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東九文化中心「花海」惹議 文件揭預算不足「真杜鵑花海」變「LED花海」 / 更多新聞………

東九文化中心「花海」惹議 文件揭預算不足「真杜鵑花海」變「LED花海」

東九龍文化中心外階梯的LED玫瑰花海未展出已引來熱議,有網民批評嘲笑設計像「靈堂白花」,直言「唔老黎」。《施政報告》提出邀請18區各自為當區設置富有特色的「打卡」地標,吸引市民和遊客「打卡」留念。翻查觀塘區議會文件發現,區議會今年1月開會討論時,是建議在該處布置「真花海」,即種植或擺設時花如杜鵑。惟在3月再次開會時表示因預算及技術所限,未能執行原先方案以種植時花,最後建議大梯級上設置LED玫瑰花海。

東九龍文化中心外階梯的LED玫瑰花海未展出已引來熱議,有網民批評嘲笑設計像「靈堂白花」,直言「唔老黎」。網上圖片
觀塘區議會今年1月開會討論時,是建議在該處布置「真花海」,即種植或擺設時花如杜鵑。區議會文件截圖
惟在3月再次開會時表示因預算及技術所限,未能執行原先方案以種植時花,最後建議大梯級上設置LED玫瑰花海。
原定「東九文化中心外階梯花海佈置」位置圖。

東九文化中心於去年10月開放該戶外階梯空間,為市民提供24小時綠化公眾休憩用地及通道往來九龍灣港鐵站和淘大花園及附近屋苑。今年1月的文件顯示,預計2月(農曆正月)起,在東九文化中心外的階梯,包括階梯頂層的草地及階梯之間的綠化位置,種植/擺設時花(如杜鵑),營造花海效果,供市民拍照打卡。

觀塘區議會3月開會時表示,觀塘民政處曾就此項目與康文署和建築署進行實地視察及跨部門會議。最後基於技術考慮及支出預算所限,未能執行原先方案以種植時花。因此擬在東九文化中心外階梯中排的大梯級上設置LED玫瑰花海,供市民拍照打卡。

3月7日的文件又指,完成裝置日期為明天(3月22日),並將於明天起一連4日「試燈」,然後於3月26日晚上6時30分舉行「亮燈儀式」。花海展示期由2024年3月26日起,為期約三個月,並指可因應花海效果、市民反應及財務安排,考慮適度延長花海的展示期。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相信觀塘區議會及民政處亦收到市民不同意見,會作處理及跟進。
顏汶羽指有關裝置尚未完工、尚在布置中,相信完成後會更佳、更能符合預期效果。網上圖片

民建聯(九龍東)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表示看到網上許多報道,惟自己未去親身到現場視察情況,相信觀塘區議會及民政處亦收到市民不同意見,會作處理及跟進。顏汶羽指有關裝置尚未完工、仍在布置中,相信完成後會更佳、更能符合預期效果。被問到變成城中話題有否造成「逆向宣傳」,顏汶羽表示該處人來人往,是該區居民來往港鐵站的必經之路,指裝置受到關注是「預料之內」,認為東九龍文化中心將是九龍東的新地標,能吸引觀塘區居民或鄰近地區市民前來「打卡影相」,相信裝置選址合適。

行政長官於2023年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其中一項政策措施,是邀請18區「地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各自為當區設置富有特色的「打卡」地標作出建議,透過不同主題及設計元素,展現地區的獨特風貌,並吸引市民和遊客前往該地標拍照及「打卡」留念。

 


黎智英案│為推進「國際線」 「重光團隊」主動策劃外部勢力來港監選

黎智英案審訊第50天。資料圖片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今踏入第50日審訊,亦是第四名「從犯證人」、「12港人」之一的「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出庭作供的第7日。李宇軒供稱在2019年9月,陳梓華邀請他與黎智英私人助理Mark Simon一起見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因為當時陳梓華覺得「如果揾我(李宇軒)去做lobbying(遊說)會特別Effective」。

李宇軒稱曾與Mark Simon(圖)一同見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而該次亦是他首度見Mark Simon。資料圖片

13:00 午休。案件下午兩點半再續。

12:40 以「重光團隊」代表身份跟李柱銘陳太與奧爾頓勳爵等會面

李宇軒稱,佢當時負責監選團新界的分組,組內成員包括奧爾頓勳爵、澳洲議員Vicki Dunne及其他人。李宇軒稱是他安排奧爾頓勳爵分到自己組別,因為他曾事前與陳梓華討論監選團,當時陳梓華留意到奧爾頓勳爵,認為是李宇軒與奧爾頓勳爵建立聯繫的機會。

李宇軒續稱,在監選團最後一天或翌日早上,參與了奧爾頓勳爵、裴倫德(Luke de Pulford)、李柱銘及陳方安生在W酒店的會面,「我跟住李柱銘同陳方安生講香港民主情況」,而奧爾頓勳爵及Luke de Pulford亦表明會在他們作為英國議員的能力範圍內、盡量引起對香港民主情況的關注。李宇軒稱是「攬炒巴」告訴他當日有這個會面,他轉告陳梓華後,陳著他去參與會面,而他當時作為「重光團隊」及「香港故事」的代表,「重光團隊」並沒有其他人出席。

