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世界】 跟石庫門先生品味上海

作者:羅莘

穿過一道兩邊佈滿海派重彩畫的寬敞空間,在過道盡頭的工作 室裡,第一次見到了李守白先生,一襲地道上海本土藝術家的裝扮

,正在埋頭創作。李守白先生在海派繪畫和剪紙領域擁有眾多的頭銜和光環,也是上海田子坊的地標文化和海派藝術的城市名片,被

媒體稱為:石庫門先生。

 

李守白先生有著豐富的海外閱歷和生活工作經驗,這些人生財富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早年被聘新加坡,有一份

令人羨慕的工作,但是,作為畫家,缺少了自由創作的空間,他覺得人生不夠圓滿。一次夫人的探親,給他帶去了家鄉上海的信息:

大家都在談論上海,台灣人去上海唱老歌,香港人去上海拍老電影,和平飯店的老年爵士樂隊辦的風生水起…… 一語激起千層浪,勾

起了他對上海兒時生活的種種回憶,弄​​堂裡的生活…… 是啊,只有用上海的場景、上海的動態,上海的語言、上海的風格才能最好地

向世界展示上海的文化。藝術源於生活,只有親臨上海,才能找回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份情節、體會、領悟、用藝術的語言表現它,就

這樣,他義無反顧地回到了上海。

從此,李守白筆下的海派上海故事一發不可收拾:石庫門,老洋房, 上海的人物包括穿旗袍的女人,弄堂裡玩耍的小朋友,裁縫

店裡、屋裡廂…… 他總是能發現生活中的美,記錄這座城市新的生命力。在這個國際大都市,李守白先生這樣形容他心目中的海派文

化:這是長三角人的一種生活形式,海派文化就好比一粒沙子,在不介意的時候留到了一個蚌殼裡,經過時間的磨練,打開的時候變

成了珍珠 – 海納百川,上善若水。

回到上海後,李守白先生還不時到海外舉辦個展,法國、德國、奧地利、古巴、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等。他印象最深的是

奧地利個展,把作品放在奧地利市政大廳, 一棟300年曆史的老房子裡,展示老上海的歷史、風情,兩種文化,兩個歷史的碰撞和融

合,很有意義。通過一個又一個這樣的展覽和交流,上海以靚麗的色彩、更豐富的內容展示在了世界各國人的面前。

路,沒有止境,是要一直走下去的,作為藝術家,李守白先生並不滿足於一成不變,他在知天命的年紀,開始尋找一種掙脫束縛的超

越之情,開始了一場“漸變”之旅

“美肯定不是任何一種形式,美是以任何形式去抵達。”以往李守白先生的藝術以特立獨行的海派重彩著稱。他將中國傳統繪畫中古典優雅的特質,融入西洋繪畫語言和裝飾美感,利用宣紙易化易散的特點,將其特有的造型、色彩、肌理和光影交織而成,運用現代水墨的筆觸、工筆的線條、濃郁的色彩表現出厚重的藝術效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而這種還不夠,他借鑒了更多西洋油畫和立體結構的精髓,將中西合璧再進一步結合,創作了“宣紙上的油畫”,既有水墨畫特質,又有水彩的風韻,更有油畫的筆觸,令其作品充滿時代感。

藝術獲得了又一次“重生”,而不變的是作品中的“上海魂”和藝術家那顆深愛上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