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疫苗研發者現場答疑:不同的副作用意味著什麽?

目前,處於爭議漩渦中心的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讓“副作用”成了人們近期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

注射後都會有什麽樣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意味著什麽?為了回答這個問題,BBC出了一篇科普文。

寫文章的作者,是BBC的健康科學記者James Gallagher。

巧的是,剛打完第一針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Gallagher經曆了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於是他現身說法,采訪了兩位免疫學和疫苗方面的專家,向他們請教自己的身體究竟怎麽了。

Gallagher表示,自己在早上九點半接種了疫苗,當天晚上就出現了包括偏頭痛,嘔吐,身體痛,打寒顫以及疲勞這些症狀,最後在家躺了三天。

為什麽發生在自己身上?副作用越強是否意味著免疫效果也好?帶著這些問題,他請教了愛丁堡大學免疫學專家Eleanor Riley教授以及牛津疫苗臨床試驗的負責人之一,Andrew Pollard教授。

為什麽會出現副作用?

新冠疫苗的工作機理,就是通過“誘導”我們的身體,使其認為自己正在抵抗新冠病毒,從而激活我們對感染的天然免疫反應。打個比方:這就好像在狼還沒來的時候,警告身體“狼要來了,趕緊拿起武器做好準備”。這樣一來,身體就進入了“戰時狀態”,釋放出化學物質把人體“武裝起來”。但是,也正是這些化學物質,會讓一部分人產生不適。

首先,接受注射的部位會產生反應:隨著免疫係統逐步“打開閥門”,一部分人打針的地方會出現酸脹甚至酸痛。

接著,這可能會影響身體的其他部位,並引起類似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燒,發冷和惡心。愛丁堡大學免疫學和傳染病學教授Eleanor Riley說:“那是由炎症反應引起的。”

為什麽有些人經歷的副作用更嚴重?副作用在不同人體的體現差別很大:在接種後,有些人完全沒有不適,有些人有輕微不適,但是還可以正常工作學習,而有些人就必須臥床休息。

負責牛津/阿斯利康疫苗臨床試驗的Pollard教授告訴Gallagher,年齡是左右副作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年齡越大,副作用越輕微,”Pollard教授說,“大部分70歲以上的接種者幾乎不會感覺到副作用。”接種疫苗的Pollard教授說。

而同年齡段的副作用強弱體驗,則與基因有關。Riley教授解釋說:“在基因的影響下,有些人的免疫係統在做出反應時更具有侵略性,有時候甚至可能反應過激,比如你(Gallagher自己)。”

Riley教授同時表示,如果一個人在得流感之後感覺相當糟糕,那麽他的身體很有可能就屬於這種免疫係統反應過激的類型。

最後一個增加副作用發生概率的因素,是接種疫苗之前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因為之前的感染經歷會導致注射疫苗後,免疫係統過度反應。

副作用是否意味著我能得到更好的保護?Pollard教授表示,的確有一些疫苗給人接種後(比如2009年大流感期間接種流感疫苗),經歷了副作用的人獲得了更強的免疫效果。

然而這對新冠疫苗來說不成立。這也就是說,無論副作用強弱,大家獲得的保護效果都大同小異。不少高齡接種者沒經歷副作用,也獲得了良好的免疫效果。

而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免疫係統的兩個基本組成部分:先天響應(innate response)和適應性反應(adaptive response)。

前者包括化學預警係統(狼來了),後者則學習並記住如何製造B細胞和T細胞,在病毒入侵時對其進行捕獲和打擊。

Riley教授說,通常祇需要一點點先天響應,就足以全面激活適應性反應創造所需要的化學物質保護自己了。不過,基因和年齡決定了各人的先天響應程度,然後直接影響了副作用在不同人群身上的呈現。

接種第二劑是否會產生副作用?

Pollard教授表示:牛津疫苗的第二劑造成的身體反應會比第一劑弱很多,所以這位BBC記者大可不用擔心。不過他提醒:輝瑞新冠疫苗的第二劑可能造成比第一劑更多的副作用。

主要接種輝瑞和Moderna的美國醫療從業者也在采訪中表示,確實如同Pollard教授所說的那樣:輝瑞/Moderna疫苗的第二針副作用更明顯。

不過,這兩款疫苗在老人身上的副作用同樣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