「G攬」眾籌資金承擔逾55萬監選團支出

控方又問到監選團的支出,李宇軒稱有部分由「G攬」眾籌資金承擔,亦有部分監選團自費,例如瑞典及丹麥的代表,而「G攬」眾籌資金承擔了約數十萬港元。

控方展示「G攬」的收支報表,顯示李宇軒在2019年11月墊支了6筆監選團支出。李宇軒確認費用總共約55.2萬港元。控方續指,根據報表及銀行月結單,Mark Simon在2019年11月21日向李宇軒轉賬了50萬港元。李宇軒確認,並指當時他戶口剩餘約26萬,但當時監選團臨近舉行,所以他向陳梓華求助「我可能唔夠錢搞EOM(監選團)」,而該50萬最終沒有還給Mark Simon,因為當時Mark Simon仍未把「G攬」眾籌資金轉賬美國信託基金「The Project Hong Kong Trust」,所以直接在資金中扣除。

12:20 一旦與監選團成員失聯 團隊將告知領事及傳媒

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在2019年11月傳WhatsApp訊息予李宇軒,再次表示自己乘搭的飛機快將抵港,當他到達機場閘口時便會致電李宇軒。裴倫德另外亦曾傳訊息予李宇軒指他在乘搭穿梭巴士,表明該訊息是他刪除WhatsApp前最後一個訊息。

李宇軒解釋,2019年11月期間,選舉監察活動團隊成員判斷當時香港的政治環境,認為香港政府不歡迎外國人到香港監選,所以準備來港監選的人士如手機有訊息表明他來港監選,便怕監選代表會被劃為Persona non grata(不受歡迎人物),故監選代表均會刪除有關監選的訊息。

而且若監選代表被劃為Persona non grata(不受歡迎人物),香港政府便不讓監選代表離境,團隊預期監選代表「會喺某時間點後失去聯絡」,故團隊的後備計劃是一旦監選代表失去聯絡,團隊便會向相應國家的領事、領事館及傳媒透露,監選代表被劃為Persona non grata(不受歡迎人物)的實情。

李宇軒表示,監選代表離港過關時表明所有訊息已刪除,過關時間則不會太久,監選代表離港過關後如有訊息傳送給他,說明一切安好(everything is fine),即監選代表離港過關後可與他繼續聯絡,則證明監選代表沒有被劃為Persona non grata(不受歡迎人物)。

12:05 開庭  

李確認與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一同接待監選團代表

李宇軒確認他當時與香港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一同接待所有監選團的代表。控方展示英國保守黨成員及跨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 IPAC)聯絡人裴倫德(Luke de Pulford),在2019年11月22日與李宇軒的WhatsApp訊息。

裴倫德在2019年11月22日表明自己快將抵達香港,抵港後便會打電話給李宇軒,亦表明他及後將會刪除WhatsApp訊息,也提到英國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Lord David Alton)已經刪除了WhatsApp,只保留李宇軒的手機電話號碼。

11:22 早休30分鐘。

11:00 藉組團來港監選圖建人脈打國際線

控方向李宇軒展示一份標題為「Election Observation Mission Report(選舉監察活動報告)」的文件,當中提到「重光團隊」及「香港故事」籌辦一個獨立的監選團,去監察2019年11月24日的香港區議會選舉。李宇軒指他當時負責邀請「International observer(國際監察者)」去觀察香港區議會選會。

李宇軒指當時「攬炒巴團隊」在某Tg群組內表示英國上議院議員奧爾頓勳爵(Lord David Alton)想到香港「睇選舉」,但不希望主動提出,而是希望有香港社運組織邀請,於是李宇軒便提供「香港故事」,而既然都要邀請,便打算不止邀請奧爾頓勳爵,可以邀請更多人。

李宇軒又指,鑑於早前李宗澤負責接待英國國會議員Bob Seely,故這次也在Tg找李宗澤協助,而李宇軒一開始負責接待監選團,後來再分隊前往香港、九龍及新界;他另與陳梓華討論監選團這件事,陳梓華也支持此事,並希望李宇軒透過監選團擴展人脈。李宇軒解釋擴展人脈是為了國際遊說(lobbying),「有關爭取香港自由民主嘅lobbying」。

法官杜麗冰問到,監選團來港的目的是否只有觀察區議會選舉。李宇軒同意,並解釋因為監選團關注香港民主自由狀況。

10:40 李指與Rick Scott會面前 陳梓華吩咐別提眾籌墊支經費贊助人

李宇軒理解當時Mark Simon本身已認識「Rick嗰邊嘅嘢」,陳梓華亦在會面前透過訊息提醒李宇軒在會面時可以說什麼。陳梓華在訊息中提到李宇軒可披露某些信息,陳梓華及Mark Simon便可在下次活動時提供協助。

