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病逝享年97歲 蔡英文稱譽對台灣民主貢獻無可取代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30日晚7時24分,因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台北榮民總醫院,享年97歲。

李登輝告誡「不可以讓副總統看公文!」⋯⋯陳水扁曝當年對談內幕-風傳媒

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表示,蔡英文總統知道消息後表達最深的哀悼與不舍,也期望家屬節哀。蔡英文認為李登輝在台灣民主歷程上的貢獻無可取代,他的離世是國家的莫大損失。蔡英文也指示總統府及相關部門全力協助家屬辦理治喪事宜,務使治喪儀典哀榮隆重。

蘇嘉全指出,1988年李登輝繼任總統後,即終止動員戡亂、廢除臨時條款,也啟動修憲,推動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逐步合理化政府體制。在他任內,台灣結束了威權體制、邁向民主轉型,開創今天民主政治的基礎格局,成為亞洲民主典範。也因此受國際媒體譽為「民主先生」。

台北榮總30日晚間發布聲明指出, 2月17日傍晚,李登輝坐輪椅在病房區活動時,突發心因性休克,立即以心肺復蘇術急救,並使用呼吸器。但因年事已高,又有多重慢性疾病,抵抗力弱,住院過程中反覆感染,產生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30日晚間7點24分去世。

李登輝生於1923年,是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曾任中華民國第7任副總統,蔣經國過世後於1988年繼任為第7任總統;以後又擔任兩任總統,直到2000年5月卸任。擔任總統時間長達12年4個月。

1991年李登輝成立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時期,12月大陸海協會成立,一年中,兩岸迅速建立了正式管道。

1992年8月的國統會,就一個中國的定義做出決議,香港會談破局後,雙方函電往返,決定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基會以國統會的決議,做為台灣表達的一中內涵。這就是「九二共識」的由來。

1993年辜汪會談達成兩會聯繫與會談制度協議等四項協議,兩岸展開超過十次的事務性協商。這段期間,兩岸關係進入史無前例的緩和期。

但李登輝在1994年與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對話時,一席身為台灣人的悲哀的談話,預示了兩岸關係變化開端,1995年康乃爾之行,則是兩岸關係逆轉的重大轉折點。

李登輝訪問康乃爾大學後,中共於7月下旬對彭佳嶼海域發射飛彈,並發表評論員文章,聲稱要將李登輝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兩岸會談自此完全中斷。1996年3月台灣舉行首次總統直選,中共再次對基隆與高雄外海發射飛彈,兩岸關係跌入戰爭邊緣。

1999年7月,李登輝提出兩岸為「特殊國與國關係」的兩國論。提出的前一年,在國安會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由國安會諮詢委員蔡英文召集,經一年研究,其主要內涵是,中華民國自1991年宣布終止動員戡亂後,已進入第二共和,與1912年即已存在的中華民國,已是全然不相同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叛亂的一省,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間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不存在統一的問題。引發美國及中共高度關切,台灣陷入軍事危機。中共戰機進逼到台海中線,汪道涵取消訪台。美國由柯林頓與江澤民熱線對話,強調美國一中政策不變。

對於兩岸關係和國家認同,李登輝明顯「轉性」,早期是典型的一中思維,他曾說,「只有一個中國,我們必須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1991年他主持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時曾說「台灣固為中國一部份,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份。」

但無論在總統任內或離開權力核心,李登輝都不斷推動台獨,就如一些評論所說,李登輝向來都是「有些事只說不做,有些事只做不說」。

卸任後的李登輝更積極推動台獨,不時出席由他一手扶植的台聯活動,還力挺提出「獨立公投,正名入聯」的台獨政黨「喜樂島聯盟」。事實上他也是導致如今台灣人自外於中國的關鍵人物,被稱為「台獨教父」,藍營政治人物多和他決裂,但綠營政治人物則奉若神明,備加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