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在香港 – 移居大灣區
資料整理:古(2022年10月更新)
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9+2)。隨交通運輸的進一步完善,大灣區逐漸形成所謂的「一小時生活圈」,往來甚為方便。內地政府推出不少便民措施,港人回大灣區生活,也變得更容易。
香港——大灣區內地城市交通(2020年)
- 深圳
- 東鐵線至羅湖/落馬洲;
- 由高鐵西九龍站至深圳福田站車程14分鐘;
- 港、九、新界均有多個跨境巴士站;
- 港澳碼頭有之直通船往深圳蛇口港
- 廣州
- 高鐵西九龍站到廣州南站約50分鐘(惟廣州南站距市中心有一段距離,可轉乘地鐵);
- 城際/廣九直通車由紅磡經常平(東莞)到達廣州東站(較近市中心),車程約兩小時;
- 跨境巴士,車程約3至4小時,價格約為高鐵和直通火車的一半
- 珠海
- 港珠澳大橋開通,有直通巴士往返香港與珠海,港、九、新界均有上落客點,全程行車約2小時(未計過關時間);
- 「金巴」(港珠澳大橋口岸穿梭巴士)直達珠海口岸,24小時服務;
- 上環港澳碼頭、尖沙咀中港碼頭(中國客運碼頭)有直通船往珠海,單程約70分鐘
- 中山
- 跨境直通巴士經深圳灣口岸,全程約3小時;
- 中港碼頭有船往中山港,單程約90分鐘;
- 高鐵到廣州南站轉車至中山
- 東莞
- 高鐵西九龍站至東莞虎門站最快約40分鐘;
- 廣九直通車由紅磡至東莞常平站少於1.5小時;
- 跨境直通巴士車程約5小時
- 佛山
- 跨境直通巴士車程約3至4小時;
- 高鐵西九龍站直達佛山西站,最快約1.5小時
- 惠州
- 跨境直通巴士車程約3小時;
- 高鐵西九龍站至深圳北站車程約20分鐘,可轉乘至惠陽區的惠州南站,車程約30分鐘、至惠東縣的惠東站約45分鐘
- 江門
- 跨境直通巴士直達江門市中心,全程約4小時;
- 中港碼頭直通船至江門港,航程約2.5小時;
- 高鐵西九龍站到廣州南站,轉廣珠城軌至江門
- 肇慶
- 高鐵西九龍站直達肇慶東站最快5小時;
- 跨境直通巴士,車程約4小時
肇慶打造香港城 公大設分校據《文匯報》報道,香港城佔地8平方公里,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特別合作試驗區的核心區,距離可直達香港的高鐵肇慶東站僅1公里[3];總建設工期約為15年,會分4期興建。2019年11月,首期640畝地出讓予投資方,據悉建好後的香港城社區住宅樓將主要向港澳居民銷售。 香港城周邊將有大量產業和悠閒配套,包括科創產業、醫療、教育、娛樂和養老等,有指會打造成香港公務員退休後的「第二居所」、退休樂園。 此外,香港公開大學2020年4月和肇慶市人民政府及肇慶學院簽署協議,共同籌辦公大(肇慶),面向全國招生。 |
調查:六成長者有興趣到大灣區生活
政府統計處於2019年進行有關香港人口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意向調查,成功訪問了約1萬個住戶共2萬多人。報告根據調查結果推算,全港有約26.6萬人有興趣將來到大灣區城市生活(包括居住或退休、工作或做生意、讀書或進修)。其中,六成(60.1%)65歲及以上長者表示「極有興趣/頗有興趣」,比率在所有年齡層中最高;55至64歲的亦有56.1%。不過,調查結果未必反映現實情況。
憂慮及可能面對的挑戰
上述調查問及有助增加到內地大灣區城市生活興趣的措施,可側面反映港人到內地生活的顧慮,其中以醫療最為多人關注:
大灣區:與長者相關的惠民措施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便利香港人到大灣區發展。現行政策措施中,涉及日常生活及和退休長者有關的包括:
- 香港居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享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 非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可向內地當局申請辦理有效期2至5年的簽證或居留許可,便利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停留、居留等
- 大灣區內地城市指定港資醫療機構可使用已在香港註冊藥物和常用醫療儀器;
- 在內地居住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可申請領取「居住證」,持證人可在內地居住地依法享有三項權利、六項基本公共服務及九項便利,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範疇;
- 深圳市政府2019年8月擴大敬老優惠待遇範圍,年滿60歲在深圳市居住並持有居住證的港人均適用。珠海、東莞、惠州、佛山和江門亦有給予香港長者免費乘車等優惠;
- 按《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國家醫療保障局令第41號)》,2020年起,在內地居住但未就業的港澳台居民等納入社保適用人員範圍,辦理社保的流程與內地居民一致;
- 在多個港人購、取票流量較大的火車站設置可識讀回鄉證的自動售、取票機,省卻在櫃枱排隊的時間;
- 支持香港居民在內地便捷使用移動電子支付;
- 在大灣區試點推出香港居民異地見證開立內地個人銀行結算賬戶等
- 更多資料按此
退休大灣區?先想想……與移民海外相比,移居大灣區城市,對香港人來說,相對較容易適應。兩地有不少共同之處,例如語言(廣東話)和飲食習慣等。深圳、廣州的生活指數不低,但中山、惠州、東莞等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較廉宜,相信對不少退休長者來說具有吸引力。不過,移居大灣區前,還有考慮不少事項,例如:
