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兩會2024 丁薛祥晤港區政協委員 讚揚李家超是「歷史的擔當」/ 更多新聞………

兩會2024︱丁薛祥晤港區政協委員 讚揚李家超是「歷史的擔當」 促23條盡快立法

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蘇正謙攝)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丁薛祥,今早(6日)到北京政協禮堂,參與港澳政協聯組會議,歷時約1個半小時。有港區政協引述,丁發言近一小時,當中提到希望政協支持《基本法》23條立法,又認為特區政府在這方面工作做得很好,希望能夠盡快完成。亦有政協稱,丁薛祥充分肯定特區政府的工作,形容行政長官李家超所做的是歷史的擔當。

丁:李家超所做工作乃「歷史擔當」

港區政協常委施榮懷表示,丁薛祥形容香港在歷史上對國家發展,是「一直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未來繼續發揮「一國兩制」、聯通世界、作為世界超級聯繫人的優勢,繼續為「一國兩制」事業在香港行穩致遠,進一步發揮作用。他又引述稱,丁薛祥特別充分肯定特區政府的工作,提到李家超所做的是歷史的擔當,希望政協委員繼續發揮好作用,作為政府及市民之間的橋樑,繼續支持特區政府及特首的施政。

被問到具體是那些工作認為李家超是歷史的擔當,他指丁未有具體展開解釋,但提及《基本法》23條立法,由啟動到諮詢完畢,認為特區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23條立法亦是市民所希望的、看到民心所向,指丁希望香港能夠盡快完成立法,且具有迫切性。

政協見領導人後離開會場。
政協委員莫華倫。

莫華倫引述:丁寄語特區解決民生基本問題 免影響政治

至於商界未來要如何發揮所長,施榮懷引述丁薛祥提到,由國家改革開放至今,香港一直是外資來源地最大的地方,在新時代、新發展、新征程中,如何助力國家的高質量發展,如何國家高水平開放,香港如何發揮自己的作用,中央對香港有期望及要求。

今次是丁薛祥主管港澳事務後,首次在兩會期間出席港澳聯席會議,施榮懷感覺丁薛祥對港澳情況非常了解及十分熟悉,亦很關心及關注香港,無法香港發生的大小事情,相信他都很關注,且丁在會上提到,看報紙看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早前來港調研時,曾到訪一個社區客廳,關注有小朋友在那裡做功課,認為只要一步步解決民生問題,香港會做得好好。

港區政協委員莫華倫亦引述丁薛祥表示,希望政協委員能堅定執行愛國愛港、「港人治港」,以及堅定支持23條立法,只要香港穩定,經濟等各方面都好,市民生活就會有改善。被問到有否提及經濟民生問題,他引述丁表示,希望特區政府解決好民生基本問題,就不會影響政治方面,他認為即是市民生活好就不會有怨氣,香港一定要穩定,未來要推動香港與內地更多高深度的合作。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漢權。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何漢權引述丁薛祥指,中央政府對一國兩制的初心和決心不會轉變,會在各方面支持港澳發展,包括民生、經濟等方面;丁又提及國家安全,指「如果國家唔安全,難以好好落實一國兩制各方面的發展」,國家安全才能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何漢權再引述丁薛祥說香港過去一年有所作為,丁稱讚港區政協對國家的支持,香港與澳門過去的成就有目共睹;又指過去一年國際環境複雜,面對的問題很多,大家團結一致下,國家GDP增長超過5%,成就非凡。

何漢權續指,丁薛祥多番強調港澳在改革開放的45年間,貢獻了不可取代的角色,「未來香港的地位同樣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丁又盛讚港澳兩名特首,包括過去一年的穩定局面,特首認真規劃房屋政策、經濟開展等方面。丁認為現時要建立如何在安全情況下發展香港的「共識」,此「共識」需要變為具體內容及落實行動。

港區政協委員、廠商會會長盧金榮表示,丁薛祥提及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大灣區、一帶一路,以及用好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做好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丁對香港的經濟發展非常有信心。

他又說丁薛祥指國安法是發展的基本需要因素,沒有國家安全很難達成經濟和民生,丁很支持香港完成《基本法》第23條,他希望港區政協支持特區政府及特首施政,做好經濟和民生發展。

 


公屋最新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 受承建商停工延誤等影響

房委會公布,2023年第四季獲編配公屋單位的一般申請數目約為5800宗,較上一次公佈的約3500宗還要高出約66%。不過,今次公佈的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不能反映此成績,2023年第四季的平均輪候時間反而上升了0.2至5.8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上升0.1至4.0年。