李宇軒指他當年一直與陳梓華透過Telegram溝通,及後在Telegram交換電話號碼後,2019年9月29日開始使用Whatsapp溝通,一開始兩人分別自我介紹為T(陳梓華)及RIP(李宇軒),以確認對方身份。陳梓華提到「法國」、「取決於你的決定、做或不做」,李宇軒解釋陳梓華是指,由李宇軒決定會否與法國組織「Le Comité pour la Liberté à Hong-Kong」合作,該組織由一群居法港人組成。李表示「當時我唔識法文,當時我知道佢係一個支持香港自由民主嘅組織」。

陳梓華在會面前吩咐李宇軒不要提及「backer(贊助人)」及「JD Team(英國眾籌登報計劃的組織)」,李宇軒認為陳梓華所指的「backer」是指曾為眾籌墊支經費的人,而當時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計劃參選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陳梓軒不希望Rick Scott違反一些參選總統需遵守的規則,便提醒李宇軒不要提及眾籌墊支及財政支援(financial support)等事宜。

李宇軒重申,當時他在Telegram討論他剛從聯合國回港、從法國回港、正在準備與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會面、正在計劃轉型做國際游說,所有事情均是同一時間發生。

10:20 李與陳梓華商量後決定轉戰國際遊說工作

控方展示陳梓華在2019年9月29日創立的WhatsApp群組「Coffee on Sunday」對話紀錄,群組成員包括陳梓華、李宇軒、前線女子Cath及Mark Simon。李宇軒供稱Mark Simon安排當晚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Rick的助手Scott Sciretta會面時,美國領事館職員Alan Brinker亦有出席。訊息顯示到Cath是「前線」、李宇軒是「國際線」。

李宇軒解釋他當時已完成籌辦「G20全球登報計劃」及「英國眾籌登報計劃」,他當時與陳梓華討論後決定「慢慢將我(由後線)轉型為International Lobbying(國際遊說)」。李宇軒指陳梓華在2019年9月29日建議李宇軒可以「present how UN proposed which ain’t working」,李解釋陳梓華希望李分享「從UN(聯合國)回來的經驗」,但記不起有甚麼是聯合國建議但不可行的事情。陳梓華亦建議如李宇軒在會面時提及「全球登報活動」,可令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留下深刻印象。

10:00 開庭

李宇軒身形瘦削,身穿白色襯衫,蓄黑色短髮及戴上黑色長方框眼鏡,在3名懲教人員陪同下,從法庭特別通道走到證人席就坐。

李宇軒今早主動提出,想要澄清他認識Mark Simon的過程,稱他最初曾在陳梓華於2019年9月17日發送的電郵副本內看見Mark Simon的名字,但他當時沒有在意,直到同年9月29日,他在陳梓華創立的Whatsapp群組「Coffee on Sunday」才認知到Mark Simon此人,其後他們在半山區見美國參議員Rick Scott時,除了一開始的互相介紹,便一直與Rick Scott討論,「無同Mark Simon傾偈啦」。

李宇軒指陳梓華認為由李負責遊說特別具影響力

李宇軒續解釋,為何陳梓華會邀請他一起去見Rick Scott,稱因為當時他已經拜訪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縮寫為OHCHR),而職員Sébastien Gillioz除了叫他循「Special procedure (特別程序)」遞交資料,Sébastien亦指收到資料後會特別優先處理。李宇軒稱他有將此事告訴陳梓華,「T(陳梓華)特別impressed(有印象)」。

李宇軒續指,他當時去了聯合國OHCHR,除了得到官方回覆,「另外揾到Sébastien話入面會有Staff(職員)為我地prioritize」,陳梓華認為他去做「lobbying」特別有影響,「如果揾我(李宇軒)去做lobbying(遊說)會特別Effective」,所以便找他一起會見Rick Scott;李宇軒另指,他當時正慢慢轉型「由登報去lobbying」,這亦與昨天提到「G攬(G20×攬炒團隊)」團隊分裂後,「我地就要決定既然唔登報,咁做咩呢」。

案件編號:HCCC51/2022

 


逾42萬人參加衛生署「大腸癌篩查計劃」 檢測陽性比率約16%

大腸癌在本港致命癌症中排第二位。衞生署於2016年起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截至去年12月底,已資助超過42萬名市民接受大腸癌篩查,當中16.3%檢測呈陽性,需轉介至大腸鏡檢查,另有2,900人確診大腸癌。數據顯示,透過篩查確診大腸癌的患者有近6成屬於早期,有助提高治療成果,而並非參與篩查計劃而確診的患者,只有4成屬早期,署方表示,早期的大腸癌患者存活率可達95%,呼籲市民參與大腸癌篩查計劃。