|
港人回遷大灣區知多點
一、定居要申請「居住證」(澳門及台灣居民亦適用)
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印發《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港澳台人員(1)在內地居住半年以上,(2)並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者,可申請領取居住證,後可憑證享受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方面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遷入內地落戶定居的港澳台居民不適用本法。
-
三項權利
- 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勞動就業
- 參加社會保險
- 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
-
六項基本公共服務
- 義務教育
- 基本公共就業服務
-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 公共文化體育服務
- 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務
- 國家及居住地規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務
-
九項便利
- 乘坐國內航班、火車等交通運輸工具
- 住宿旅館
- 辦理英航、保險、證券和期貨等金融業務
- 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購物、購買公園及各類文體場館門票、進行文化娛樂商旅等消費活動
- 在居住地辦理機動車登記
- 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
- 在居住地報名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申請授予職業資格
- 在居住地辦理生育服務登記
- 國家及居住地規定的其他便利
申請辦法及程序
港澳台人員應填寫《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請登記表》,交驗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證件(即回鄉證),向居住地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指定的公安派出所或戶政辦證大廳提交居住地住址(如房屋租約、房屋產權證明文件等)、就業(如工商營業執照、勞動合同)、就讀(如學生證)等證明材料。
相關機構將由受理日起20個工作天發放居住證予合資格者,居住證有效期為5年。首次申領免收證件工本費。
二、放寬置業限制 可承造港銀按揭
過往香港人在內地購買房屋,需要社保、符合居住內地等條件。現行政策下,港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置業,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不再需要提供繳納社保、個人所得稅、學習、工作或居住的證明,使購房程序更便利。
為防止樓市炒風過熱,大灣區城市也有推出不同的限購、限售、限貸等措施,同樣適用於港人。此外,置業有風險,事前宜做足功課。
內地置業 港銀行承造按揭內地置業,可造按揭成數最多可做到樓價的七成(不多於30年),但息率會較香港的為高(內地按揭息率約為5至6厘,香港的介乎2.75至3.75厘);另各地按揭政策不一、門檻或較香港的為高。 部分香港銀行開設大灣區置業按揭服務,例如東亞銀行、中銀香港、工銀亞洲和南洋商業銀行等,利息一般較內地的便宜;按揭會一次性以人民幣換算港幣計算,申請人其後可以港幣向本地銀行供款,降低匯價風險。詳情向各銀行查詢。 |
三、開設內地銀行戶口
- 親身到內地開戶
港人可親身到內地開設內地銀行戶口,條件如下(宜先向個別銀行查詢開戶詳情):
- 年滿18歲;
- 帶備以下證件及相關證明文件:
- 回鄉證
- 香港身份證
- 有效期3個月的香港住址證明
- 部分銀行或要求額外證明文件如護照、工作證明或學生證等
- 銀行要求的存款數額(300至3000人民幣,金額視乎銀行而定)
- 實名登記的內地電話卡(香港電訊公司的一卡兩號亦適用)
- 在香港開設內地銀行戶口
目前香港不少銀行均開設「見證開戶服務」,即港人帶備身份證、回鄉證、有效住址證明,以及/或實名登記的內地電話號碼,便可到本地銀行開設內地戶口。設相關服務的包括:匯豐銀行、恆生銀行、中銀香港、東亞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和大新銀行等。詳情宜向各大銀行查詢。
在香港開內地銀行戶口 注意提存金額限制在香港開戶和親身到內地開戶有很大分別。例如透過中銀香港代理開的內地戶口類似二類及三類帳戶,有資金上限,二類賬戶每年累計止咳存入20萬元人民幣(下同)、提款卡每日上限1000元、每日存入現金限1萬元等。 另外,由於人民幣非自由流通貨幣,故存戶每日只能兌換最多2萬元,日限匯款內地的金額不得超過8萬元,且須是同名帳戶;匯款設手續費。 香港金融發展局2020年6月底曾建議推出「大灣區轉數快」(跨銀行及系統轉帳服務)、逐步提升或取消每日跨境匯款8萬元人民幣的限額等。 (參考資料:明報、經濟日報) |
四、開通內地電子支付
內地電子支付/電子錢包流行(如支付寶、微信支付),日常生活幾乎可以不用現金。過往香港人若沒有內地銀行戶口,便無法綁定和使用電子支付。開設內地銀行戶口後,在內地生活、旅遊的港人便可以綁定內地的電子支付程式,進行無現金消費。