隨着不少新公屋供應、簡約公屋明年初陸續落成,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顯著增加,當局強調公屋平均輪候時間6年封頂目標不變,亦有信心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27年度回落到4.5年。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轉升。資料圖片

精進建築地盤停工 致麗瑤邨入伙延誤

房委會解釋,2023年第四季的平均輪候時間上升,主要由於2023年是近年公屋產量最低的一年, 而2023年首三季可供編配單位數目偏低的影響,會持續在之後數個季度的平均輪候時間反映。於2023年獲安置的13,700宗一般申請中,只有約800個涉及新單位,其餘12,900個均為翻新公屋單位。翻新單位大多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相關申請者的輪候時間一般較長,當他們獲編配入住後,較長的輪候時間便會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因而令隨後數季的平均輪候時間上升。

此外,由於精進建築有限公司於2022年9月涉及一宗致命工業意外,以致相關公屋工程項目需全面停止地盤天秤的運作進行檢測,引致有關工程出現延誤。當中,位於擴展市區的麗瑤邨(819個單位)的入伙日期,由原來預計的2023年第三季延至第四季,相關延誤進一步增長獲安置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進而推高整體公屋平均輪候時間。

另一方面,按原本預計完工日期,位於新界的富蝶邨(6,776個單位)本應可在2023年第四季入伙。然而,受工程延誤所影響,富蝶邨在2024年第一季才開始第一批的入伙。有關延誤令這些新界區申請者相對較短的輪候時間未能反映在今季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力推過渡性房屋 為輪候公屋人士提供短期居所

隨着2024/25年度在屯門、東涌及新界北,以及在2025/26年度在觀塘、古洞北、粉嶺北及上水等地區均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加上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於2025年初開始陸續落成,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顯著增加。房委會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6年封頂目標不變,亦有信心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27年度回落到4.5年,在此過渡期間,政府會繼續大力推動過渡性房屋發展,為有需要的人士(包括公屋輪候冊上的人士)提供短期居所。

在2023年12月底,約有12.9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2,3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在2023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1300宗。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180宗。

近兩年平均每年約2萬宗一般申請獲配公屋

房屋署對公屋申請者在2023年安置情況進行分析,顯示近年獲安置入住新界區單位的個案多於市區或擴展市區,所以輪候新界區的申請者會較快上樓。以現時位於公屋輪候冊較前位置的申請者為例,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一般較市區或擴展市區的短約一年。

另外,在輪候冊上的一般申請數目比去年下跌4,300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近年獲編配公屋的申請數目有所提高,近兩年平均每年約有2萬宗一般申請獲編配公屋,較前五年(2017年至2021年)的平均每年16,200宗,增幅逾兩成,有助消化了一部分等候多年的一般申請。

公屋輪候時間涉技術因素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一向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申請者數目及所選地區等。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屋輪候時間計法涉及技術因素,以排在較前的申請者為例,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輪候時間,一般較市區或擴展市區申請者短數月至一年,申請者獲安排入住新界公屋後,輪候時間會被計入平均輪候時間內,平均輪候時間便會下跌;相反,當較多市區或擴展市區的公屋單位可編配,輪候時間較長的申請者陸續獲安排入住這些公屋時,平均輪候時間就會相應上升。換言之,當市區單位派得愈多,反而會令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上升。

 


黎智英案│「撐抗爭」及「籲外國干預」成《蘋果》選文準則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三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今踏入第39日審訊,亦是前社論主筆楊清奇(筆名李平)出庭作證第3日。楊清奇供稱在張劍虹、陳沛敏等人於2021年6月被捕後,林文宗將被捕同事從Signal群組「國安法應變委員會」中移除,而楊清奇當日在自己手機對群組截圖,惟他不記得自己截圖的原因。

12:58 午休。案件下午兩點半再續。

12:55 遭黎「好欣賞」作者投訴 楊自稱被視為「唔聽話」

楊清奇憶述有作者投訴論壇版沒有使用他的稿件,張劍虹有一次叫楊清奇到其辦公室,「(張劍虹)當住同事面鬧我,我嗰時先知投訴人係顏純鈎」。楊提到顏純鈎均是自行投稿,「我無應承俾佢開專欄出稿嘅」。楊又指:「後來知道張劍虹咁緊張顏純鈎嘅投訴,因為黎智英好欣賞顏純鈎」,所以張劍虹重視顏純鈎的意見,而且顏純鈎亦由每周撰寫一篇社論增加至每周撰寫兩篇社論。楊直言,張劍虹「覺得我唔聽話」,及後把顏純鈎的文章放在副刊,而非論壇版。

