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之“外關”

外關,手少陽三焦經第5個穴位。

穴名中的“外”,指手臂的陽面(古人的解剖概念中,手大拇指朝前,故手臂陽面為外),由腕上至此猶如關隘之要,故名。與內關相對。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外關穴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該穴能聯絡氣血,補陽益氣。有清熱解毒、解痙止痛、通經活絡之功 。

定位:

  • 前臂伸側面腕背橫紋後二寸,尺骨與橈骨之間,當陽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屈肘俯掌時,在指伸肌橈側凹陷處。
  • 將一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放在另一手的手腕外側,無名指剛好抵著另一手的手掌與手腕交界處的橫紋,這時三指併攏的食指所在位置,即是該穴。

功效:

  • 頭面五官科疾病:目赤腫痛,耳鳴耳聾,鼻衄牙痛,開竅醒腦。
  • 運動系統疾病:上肢關節炎,橈神經麻痺,急性腰扭傷,踝關節扭傷,顳頜關節功能紊亂,落枕等。
  • 消化系統疾病:脘腹脹痛,大便秘結,腸癰霍亂。
  • 現代又用外關穴治療感冒、三叉神經痛、腮腺炎、高血壓、小兒麻痹後遺症、偏癱等。
  • 其他病症:心腦血管病,偏頭痛,失眠,腦血管後遺症,遺尿。

按摩:

以拇指指腹向下按壓,並作圈狀按摩。按壓時應兩手同時進行並左右交替,每次約5秒鐘,反覆進行約10次。按壓前可以先用毛巾熱敷,提高治療效果。

外關穴清熱解表,通經活絡。緩解頭、四肢、軀體疾患、對重聽、偏頭痛、眼睛腫痛、耳鳴、牙痛、落枕、上肢關節痛、手腳麻痹、風濕疼痛等疾病都可以通過按摩外關穴而得到改善。

防止暈車、暈船、嘔吐時需要用強力按壓,直至酸脹後揉按外關穴,反覆數次直至症狀緩解。

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關穴100-200次,可治療頭痛、耳鳴、便秘。

艾灸:

將艾灸點燃後放於外關穴上方,距離皮膚約2~3釐米施灸,使溫熱感向深處、遠處擴散,以無灼痛爲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鐘,以局部潮紅爲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艾灸外關穴有開竅醒腦之功,治療偏頭痛、偏癱和心腦血管病

日常保健可以用艾條艾灸外關穴,每次灸15-20分鐘,艾灸至局部皮膚發紅,有溫熱感,以不燒傷局部皮膚為度。

殷琦侃中醫師

殷氏中醫

www.dryin.co.uk

yin.qik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