AlipayHK及WeChat Pay HK內地通用AlipayHK(支付寶香港)的跨境支付服務已獲許可開放內地使用,港人綁定本地銀行戶口或信用卡,便可用AlipayHK在內地消費購物;除支付功能外,還可購買保險、跨境匯款等。 WeChat Pay HK(微信支付香港)也已開通雙向跨境支付,即香港用戶在內地可直接使用We Chat Pay HK賬戶付款和轉賬(跨境匯款)。 兩個電子支付的系統會自動將人民幣的價格變成港幣,使用時可留意當時的的匯率。 另外,中國銀行的Boc Pa也設跨境支付電子錢包,可在大灣區各地掃碼付款。 |
五、大灣區醫療服務
中港兩地的醫療服務和水平並不接軌,是不少港人移居大灣區的一大憂慮,對醫療服務需求較高的長者尤甚。最新的政策措施是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的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醫療儀器,方便港人在當地就醫。目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試點(香港長者可在此使用醫療券)。
須注意的是,目前較高端的港資醫療機構主要設在一線城市深圳和廣州,部分的收費亦與香港的私家醫院/診所看齊。
-
部分大灣區港資醫療機構
|
|
病人回港治療:深港轉診服務目前深圳選定7家公立醫院,香港選定2間醫院(北區醫院、屯門醫院)為港人轉診的試點。港人在深圳的定點醫院就診,有需要時可回港就醫,患者須自行聯絡香港的救護車,深圳醫院的救護車送病人至口岸與香港方交接。
|
六、認識內地醫院分級
內地的公立醫院主要分為3個等級,最大分別是牀位數量:
- 一級小型醫院(社區/街道醫院):最少有20張病牀;
- 二級醫院(縣級/區級醫院):病牀須達100張;
- 三級醫院(市級醫院):病牀須達500張或以上
此外,當局會根據醫療技術、管理水平等因素為醫院分級,各個級別中再劃分甲、乙、丙三等,最高級、最佳為「三級甲等」,即所謂的「三甲醫院」。大灣區內地城市中,廣州有最多三甲醫院,其次是深圳(包括港大深圳醫院)。
部分香港醫療保險適用:
部分香港保險公司的醫療保險計劃涵蓋內地的醫院,投保人可到保險公司指定的內地醫院(多為三甲醫院)接受住院、診斷、治療或手術等服務;申領賠償手續與香港的相同。詳情宜向各大保險公司查詢。
廣東省三甲醫院名單參考按此
醫療手機應用程式(App) 足不出戶可治病近年內地網上問診服務、線上醫療平台的發展愈來愈成熟,截至2020年中,可選擇的醫療手機應用程式(App)超過2000款,包括在香港上市的「平安好醫生」(www.jk.cn )和「微醫」(www.guahao.com )。 以平安好醫生為例,用戶可選擇快速24小時全科或專科問診,還可選擇中醫或西醫(可選擇醫生);精神心理健康、減肥和保健等均可查詢。服務分免費及付費兩種,由專業醫生看診,收費亦相當便宜。就診完還可送藥到家。 |
七、港人申領內地社保 (澳門及台灣居民亦適用)
內地居民工作後都需要為「五險一金」供款(各地供款比例有別),「五險」即包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5種保險;「一金」即住房公積金。其中,醫保的報銷範圍包括:門診費、藥費、住院費、護理費、手術費和醫院雜費等。移居內地的香港人,由於沒有五險一金,到居住地醫院看病時,收費會有不同。
2020年起,在內地居住、讀書的港澳台居民(往日只准在內地工作者買社保),可按《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在內地(大陸)參加社會保險暫行辦法》申領社會保險。一般而言,內地人在供款滿15年才可領取養老金,根據《暫行辦法》,供款不足15年的港人,可選擇延長繳費或補繳,以符合領取社保的資格;若已在港/澳/台參加當地的社會保險(如香港的強積金)並繼續保留及有證明,可不投保「五險」中的養老和失業保險。
退休後移居內地的港人可參加內地「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每年繳交(補交)一定款項(各地不同),就醫時可報銷醫藥費;達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者,退休後不須再繳納醫保費即可享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八、綜援和公共福利金「廣東計劃」
社會福利署推出「廣東計劃」(另設福建計劃),已移居廣東省的合資格香港65歲或者以上長者,可無須每年返港每月便可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包括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齡長者生活津貼)。申請資格及詳情可瀏覽:www.swd.gov.hk/gds/#s3
「綜援長者廣東計福建省養老計劃」則向符合申請資格——香港永久居民;65歲或以上/60至64歲符合綜援計劃下年老受助人定義;申請前已連續領取綜援最少1年,並選擇到廣東省或福建省的綜援受助長者繼續提供現金援助。
援助金額
合資格申請人可獲每月發放一次的綜援標準金額,以及每年發放一次的賬期個案補助金。但是,不會獲發特別津貼或其他援助金(例如租金津貼、特別膳食津貼、交通費津貼)。
如受助人不幸去世,負責其殮葬事宜的親友﹐可向本社署申請殮葬費津貼。
申請辦法
- 申請人可親自前往處理其綜援個案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提出申請;
- 行動不便者可用電話或郵遞方式提出申請,社會保障辦事處職員會安排家訪,替其辦理申請手續;
#所有申請手續均須在香港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