法官李運騰關注楊清奇所說「唔聽話」的意思。楊清奇解釋「因為我無停到盧峯係論壇版嘅專欄」,又提到最初顏純鈎只是在論壇版發表文章,後來改不在論壇版、而是在「蘋論」和副刊發表文章。

12:35 《蘋論》寫手人選最終決定權在黎智英

楊清奇重申《蘋果日報》實體版由陳沛敏及李文宗負責,網上電子版由羅偉光負責,楊清奇沒有出席過任何有關網上電子版的會議。楊清奇交代《蘋果日報》在2019至2021年期間,《蘋論》作者主要為馮偉光(筆名:盧峯)、楊懷康(筆名:古立)、顏純鈎(筆名:方圓)及他本人楊清奇(筆名:李平),「間中咁啱放假有其他同事代筆」。

楊清奇指最早負責寫《蘋論》的作者是馮偉光,他擔任副主筆時亦曾撰寫《蘋論》,陳沛敏找楊懷康來寫《蘋論》,黎智英決定找顏純鈎撰寫《蘋論》。楊清奇強調最終決定誰撰寫《蘋論》的人仍是黎智英,張劍虹及陳沛敏都有推薦寫手的權利。

楊提到作者林本利曾撰寫《蘋論》三個月,控方展示張劍虹曾傳訊息予楊指:「主筆,林本利五月開始逢週五寫社評,你有跟他聯繫交稿安排嗎?」楊又指,當林本利決定不寫《蘋論》時,張劍虹亦有向楊清奇交代。楊指:「社論主題係無限嘅,無分界別,經濟、政治、社會、時事都有」。

控方展示張劍虹曾在2020年4月12日傳訊息予楊指:「主筆,有論壇作者只我們有時壓稿,我明白或許有時滯稿,但盧峯自己每周已寫兩篇社論,或許就不用寫論壇版」。楊指盧峯當時只是自由撰稿人,尚未是《蘋果日報》全職職員,他回覆張劍虹指:「我會同作者多溝通」,但他最後並沒有叫盧峯減產。

12:15 開庭 

張劍虹、陳沛敏、林文宗及羅偉光「策劃會」上傳遞黎智英指示

控方續指羅偉光曾透過WhatsApp告知楊清奇有「鋤報會」。控方問到,楊清奇有否出席「鋤報會」,並提到《蘋果日報》實體版每又會舉行3次會議,問楊清奇會否出席。楊清奇指他多數不會出席,雖然他會收到「鋤報會」的會議記錄,但「鋤報會好少有人批評到……評論到論壇版嘅嘢」。

楊清奇又稱,理論上「鋤報會」涉及所有版面,「但大家都知論壇版係相對獨立、一啲個人意見嚟,所有好少有同事真係會鋤論壇版」。

楊清奇亦確認他會出席逢星期二舉行的「策劃會」,稱會上各部會提出接下來一星期有甚麼新聞及報道規劃,論壇版亦不例外,特別是星期六論壇版有專題,多數會在策劃會上報告。楊清奇續指,如果黎智英對論壇版有指示,張劍虹、陳沛敏、林文宗及羅偉光會提出,但他本人沒有在策劃會上見過黎智英,也不記得黎智英向論壇版作出過怎樣的指示。

楊清奇續指,事實上策劃會很少討論論壇版,「基本上無聽過其他部門俾意見」、「間中高層有啲指示,或者類似建議俾我」、「我作為下屬係一定要聽嘅」,而有時他提出專題,高層會建議作者,但這情況亦較少。

11:28 小休30分鐘。

11:20 羅偉光傳訊息予楊清奇 文末要加註出處

控方展示羅偉光與楊清奇之間的WhatsApp訊息記錄,楊清奇詢問羅偉光:「(文章)title(標題)用南早前總編輯,還是壹傳媒獨董」,羅偉光回答:「南早前總編輯」。