逾2萬人有腸炎等症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高級醫生(疾病預防)方蕙表示,署方從2016年起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在私營機構接受大腸癌篩查。截止去年12月底,已資助超過42萬名市民接受大腸癌篩查,收回的大便樣本中有16.3%、即63900人檢測呈陽性,需轉介至大腸鏡檢查,當中2900人確診大腸癌,另有33000人有大腸瘜肉。另外,有逾2萬人在做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存在腸炎等症狀,為假陽性。

衞生署指出,本港2021年有5899宗新確診大腸癌個案,佔癌症新症個案總數的15.3%,位列第二。在2022年逾14700人因癌症死亡,大腸癌死亡個案達2270宗,位列最致命癌症第二位,佔癌症死亡總數15.4%。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非傳染病處主任何家慧表示,大腸癌第一期及第二期的5年相對存活率達95.7%及87.3%,而經計劃確診的大腸癌有近6成屬早期(第二期或以下),而非經篩查發現的中只有不足4成屬於早期,可見透過篩查確診的大腸癌較沒有參與篩查的分期早,有助提高治癒成效,她又指,因大部分大腸癌個案都是由瘜肉演變而成,故可在大腸鏡過程中發現並切除瘜肉,可避免演變成癌症。

基於成本效益 資助年齡定為50至75歲

方蕙續指,合資格市民可每兩年前往參與計劃的私營醫生,進行大便免疫化學測試,如結果呈陽性則需進一步進行大腸鏡,檢查是否患癌。署方表示,計劃由政府資助,逾9成的基層醫療醫生及逾7成的大腸鏡醫生不會收取額外費用,且規定大腸鏡醫生收取費用的上限為1000元,市民可在計劃網頁查詢各醫療機構收取費用的要求,選擇合適自己的方案。截至2023年底,已有逾1200名醫生參與計劃。

計劃目前只資助50至75歲市民,何家慧表示參考海外及本港經驗,發現大腸癌在50歲後病發率較高,本港有逾9成的患者年齡超過50歲,基於成本效益,故將計劃資助年齡定為50至75歲,並表示署方會定時檢視計劃資助年齡。

 


中大研究揭長期服乙肝藥「富馬酸替諾福韋」 增長者骨折風險

左起:黎梓滔、葉卓風及黃麗虹教授。中大醫學院

中大醫學院的最新研究分析本港逾4萬名60歲或以上乙型肝炎患者數據,比較他們在服用抗病毒藥物恩替卡韋(Entecavir,簡稱 ETV)和富馬酸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簡稱 TDF)後出現骨折的風險,發現患者在接受TDF治療超過兩年後,骨折風險明顯較接受ETV治療的患者高。

由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兼醫學數據分析中心副主任葉卓風博士和黎梓滔醫生領導的中大研究團隊,運用醫院管理局的電子健康數據庫「臨床醫療數據分析及報告系統(CDARS)」,分析41,531名在2008年至2022年間服用抗病毒藥 ETV 或 TDF、60 歲或以上慢性乙肝患者的數據。

服藥逾兩年後骨折風險明顯較高

葉卓風表示,根據分析,服用 ETV 或 TDF 抗病毒藥的乙肝患者在治療開始的首兩年出現骨折的發生率相若。但服藥逾兩年後,服用 TDF 患者骨折發生率的增幅明顯較大,8年後的累積發生率更高出五成。由此可見,60 歲以上的乙肝病人在接受 TDF 治療超過兩年後,骨折風險明顯較高。對 70歲或以上患者進行同樣分析,同樣可見TDF 治療會帶來較高的骨折風險。

建議腎病及骨質疏鬆症患者服用TAF

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腸胃及肝臟專科醫生兼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導師黎梓滔醫生建議,醫生處方乙肝藥物時,應更全面考慮年長患者的身體狀況。其他文獻亦指出,發生骨折的人士通常伴隨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症等健康問題。在藥物選擇方面,新一代抗病毒藥磷丙替諾福韋(Tenofovir Alafenamide,簡稱 TAF)會較適合腎病及骨質疏鬆症患者服用。

團隊建議乙肝患者日常可以透過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減低出現骨折的風險,例如攝取足夠鈣質、維他命 D 和蛋白質,遠離煙酒及適量運動等。

中大醫學院指,按照 2020-2022 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推算,香港整體人口當中約 6.2%,即約 465,000人帶有乙肝病毒。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抑制乙肝病毒複製,減低患上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的風險。ETV 和 TDF 是現時香港最常用的一線乙肝口服抗病毒藥物。

 


打鼓嶺木廠塌木材奪命意外 工權會質疑木廠隱瞞真相

謝欣然出示一封告密信。
死者胞弟在工業傷亡權益會陪同下召開記者會。

打鼓嶺木廠塌木材奪命意外,43歲貨車司機梁偉健慘遭壓斃。今(21日)晨11時,死者胞弟在工業傷亡權益會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質疑木廠隱瞞真相,所指的意外過程與事實不符,死者胞弟坦言事隔多日,真相仍然未明,感到極度心痛,促請有關部門徹查,還死者一個公道。

