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院內科骨科推「共同醫治」 穩定病人可自選私醫覆診

醫管局為紓緩專科門診輪候時間長及推廣基層醫療,最新引入「共同醫治模式」,讓病情穩定、覆診滿一年的內科、骨科病人,分流到私家普通科診所覆診。患者可自由選擇參與計劃的私家醫生,每年可獲最多12次資助門診服務額,每次診金連藥費只須50元。局方預料,首階段會發出1000封邀請信予適合的病人,新界西聯網今起邀百人試行。

醫管局2014年中推出「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至今近600名私家醫生參與,為逾4萬名患者提供逾71萬次診症。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服務轉型)陳允健(圖)表示,專科門診需求龐大,部分情况穩定的患者,當局會按機制轉介到普通科門診。不過,普通科門診病人眾多,為紓緩服務壓力及縮短輪候時間,局方在上述計劃基礎上加入「共同醫治模式」,安排穩定專科病人到社區接受普通科服務。

每次診金50 一年最多12次

每名病人每年可獲10次資助門診服務,包括慢性病和偶發性疾病,流感高峰期間可額外加兩次。病人每次求診支付50元診金,毋須繳付以往每次診症80元、每種藥物15元的專科門診價格。

陳允健說,如內科病人的血壓、血糖控制得好,且不需服用大量藥物,屬可轉介的穩定病人;至於骨科,不需接受手術、平日靠藥物控制痛症的病人,都是情况穩定。若患者情况轉變,可轉回專科門診,不需重新輪候。

首階段邀千人 未來數月或擴至他科

陳稱第三季會在內科試行,第四季會推展至骨科,其中新界西聯網今日會發出100封邀請信,病人最快可在一個月後到私家診所求診。他說醫院會分階段邀請適合的患者參與,病人不需致電門診預約。

他期望,有更多私家醫生參與計劃,參與醫生獲發的服務費,每名病人每年最高為3510元。他補充,當局正探討各專科的可行性,預料未來數月有機會擴展至其他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