另外,羅偉光傳訊息予楊清奇指:「有事請幫忙,如選用文稿,文末請加『台灣《蘋果日報》蘋論陣線提供』或類似⋯註出處」。

11:00 張劍虹建議楊清奇採用有關「逆權運動」文章

控方展示2019年8月1日張劍虹與楊清奇之間的WhatsApp對話,張劍虹向楊清奇提及許平在論壇版的文章,又建議楊清奇採用台灣《蘋果日報》有關「逆權運動」的文章,並指楊清奇可以找林文宗幫忙。

楊清奇稱「逆權運動」是指當時的反修例示威,而論壇版是《蘋果日報》最細的部門,每天只有他和另一名同事上班,「每日有一個版已經好辛苦」,而張劍虹當時要求增加版面及指「有好文章就應該出囉」,那一定需要增加人手,雖然張劍虹指可以找林文宗幫忙,但後來「乜都無做過」。

楊清奇續供稱,自己在張劍虹提出前,已經與羅偉光有接觸及採用台灣《蘋果日報》文章,文章角度主要分兩種,「一個支持香港巿民抗爭,一個呼籲國際社會關注」,而如果文章在香港《蘋果日報》實體版有刊登、電子版亦一定有,也有文章只會在電子版發表。

10:40 刊讀者來函沒需要向黎報告 楊:「佢睇報紙睇得好實」

控方向楊清奇展示一封信件,該信由「新讀者」在2020年8月15日寄出,黎智英手寫一張寫上「李平,此讀者有關評論版意(見)值得參考,謝謝。黎」的黃色告示貼。楊清奇指「新讀者」所批評的是副刊作者,「我覺得唔係講緊論壇版,唔知個讀者意見係針對副刊定論壇版」。

控方問楊清奇曾否與黎智英談論對此信件的看法,楊清奇表示「唔記得」,「印象中佢無問過我、佢都無同我講」。楊指即使他在《蘋果日報》刊登信件草稿,也不會匯報給黎智英,楊解釋:「因為佢(黎智英)睇報紙睇得好實,佢自己睇到」,故沒有需要向黎智英報告。

10:20 楊清奇:不只一次將黎智英轉交過來文章發表於論壇版

控方向楊清奇展示一份崗表,楊清奇供稱該崗表由他編,而崗表上除他以外的兩個名字均是論壇版編輯。楊清奇指他負責揀選論壇版文章,而兩名同事會協助他檢查文章有沒有錯字或事實上的出入,同事亦會協助排版及與製作房溝通。楊清奇亦同意他和同事除了負責《蘋果日報》實體版的文章,亦會負責電子版的文章。

控方其後向楊清奇展示一封信件,該信由蘋果論壇自由撰稿人趙小華在2020年3月20日寫給黎智英,該信上貼有一張黃色告示貼,是由黎智英寫給楊清奇及要求他過目該信所夾附的文章,題為「簡談習近平執政以來的風格」,而作者即趙小華。

楊清奇供稱,他當時修改文章標題及一些文字後,在論壇版上發表,又指黎智英轉交過來的文章,如果沒有問題,便一定會發表。楊清奇又指他不只一次為黎智英處理文章,但次數好少。

10:00 開庭

楊清奇身穿藍色襯衫、黑色運動風衣外套,蓄灰白色短髮,戴上黑色長方框眼鏡,由3名懲教人員陪同下,從法庭特別通道走到證人席就坐。

控方向楊清奇展示3張截圖,均是楊清奇在2021年6月17日從自己手機截取,而當日張劍虹、陳沛敏、羅偉光及張志偉等人被捕,截圖顯示一個名爲「國安法應變委員會」的Signal群組,當日林文宗亦從群組移除張劍虹、陳沛敏、羅偉光及張志偉,剩下的成員則包括楊清奇、林文宗、馮偉光及《蘋果日報》副總編輯蔣美紅。

楊清奇確認相關截圖是在他被捕後,警方從他手機內擷取,但供稱不記得自己截圖的原因,另指該群組早前是在WhatsApp、後來移至Signal,而成員包括高層和部門負責人。楊清奇同意Signal群組開啟了訊息自動銷毀功能,卻稱自己對此不清楚,雖然同事告訴他訊息會在數小時內自動銷毀,但群組內亦有不少資料留下。