工業傷亡權益會幹事謝欣然表示,當時木廠聲稱只有死者在場工作,其他職員聞巨響後走出查看,但工權會向警方及勞工處查詢後,當局指閉路電視片段顯示事發時有剷車搬運木材,質疑木廠所說的版本與事實有出入。

梁弟表示,涉事木材擺放平整,若無人觸碰,木材根本不可能會從車上倒下。他又說,胞兄已離世多日,但真相未明,感到很心痛及傷心,「唔明點解今時今日都未有消息?」,他表示只想相關部門還一個公道給死者。

謝欣然又指接獲一封告密信,指木廠事後隱瞞真相,並要求員工「夾口供」,譬如指當時並無他人在場,甚至指意外是死者自行拆除「飛機帶」所致,圖隱瞞真相。工權會估計,事發時有人在搬運木材時令木材移位導致塌下,希望當局可以從這方面查明真相。

事發於本月14日,梁偉健在打鼓嶺文錦渡路一木行,懷疑協助解開「飛機帶」卸木材期間,被倒塌的逾百條共重1.7噸木方擊中頭部,當場慘死。

 


南區區議會長者驗眼項目5年未達標 把握5.17最後機會

南區社區重點項目「眼科檢查計劃」。南區區議會圖片

南區社區重點項目「眼科檢查計劃」。南區區議會圖片

南區區議會早年與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合作,於2019年起為50歲或以上的南區居民提供免費眼科檢查服務,預料服務2.5萬人。惟計劃將於今年5月19日結束計劃,但仍未達服務2.5萬人的目標。

政府於2019年推展「社區重點項目計劃」,為每區預留一次性的1億元撥款,其中南區區議會早年獲撥款4970萬元,發展南區社區重點項目,於2019年起為50歲或以上的南區居民提供免費眼科檢查服務,為期5年。根據區議會數字,截至2月29日,在5年期間的服務人數為19,609人,雖然區議會表示按照近期預約服務的人數推算,估計於服務期屆滿時將約有21,000名南區居民曾接受眼科檢查,但仍未達到目標。

區議會解釋,因居民對服務需求較預期低,加上新冠疫情的防疫需要而調整每日服務額或暫停服務,港大在招聘醫護人員亦出現困難,令受惠居民人數較原訂目標低。

另外,港大將按照與民政處簽訂的服務協議於今年5月19日結束計劃,並透過預約系統網頁、港大眼科學系網頁、社交媒體及四月舉辦的眼科講座,呼籲居民把握機會進行檢查。檢查中心的最後服務日為5月17日(周五),而網上預約系統將於5月16日晚上11時59分關閉。

網上預約

 


廟街夜市|日均訪客近8000人 旅客佔逾7成 商會冀續營辦

廟街夜市於去年12月中揭幕,特首李家超等政府高層先後到訪。

經過3個月營運,廟街夜市已成不少旅客的打卡熱點。

廟街夜市設22個美食攤檔,主打地道港式小食。

為期半年的廟街夜市成功吸引旅客,每日旅客流量達8000人,惟現時距營運期滿僅餘2個多月,多名攤販均指未知是否續辦。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表示,現時到廟街夜巿,旅客大約佔了七成半左右,各商販雖沒初期「做到唔停手」,但整體生意亦不俗。

陳錦榮今早(21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廟街附近的商販都希望繼續辦下去,尤其是廟街後面的乾貨檔,每日多幾千人對他幫助很大。他又指食環署已批准發售包裝食物,惟可能商販年紀大,未有鬥心,僅2檔檔主向食環署申請有關牌照,打造成。

對於廟街夜巿會否在6月後繼續營運,陳錦榮表示還要等待旅發局的通知,希望有明確的答案。他提到現時檔口布置、電力供應全部由旅發局提供,「可以話一塊膠布都係佢畀咁滯」。陳錦榮又稱,如旅發局真的不再繼續營辦,廟街販商商會也會嘗試申請在6月後繼續營運。

 


醫療資訊|在家工作暗藏危機 留意姿勢免損關節

問卷調查顯示,每十名港人中便有接近九人有關節問題。

疫情後不少人都採用了在家工作的模式,但原來在家工作暗藏三大危機,有機會對關節造成重大影響。一項調查顯示,每十名港人中便有接近九人有關節問題。有骨科專科醫生提醒,市民必須注意工作姿勢,好好保護關節。現時市面上有多種保健品有助強化肌肉及保護關節,註冊營養師建議,市民在挑選時可留意優質蛋白質、植物雙肽蛋白及玻尿酸等成份,有助提升活動能力。

切忌在床上或坐沙發工作

我們身邊總有朋友受關節問題困擾,或者自己就有關節痛。一項問卷調查發現,港人最常見出現膝關節痛,其次是肩、腰、頸及手指,近八成人曾經出現痛症。

骨科專科醫生袁智斌指,不良的姿勢例如翹腳、運動不當、肥胖、年紀大等因素,都會加劇關節承受的壓力,引致各類型的關節痛。他說,在家工作對關節的影響易被忽略,「例如坐在沙發工作,雖然是最舒服的地方,但同時容易會彎腰駝背、頭向前傾,對關節造成極大壓力。有些人甚至會在床上工作,會增加關節及背部疼痛的風險。」他建議,在家工作的人士,如果使用手提電腦,要配備鍵盤及滑鼠,以避免彎腰駝背在手提電腦上,另外亦可加設支架,將螢幕高度提升至眼睛水平。

