前的路就是上山下鄉、插隊落戶。繼前面的兩個兄妹相繼離家後,家中為了有一個留守的孩子,從小就喜歡各種設計、對顏色搭配顯露天賦的程美華算是得到「特殊關愛」,被照顧進了絲毯廠。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織造,卻嘗到了預料之外的艱辛:一行120根經線要打120個八字結,而一個平方英尺內有120行,14400個八字結!右手握著小刀,左手去打八字結,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鮮血直流。程美華小心翼翼、上班在人前、下班在人後,刻苦認真地做好每一個環節, 「比別人多學一點」是她的執念。靠著這份執念她收獲了人生第一個驚喜,做出來的《富貴牡丹》在老師傅對絲毯驗收時獲得了一等品!不知不覺中,48年過去了,師傅眼中心靈手巧的她從一個小小的技術員到金山絲毯廠的廠長,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她讓手工絲毯從平面走向立體,由物品變得擁有靈魂。
程美華不斷進行實驗,讓絲毯制作更具創新性。首先是傳統地毯的樣式改革。相比伊朗波斯毯的色彩鮮豔;日本絲毯的淡雅規整;美國絲毯的田園風,90年代的中國傳統手工絲毯只有二龍戲珠、龍鳳呈祥、富貴牡丹的樣式。程美華先從絲毯形狀下手,將絲毯由原來的長方形和正方形轉變為波浪形、橢圓形、圓形、布丁形,一時間讓絲毯時尚了不少。
之後是材料的創新。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還是浙江桑蠶絲制作手工絲毯的高峰期,大量桑蠶絲的使用,讓材料面臨嚴重短缺。這時,程美華開始大膽嘗試使用北方高山上的柞蠶絲,經過溫度、漂白、加工等複雜工序後生產出了沒人想到卻完全可以代替桑蠶絲的高彈性原料。她還帶領金山絲毯廠吸收西方美學藝術,設計出海派圖案,並大量使用藍色、駝色等淡雅色系;工藝上,程美華用電動剪刀對圖案進行修剪,也就是她經常說的「剪花」,讓柞蠶絲絲毯立體了起來。90年代金融危機時,她所負責的金山絲毯廠不倒反榮,首張150萬元訂單由歐洲越洋而至。
近十年來美華絲毯獲獎無數,驚豔的作品不勝枚舉,有兩度入選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藝術掛毯《希望》,釆用天然蠶絲手工編織而成,以美華絲毯為特色,讓中國傳統的平面絲毯走向立體,享有軟彫塑之藝術效果。設計內涵:「魚兒代表著中國人民,托起一座鳥巢向徵著黨中央的核心力量,那兩只鳥形容習大大、彭媽媽,帶領著中國人民走向新的希望;有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百花杯「金獎」的藝術掛毯《絲路花語》,釆用天然蠶絲編織「四維一體」的新工藝,編中拉長絨,質感中綻放花朵,融入大自然的色彩,體現新工藝的特色,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沿著一帶一路的方向前進;更有入選北京APEC首腦會議、獲得第二屆大國工匠金獎,藝術壁掛毯《年年有餘》,作品採用天然蠶絲手工制作而成,一幅絲毯必須經過12道工藝流程,一幅美麗的畫卷需要手工打結633600個8字結組成,由950400根蠶絲組成栽絨面,光滑細膩,色彩斑斕,令人驚嘆!
程美華,一件事做了一輩子,就是將中國傳統的手工絲毯文化發揚光大,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