案件編號:HCCC51/2022


元朗7.21案|林卓廷續自辯指多次示意白衣人冷靜 曾有聯絡何君堯解決事情念頭

前立法會議員林卓廷與6人被控於「元朗721」參與,林卓廷今(6日)續於區域法院自辯指,他當時原以為沒有人會公然進入地鐵站打人,而事後回想亦覺得事情超乎想像。林在地鐵大堂發現大批白衣人,有人手持棍子,他多次做手勢示意他們要冷靜,亦勸喻閘內人士不要到站外,以免衝突發生。林憶述當時有白衣人稱「唔係打交,你同何君堯傾」,而曾有與何聯絡的念頭,倘若何君堯認識該些白衣人,或許能夠幫手「㩒住佢哋」。

到達元朗西鐵站後,林聽到有聲音指「下面有人打人」,林當下想盡快弄清在「下面」是在哪一層,因自己從未收過白衣人會進入付費區的訊息,亦未曾認為會發生此事。法官陳廣池提出「你唔出唔係表示白衣人唔可以入㗎嘛」,林則重申,他一直以來也認知在721事件前,港鐵站内沒有發生過大型襲擊事件,當時認為「冇人咁大膽,走入西鐵站公然打人」,而事後回顧亦認為事件超出當時想像。

2019年7月21日元朗發生白衣人襲擊途人事件。資料圖片
由左至右:陳永晞、葉鑫昇、鄺浩林、尹仲明、及庾家豪。資料圖片

林卓廷到西鐵大堂時看到一批白衣人,林當時感到白衣人對他的態度不客氣、不禮貌,認為他們「有啲激進」、是他的反對者,又形容「佢哋當時覺得自己好勇」,而當陳官詢問「咁你唔叫佢哋出去?」,林指「嘩,咁我咪多條罪?煽惑佢哋喎我驚。」

庭上播放當日林卓廷Facebook直播片段,林對拍卡閘內人說「嗱,過去呢就準備打大交」,即呼籲閘內人士不要接近白衣人,而白衣男子則指「唔係打交,你同何君堯傾」,林供稱當時也聽到該男子身旁的人說「你敢唔敢出去?」林憶述,他當下即時想「(同何君堯傾)有冇得諗呢?」,若果何君堯認識該些白衣人,就有可能可以幫手「㩒住佢哋」。

林在片段中多次對白衣人說「冷靜啲」、「唔好郁手」,亦以「停」的手勢示意,是因為他早前已看到一男廚師的背脊被打,又在到站時看到有人用手按着正流血的頭部,擔心白衣人出手打人。林亦對一名似乎想到閘外的男子說「企後少少」,憂慮當時手持棍的白衣人會襲擊他,林及後亦有拉該男子向後,避免衝突開始。

被告依次為林卓廷(46歲)、庾家豪(35歲)、陳永晞(37歲)、葉鑫昇(31歲)、鄺浩林(26歲)、尹仲明(48歲)及楊朗(26歲),他們否認於2019年7月21日,在港鐵元朗站大堂與其他身分不詳的人參與暴動。

案件編號:DCCC 1106/2020、DCCC 1132/2022

 


惜食堂地盤工猝死│子女來港悲慟認屍 哭訴:「佢好錫我哋 走咗太突然!」

惜食堂地盘工猝死│子女来港悲恸认尸哭诉:「佢好锡我哋走咗太突然!」 | 星岛日报

沙田多石街惜食堂食品製作中心地盤,昨早(5日)54歲紮鐵工人植昔明在工作期間突然暈倒昏迷,送院後返魂無術。他遺下妻子及一對成年子女,因是家庭經濟支柱,其猝然而逝令一家生活頓感徬徨,殮葬費亦成問題。其女兒哭訴「爸爸突然走咗…….太突然,佢好錫我哋,對我哋好好,佢依家走咗……」,兩姐弟期望有社福機構可協助他們辦理父親身後事,好等父親一路好走。

植昔明的妻子及一對子女在深圳居住,而植自己則於中港兩地生活。其31歲女兒及25歲兒子獲悉父親噩耗後,今日趕到香港到富山殮房認屍。兩姐弟認屍後難忍哀傷,訴說父親生前點滴,兒子說父親從事紮鐵工種三年,在有關地盤工作約兩、三年,「佢健康一直冇問題,依家好少食煙,酒亦都冇乜飲,不過做咗呢個地盤好似瘦咗好多,比較攰,又黑又瘦,好辛苦咁!但就冇聽佢講有病痛。」

而植的女兒則剛誕下幼嬰,植新任外公,原本是喜事,惟未及見外孫一面,植便撒手人寰,女兒獲悉父親死訊,她坦言一時無法接受,邊拭淚邊說:「我啱啱生完BB,幾開心,但佢(爸爸)突然走咗……太突然,佢好錫我哋,對我哋好好,依家走咗….」