選用保健品需留意三項成份

調查中,大部分受訪者都會選擇透過多活動及多伸展來紓緩關節問題,有一半人更曾經服用保健品,希望提升關節健康。註冊營養師黃兆章指出,市面上有多種保健品有助強化肌肉及保護關節,市民在挑選的時候,可以留意優質蛋白質、植物雙肽蛋白及玻尿酸等成份,都有助提升活動能力。

黃續指出,「玻尿酸是在人體關節及眼睛液體中的天然物質,有潤滑及保護的作用,具有減少膝關節的發炎及不適症狀的作用。」此外,近年流行的肽(Peptide)能夠組合成蛋白質,從而促進組織、肌肉,骨骼等健康。其中,植物雙肽蛋白(例如:大豆肽、豌豆肽)可以令身體更快吸收,幫助肌肉合成。

 


30歲男子涉「起底」前友人 被私隱專員公署拘捕

私隱專員公署今日(21日)在九龍區拘捕一名30歲中國籍男子。被捕人士涉嫌在未經資料當事人的同意下披露了其他人的個人資料,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第64(3A)條的規定。被捕人士獲准保釋,私隱專員公署會繼續調查案件。

調查顯示,被捕人士與事主於2022年3月認識,兩人其後關係轉差,事主封鎖了被捕人士的即時通訊軟件帳戶,與被捕人士斷絕聯絡。2022年7月,有人在一個網上討論區發布了多條包含事主個人資料的訊息,並對事主作出負面的評論。其後於2023年6月至8月期間,有人再次在同一個網上討論區發布了多條包含事主個人資料的同類訊息。被披露的個人資料包括事主的中文姓名、英文姓名、別名、出生月日、手提電話部分號碼、職業、過往工作機構、月薪及宗教信仰。

私隱專員公署提醒市民,不要因為私人糾紛而將他人「起底」。「起底」屬嚴重罪行,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處罰款100萬元及監禁五年。

 


6.12反修例|用手機拍攝警方兼拒離開 28歲男認暴動罪判囚26個月

2019年6月12日,示威者在金鐘夏愨道包圍立法會,以圖阻止通過《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二讀,28歲男子於台灣修畢學業後,2022年回港後因涉案被捕起訴,他今於區域法院承認暴動罪,被判監26個月。法官李慶年指包括被告在內曾參與暴動的年輕人,以違法方式表達改變社會的理念,害人害己,但認為被告所涉階段的暴動規模和犯案情節只屬低至中程度。

李官判刑指,本案暴動為預先計劃,參與暴動人數最高峰有過千人,暴動規模大而持續,被告涉及暴動階段約34分鐘。李官表示辯方提到被告所涉之階段沒有使用汽油彈、沒有縱火,也沒有證據顯示案中有人受傷,控方也稱當時沒有襲擊警員情況,故李官把本案情節訂於低至中度嚴重性。李官續指,證據顯示被告蓄意留守,壯大聲勢,但沒有主動衝擊警方防線,考慮到撤回保釋後再被捕等延誤折騰因素,判處26個月監禁。

辯方求情稱,被告現職室內設計師,警方曾主動撤回被告人保釋要求,被告因此離港進修,但2022年9月學成回港後再被捕,打擊很大。另被告案發時沒有在警方推進時退後,是以被動方式攔阻,非主動衝擊警方防線。

案情指,6月11日有人透過社交平台號召示威者包圍立法會綜合大樓至翌日,以阻止條例草案在原定6月12日在立法會會議宣讀。6月12日0830時起,不少於數千名示威者沒有在警方所指定的地點進行公眾集會,而是佔據夏愨道所有行車線,用鐵欄等雜物架設路障,過程中示威者亦有向警員投擲頭盔、雨傘和磚塊等物品,衝擊警方防線。1703時,數百名示威者集結於添美道位置,與警方前線相距約50米。

約1728時,被告梁智堅由示威者人群中走到前排,面向警方防線,被告戴著藍色口罩、迷彩色上衣和白色手套,當天暴動已持續9小時。1733時,被告行向警方防線,繼而拿出電話鏡頭面向警方,1737時,警方向前推進,警員看到被告仍站於原地,其他警員不斷叫被告離開,但被告沒有理會,警方推進到被告位置,被告仍沒有離去,並推撞前排警員於是被制伏和拘捕。

案件編號:DCCC 633/2023

 


警破詐騙集團拘四男 涉41宗案騙款2300萬元

一個活躍於本港的詐騙及洗黑錢集團,利用九龍城一工廈單位作為營運中心,九龍城警區反黑組展開代號「聯璧行動」行動,直搗詐騙巢穴,拘捕四名男子,涉嫌「串謀詐騙」及「管有違禁武器」。該集團牽涉至少41宗詐騙案,涉款金額高達2300萬港元。

