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話俚語集》 四十三

 

吉祥搜集

佢來收租 叫牙擦蘇(1)

成個監躉 係聾耳陳(2)

稱大砲王 瞓落張床

摸下鼻哥 咪果囉嗦

做人淫賤 四圍放電

真係惡睇 係忤逆仔(3)

唔使亂睇 食九大簋(4)

食無情雞(5) 無得留低

牛嚼牡丹(6) 趕佢入欄

忠忠直直 終歸乞食

 

(1)牙擦蘇—–形容驕傲、自負、喜歡自我炫耀的人。

上世紀20年代初期,在廣州有一間叫“蘇記”的小雜貨舖,店主麥蘇頗有生意頭腦。當時人們時興用鬃毛牙刷(即豬頸項毛)抹上淮鹽(較精細潔白的鹽)來刷牙,以保持口腔清潔。麥蘇每售出一牙刷就送上一小袋淮鹽,此舉甚受人們歡迎。接著,麥蘇推出了一種軟條子,美名曰“鶪刮”(鶪即舌頭),跟牙刷、淮鹽一起出售。貼海報雲:“牙刷刷、鶪刮刮,財路全憑口齒去開發。”後來,蘇記的廣告詞傳開了,人們將牙刷的“刷”字寫成諧音“擦”,即“牙擦擦,鶪刮刮”,並以此來形容驕傲、自大、喜歡吹牛者。

 

(2) 聾耳陳——-「聾耳陳」的「陳」,其實正字是「聄」,音診,有聽的意思。因「聄」與「陳」的轉音同音,故「聾耳聄」便被久傳為「聾耳陳」;俗語「借咗聾耳聄隻耳」,意即佯裝聽不見。

姓陳的人介紹自己的姓氏的時候,經常會說“耳東陳”,而“耳”字就是“陳”的邊旁部首,所以有啲人就鍾意用耳仔的“耳”字旁來做文章,講聽唔到嘢的人叫做“聾耳陳”,“借聾耳陳隻耳”喔,當然是聽不到啦!

 

(3)忤逆—— 指冒犯、違抗之意;兩指不孝順、叛逆之意。故舊時代官府以忤逆為第一重罪。出於漢陸賈《新語·辨惑》:“無忤逆之言,無不合之義。”《後漢書·陳蕃傳》:“附從者升進,忤逆者中傷。”《陳書·傅縡傳》:“與奪之辭,依經議論。

 

(4) 九大簋—–九大簋”是盛行於廣東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盛宴的總稱。 “簋”原是古代祭祀時盛載黍稷的圓形器皿,其形狀或方或圓,材質則有木製、竹製、陶製和銅製之分;它本來是古代貴族的食器或祭器,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 “簋”(讀音為“鬼”)是可裝五至六斤米飯之“大碗”。古時祭祀,常言「二簋」,「四簋」及「八簋」,全是用雙數,而今,粵地之穗、港、澳一帶,仍有此古風。 。

盛宴之所以叫「九大簋」,其原因是,因為代表多數,加個大字,便含有極為豐盛及隆重之意;且「九大」即風、雲、雷、雨、海、火、水、地、天,是「造物之初」的「相爭」之物,乃萬物之最,有其獨特意涵。

民國前後,最常見的「九大簋」有如下四種:

喜酌:為迎親正日舉辦之筵席,每桌菜餚為九式(碗),號稱「喜酌九大簋」。

暖堂酌:是新婚夫婦交杯之宴,人稱「高頭五樹四如意」,通稱「暖堂九大簋」。

開燈酒:又名「開燈宴」,是生子後第二年掛燈之喜宴,每席菜餚九碗,也稱「開燈九大簋」。

壽酌:慶賀壽誕之宴。 「九」與「久」同音,取其「長長久久」之吉兆,每席菜餚亦有九品,謂之「壽酌九大簋」。

 

(5) 無情雞——-來自廣東地區一個習俗。每逢年尾(通常係農曆十二月廿六日),僱主都會請員工食尾禡,而尾禡通常都會食雞。如果上雞時候,雞頭指著某個夥計,或者僱主親自夾件雞給某夥計食,即暗示該夥計過年便要執包袱走人。由於員工在歲晚收爐時才得悉被解僱的消息,做法比較不近人情,因此坊間稱僱主這種做法為「請食『無情雞』」

 

(6) 牛嚼牡丹——–比喻不懂得欣賞,對美好的事物沒有遵循應有的禮儀。對於牛而言,與吃草料的意義相同,甚至牛也許還認為牡丹不如草料好吃。但是對於牡丹來說,這就是暴殄天物。同樣的例子還有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