身旁的胞弟亦哽咽道:「由細供我哋讀書,前幾日我哋微信通話,仲話最近買咗兩件新衫返工著,點知衫都未著就走咗!」由於兩姐弟剛到港,希望能與惜食堂了解事件經過,並表示:「依家未聯絡到地盤負責人,佢(爸爸)青衣、沙田地盤兩邊走,希望了解件事,依家殮葬費亦成問題,希望各界人士可伸出援手。」

據了解,事主三個月前於上址地盤工作,日薪約2400港元。 昨早約8時許,植曾向工友表示要去飲水,其後突然倒地昏迷,送院搶救不治。惜食堂表示,死者為二判紮鐵男工,對其不幸離世深表哀悼,並將繼續了解及跟進情況,盡力提供一切可行協助。

 


九龍城廣場父子墮樓|遭父拋落街7歲男童仍危殆 續留醫ICU

九龍城廣場父子墮樓|遭父拋落街7歲男童仍危殆續留醫ICU | 星島日報

九龍城廣場前晚(4日)發生父子墮樓案,58歲姓馬父親疑爛賭債台高築,帶同7歲兒子到九龍城廣場六樓天台,其間哄兒子「騎膊馬」將兒子拋落街,再自己墮樓自殺身亡。兒子脾臟破裂、氣管受創且高燒不退,至今日(6日)仍然情況危殆,繼續留醫伊利沙伯醫院深切治療部。

男童目前由母親負責照顧,母親事後一直到醫院探望,憂心忡忡。她昨日受訪時講述兒子情況一度哽咽,指兒子脾臟及氣管都有損害,高燒不退,「而家昏迷緊,醒唔到,睇下而家情況點,過兩三日都仲係咁,如果唔得就轉去兒童醫院」。警方調查得知墮樓死亡的男童父親,生前與妻子分居,因沉迷賭博以致欠債,但其財務狀況及具體賭債金額仍待調查。

事發現場的閉路電視亦拍得,男童的父親在九龍城廣場天台疑哄兒子「騎膊馬」,之後將兒子拋落街,自己再一躍而下墮樓自殺。警方暫列作企圖謀殺及自殺案,交由重案組調查。

 


海關截南沙抵港貨櫃 檢值280萬元冒牌鞋履

政府新聞處圖片

香港海關於上月19日,在葵涌貨櫃碼頭檢獲約14,000件冒牌貨物,估計市值共約280萬元。

海關當日透過風險評估,抽查一個從廣東南沙抵港,目的地為哥倫比亞的40呎貨櫃。經檢查後,海關人員在貨櫃內檢獲該批冒牌鞋履。案件仍在調查中。

 


自由行擴大︱西安、青島今起納入計劃 酒店業料本月下旬起旅客增加

自由行擴大︱西安、青島今起納入計劃酒店業料本月下旬起旅客增加| 星島日報

國務院早前批准將西安及青島納入為港澳個人遊城市,3月6日起實施。香港中旅維景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張琪騰今早(6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預計本月中下旬起,便會有更多西安和青島旅客來港,預料平均留港2至3晚。

張琪騰預料,3月底至4月,應有更多兩個城市的自由行旅客來港,因初期需辦理簽證,並預計出遊時間。他指出,本港淡季酒店房價約600至700元,而內地假期相對貴一些,或需800至900元,「希望遊客唔會因為房價太貴而返深圳」。他又指,內地旅客偏向出行一周前才預計酒店,現時復活節的酒店預計訂率約三至四成,而政府計劃未來每個月都舉行煙火及無人機表演,相信可吸引更多遊客,帶動本地消費及餐飲業。

張琪騰指出,3月的酒店預訂率較2月非農曆新年假期的日子高出數個百分點,而酒店房價則暫未有太大變化,四星級酒店房價仍維持在數百元左右。他認爲開放更多自由行城市,對香港酒店旅遊業有正面幫助。

被問及如何加強宣傳,張琪騰表示,會加强與網上平台的合作,方便旅客更容易找到香港的酒店,惟暫未有計劃與內地景點或者高鐵等合作推出套票。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將於下周二(3月12日)啓程前往陝西省西安市訪問,下周三(3月13日)轉往山東省青島市,與山東省及青島市領導會面,並會出席業界簡報會。