被捕四名男子(28至46歲),其中一人為集團主腦、兩名骨幹成員及一名集團聘請的「車手」,他們報稱無業,三人持有本地身份證,另一人持雙程證,四人目前被扣留調查。行動中,撿獲現金33萬港元、57張銀行提款咭、40部手提電話、3部電腦、45支名貴烈酒(市值約15萬港元)、大量數簿、一本支票簿及一支伸縮鋼棒。

為遏止詐騙犯罪活動,九龍城警區刑事部積極進行主動的情報蒐集及調查,今年初發現一個活躍於本地的詐騙及洗黑錢集團,將營運中心搬到九龍城的一棟工業大廈內。本月19日,警方採取拘捕行動,成功瓦解該詐騙集團。

調查顯示,該集團已經營運近一年且分工精細,集團主腦安排成員進行不同類型的詐騙活動,例如「低息貸款騙案」、「投資騙案」、「網上情緣騙案」及「求職騙案」等,牽涉41宗詐騙案件,騙款金額高達2300萬港元。

除此之外,集團主腦亦會安排成員,以「搵快錢」的藉口、從不同渠道收集傀儡戶口,並向傀儡戶口持有人支付現金作為報酬。收集得來的傀儡戶口會由集團主腦分發給各成員操作以清洗犯罪得益。及後,集團主腦會安排成員將清洗過後的犯罪得益,在銀行櫃員機提取現金,或者用嚟購買名貴的物件(例如酒類產品),再將物品套現。

根據《刑事罪行條例》(第200章)第159C條,任何人干犯普通法下的串謀欺詐罪,罪成可被判處監禁14年。 而根據《有組織及嚴重罪行條例》(第455章) 第25條,如有人知道或有合理理由相信任何財產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間接代表任何人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而仍處理該財產,即屬犯罪,可處罰款$5,000,000及監禁14年。

 


2元乘車優惠︱陳紹雄倡設每月上限 管浩鳴建議改至4、5元

政府預計下個財政年度「二元乘車優惠計劃」的經常開支預算約60億元,並會在今年內檢討有關計劃。立法會議員陳紹雄及管浩鳴均表示,希望政府檢討後再推出優化措施,建議可以設立每月上限,或逐步將2元優惠增加至4、5元。

陳紹雄今日(21日)在電台節表示,財政司司長早前已重申無意取消或大改動「二元乘車優惠計劃」,但現時政府面對財政赤字問題,所以公帑使用每一分每一毫都要審慎。惟他認為政府現時的數據無法反映長者持長者咭或樂悠咭,每日的出行情況,他希望政府能先掌握有關的大數據,並作出諮詢。

陳紹雄指要避免原本是德政但因為推行得不好,而令社會有怨氣或困擾。資料圖片

政府需多管齊下 加強宣傳教育

他建議可以設立每月上限,採用車費原價計算有關優惠的使用金額,如上限一千元,除此外,坊間亦有建議打折或每月限用次數,但每種建議方案,都有成本及效益問題。但如限每張咭使用,因若每名長者手持3張咭包括長者咭、樂悠咭及不記名長者八達通,除非稍後由樂悠咭全面性所取替,才能有效執法。

至於長車短搭,他認為政府要多條腿走路,包括加強人手執法、宣傳教育,多管齊下。但他強調任何方案推行前要平衡社會大眾是否接受及不要窒礙長者出行,所以需要廣泛諮詢及討論。使用者「應搭就搭」,不應該覺得可以「任我搭」,當局要避免原本是德政但因為推行得不好,而令社會有怨氣或困擾。

形容有關計劃如「扭爆」水龍頭

在同一節目上,選委界議員管浩鳴形容,「二元乘車優惠計劃」就如水龍頭扭開了就愈開愈大,現在「扭爆」了就要讓水喉師傅用更多時間修理。計劃原意是好的,可以令長者多出門,但計劃推出時與現在比較,車費已增加超過30%。

他指,各個公共交通工具年年加價,加上社會人口老化,未來10年長者人口將增加至三分一,政府的財政負擔將會劇增,要檢討「二元乘車優惠計劃」是否永遠無止境的可行性。他建議日後可以逐步將每程收費,增至4、5元優惠,但每項建議都有利幣,最好政府與公營機構商討。他認為,公營機構要盡社會責任,可以負擔二元乘車優惠:「佢哋可以負擔甚至負擔多啲,負擔晒都無問題!在延續專營權時可以睇返佢哋做了幾多。」

 


藝聚香港盛事之都 開展嶄新藝遊海濱體驗

藝聚香港盛事之都 開展嶄新藝遊海濱體驗

香港年間舉辦多項國際及本地藝術盛事,以「藝」會友,既滋養着城市發展,同時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藉着「藝聚香港」這全年推廣的藝文平台,全力支持及推廣各項國際藝壇盛事於本地舉行,今年便以嶄新的「藝遊海濱」體驗,邀請旅客及市民沿維港暢遊世界級文化藝術活動,展開全方位藝文體驗之旅,宣揚本港國際盛事之都的魅力。

