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家的版畫情緣

未經允許,謝絕轉載:羅莘


他是上海灘知名的水彩畫家, 卻與版畫有一段「不了情緣」。在人流湧動的南京西路找到一家安靜的地下咖啡館,武國強在太太的陪同下,娓娓訴說起那段魔都版畫情。

木刻版畫是發源於我國的一種印刷方法,繪畫種類,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圖像,再印在紙上的藝術。有木版(黑白,套色、 絕板、水印木刻等)銅版、石版,絲網版、平版、綜合版等不同的門類。版畫制作從初稿設計、分板、描板、刻板到最後的手工拓印,是一個繁複和辛苦的過程。

時光倒流,上世紀60年代末,從印刷學校畢業,來到上海市印刷一廠上班的武國強, 偶然的機遇與幾位工人版畫家結緣,交流甚密,他初識版畫,卻仿佛是「熟悉的老友」。 幾年後調到工人文化宮, 一批工人畫家成了市宮和上海美術創作辦公室各種展覽的主力軍,其中多位作品出色人品高貴卻行事低調的版畫家,在武國強心裡刻下了深深的印象。隨著工作的深入,他與這群版畫家朝夕相處,一起組織活動、辦展覽、各種討論、採風寫生……越來越像是一個大家庭,有爭吵,更有和睦時光、共同的愛好和目標,不知不覺中,武國強也拿起了刻刀,那是1986年。他開始記錄生活,象當時時髦行業、新鮮事物的南京西路大光明隔壁快餐廳、華僑飯店開業不久的美發廳,等等,都是那個時期寫生並創作的初期版畫作品。他還組織版畫家通過各種大型活動,現場設攤刻板、套印示範等方式科普版畫知識;選擇繁華的鬧市街頭舉辦各種版畫作品展;舉辦「版畫創作學習班」…… 版畫成了他的「主打領域」,就連他二十年市宮生涯的告別展,也是「新銳版畫展」,而市宮也被媒體稱為「不掛牌的版畫學校」,與悄無聲息中占據了上海版畫的半壁江山。

牢固的基礎搭建好了,在之後的工作中,武國強自然是離不開版畫了: 上海第六、第七屆版畫展」、 「上海早期版畫珍品展」、紀念新興木刻運動倡 導者魯迅先生逝世 70 周年版畫展、第十二至第十八屆全國版畫展,他自2001年至2018年還連續擔任了5、6、7三屆上海美協版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四十年的美術組織工作經历,版畫成為武國強聯繫最密切的一個專業組,與無數版畫界的前輩、畫友,從相識到相交,成為了武國強人生中的一束光,指引著他在版畫領域的探索、實踐、出成績。

武國強生活在上海,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自己最熟悉的這座城市為題材的。而在多年接觸深入版畫創作的過程中,他又不斷地摸索自己的那條路:以隨性的筆觸、強烈的色彩對比,形成自己的創作語言。他堅持手工刻板和套色,會毫不厭煩地一次次刻板、毀版、再刻板,甚至推翻重來,他使用絕版套色漏印技藝,執著於一板多色,從一而終,在創作過程中尋找令自己滿意的「草色遙看近卻無」的藝術效果。他說:「我喜歡刻刀在木板上留下的各種痕跡、喜歡油墨交替拓印的斑爛,大刀闊斧,精彫細琢、匠人的技藝之手刻畫著內心的感受」。翻看他的版畫冊,尤其後期作品,明快的色彩迎面撲來,充滿現代氣息,畫面「擺脫具體的形體、註重主題的塑造、用色塊營造變幻的光感。」,而畫面的背後,都是留住記憶的「魔都片段」,記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幾代人的日常點滴。其中不少佳作也成為各大美展的獲獎作品:黑白木刻畫《都市進行曲》是武國強上班路上西藏路延安路口大世界前新建的人行天橋,橋似一架鋼琴,而路邊的建築和穿梭的車輛形成了五線譜和音符,共同奏嚮都市樂章;曡色木刻《南風窗》描繪商廈茶色玻璃櫥窗前,一位穿著豔麗的「帽子姑娘」駐足欣賞窗內時尚的糢特和前衞的商品,來自南方改革開放的春鳳令她春心萌動……

看畫如見人,退休後的武國強仍充滿活力,對藝術的追求似乎更加炙熱,他馬不停蹄地繼續著水彩和版畫的創作、投身各種畫展、培訓活動。魔都,感恩有你留下城市變遷的印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