旅發局為藝文活動添加新元素

踏入藝術三月,連串炙手可熱的藝術體驗於維港兩岸陸續登場,包括兩大年度藝博盛會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3月28至30日)及Art Central(3月28至31日),前者將帶來240間世界級藝廊傑作及16項大型藝術裝置;後者重返中環海濱,呈獻各大先鋒畫廊的當代藝術品。今年,旅發局亦與兩大展會合作,分別在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聯手在場內設立具老香港特色的茶餐廳,提供地道茶餐廳美食及飲品,將地道文化巧妙融入當代藝術展中,凸顯香港中西文化匯聚的特色;同時更與Art Central合作,邀請6位本地藝術家以香港的多元文化及靈活變通的特色,創作一系列作品,向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展現香港的獨特魅力。此外,旅發局於Art Central展覽場地特設「藝聚香港報攤」,以舊式報紙檔為靈感,報紙檔更設有印上這6位本地藝術家在展覽廳內作品的明信片,同時展出來自大灣區90後剪紙藝術家陳粉丸的立體剪紙藝術,充滿地道色彩。

期間限定的「藝聚維港遊」帶領旅客串連遊覽各海濱藝術活動。

另為配合今年推出的金庸百歲誕辰活動,旅發局與主辦單位藉着沿海的聯動地標及旅遊熱點,攜手設計了「金庸文化維港遊地圖」,方便旅客及市民參與這場「武林」盛會,當中包括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的《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江湖盛滙》(即日至7月2日),讓大家重溫多個武俠經典人物,從而推廣香港的獨有文化。旅發局緊扣藝遊海濱主題,為旅客安排鴨靈號提供期間限定的「藝聚維港遊」,旅客透過耳目一新的海上體驗充分投入本港濃厚的藝術氛圍,並以嶄新角度欣賞維港景致。

多角度吸引旅客訪港

「藝聚香港」繼續全方位推廣藝文遊,吸引旅客訪港,包括與內地旅行社以內地消費者為目標,推出本地高端酒店連藝術展覽或藝文景區門票的旅遊套票,刺激旅客來港作藝文遊。旅發局亦與內地航空公司聯手舉辦「藝術三月」機票抽獎活動,吸引旅客訪港消費。

加強推廣全球媒體曝光

旅發局同時積極增加全球媒體曝光,包括:邀請近百內地及海外傳媒到港體驗各種藝文設施及活動;並於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如內地的微信、小紅書、抖音、微博的官方帳號等;亦與小紅書合作,製作和推介藝文地圖和打卡熱點,並邀請博主到訪,還有聯乘英國剪紙藝術家Paperboyo,以藝術手法推廣香港,共同宣揚香港的藝文旅遊魅力。

 


海關上水旺角搗破私煙儲存及分銷中心拘2男 檢獲20萬支私煙

海關昨日(20日)分別在旺角及上水執行打擊私煙行動,成功搗破兩個私煙儲存倉庫。

海關稅收罪案調查科人員,昨日於旺角通菜街發現一名男子形迹可疑,遂上前截停調查。海關人員在男子的背囊中搜獲小量私煙,隨即將該男子拘捕。經調查後,海關人員懷疑男子以一個住址單位,作為私煙儲存及分銷中心,遂將他帶返單位進行搜查,於單位內檢獲約11萬支私煙,市值約53萬元,應課稅值約39萬元。

另外,海關人員於上水一帶,發現一名攜背囊及手持手提袋的男子形迹可疑,遂上前截停調查,於其行李內搜獲小量私煙,隨即將該男子拘捕。經調查後,海關人員懷疑他利用一個位於上水區內的劏房單位,作為私煙儲存及分銷中心,其後將帶他返回該單位進行搜查,並於單位內檢獲約8萬支私煙。行動中,共檢獲約8萬支私煙,市值約37萬元,應課稅值約27萬元。

海關表示,兩宗案件共檢獲約20萬支私煙,市值約91萬元,應課稅值約67萬元。

海關於上水搗破私煙儲存及分銷中心。海關提供
海關於旺角搗破私煙儲存及分銷中心。
海關上水拘捕一名50歲男子。

海關相信,行動成功搗破兩個分別供應旺角區及上水區的私煙儲存及分銷中心。涉案人士將私煙收藏於人煙稠密及活動頻繁的鬧市,利用平凡不起眼的民居作掩飾,企圖增加海關偵查難度。

海關指,將繼續根據風險評估和情報分析從源頭堵截,並透過針對貯存、分銷、販賣 多管齊下的執法策略,致力打擊私煙活動。

海關強調,買賣私煙同屬違法,根據《應課稅品條例》,任何人若處理、管有、售賣或購買私煙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一百萬元及監禁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