楊潤雄會在下周四(14日)晚返港,離港期間,由副局長劉震署任局長。西安及青島今日起實施赴港澳自由行,個人遊計劃下的適用城市增至51個。

 


馮祥記清盤︱拖欠薪金及工程費逾1.5億 近百工友求助 地盤經理墊支30萬恐「凍過水」

營運逾40年老牌承建商馮祥記早前宣布清盤,香港建造業總工會今日(6日)舉行「馮祥記清盤事件跟進」記者會。總工會表示,直至昨天(5日)下午5時,總工會共接獲近百位工友、二判等求助,追討欠薪及工程費,涉及金額超過1億5千萬元。

總工會表示,馮祥記突然提出清盤,實屬罕見,在事件曝光後,收到有直屬員工投訴,馮祥記有多個部門在農曆新年前已出現裁員情況,相信已經部署清盤行動。

地盤經理為工程墊支30萬 欠薪基金唔包恐「凍過水」

總工會權益及投訴主任吳偉樑表示,逾30間多間判頭及供應公司向總工會求助,現時求助的近百名員工中,20多名是馮祥記的直系員工,其餘是分包商(下判)員工。他分享其中一個最受影響的的苦主,是與馮祥記合作已久的地盤經理,為工程墊支約30萬,其中購買物料的相關墊支費,不包含在勞工處「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內,有關款項未必可以追討。

合作30年二判公司:清盤前毫無徵兆 「連公司CEO都唔知」

馮祥記合作二判公司、苦主張傑鴻表示,估計現時17個地盤,拖欠7,100萬。他透露,馮祥記進入清盤程序完全沒有徵兆,因在清盤前一日公司仍正常營運,工程正仍如火如荼地進行,稱「連公司CEO都唔知(清盤事宜)。」他指從父親那代起便與馮祥記合作,已逾30多年,最近6、7年拖欠工程費越發嚴重。

他坦言,9成的地盤工程來自馮祥記,雖然現時仍然可以勉強維持公司運作,但他亦說「由3月1號(公司)開始失業。」雖然他已支付薪金予地盤工人,但工人亦因擔憂未來工作去向而失眠,影響深遠。他指現時「睇唔到啲咩可以搵政府做」,只能自行向清盤公司遞交相關文件,並與地盤業主持續溝通,暫時未有任何結果。

建造業層層拖欠現在屢見不鮮

總工會認為,「拖糧」事件在本港建造業界屢見不鮮,建築工人薪金被拖欠,很大程度上是業主、總承建商(行內俗稱「大判」)未有在工程完成後,即時向分判商繳付工程費用,因而出現「一層拖一層」的現象。這種「拖數」情況令到工人面對「有汗出,冇糧出」苦況。

總工會表示,今次事件突顯《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的迫切性及重要性,草案將所有政府及指定的法定及公共機構/企業所採購的建造工程,設立付款保障,改善合約付款的條款,以及合約各方的現金流。工會理事長黃平促請立法會盡快通過相關條例,保障前線工人權益。

 


西九法院被告「調包」案 涉販毒男認以2萬元賄賂獲保釋犯 官斥目無法紀 判監30及24個月

去年4月,西九龍法院疑發生被告「調包」案,38歲男子為出外尋找證據以自證無干犯販毒罪,而涉於羈留室內,以2萬元買通另一名獲准保釋的男被告,交換身分識別手帶藉此離開法院,2人今於區域法院承認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等罪。法官王詩麗判刑指,法庭需向公眾表示此等蓄意濫用刑事程序的行為絕不受歡迎,雖然兩人沒有交收賄款,但確實作出了非法腐敗的安排,目無法紀,嚴重妨礙司法公正,終判處38歲被告即時監禁30個月,罪責較輕的一人則囚24個月。

被告陳樹華(38歲,廚師)及林景浩(25歲,無業)同承認一項「作出傾向並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的作為」罪。陳另承認從警員52498陳偉鴻的合法羈押下逃脫,及一項「使用屬於他人的文件」罪;林則另承認一項「將文件轉讓給他人」罪。陳被判監30個月,林監禁24個月。

陳樹華代表大律師劉啟賢求情指,望法庭考慮到控罪源自同一事件,判處刑期同期執行;惟王官稱「相信冇可能」。對於劉大狀所指,陳於被捕時主動走向警方並出示林的身分證收據,是希望警方能作出拘捕的說法,王官則指此做法實質為掩飾行為,而非主動自首。林景浩代表大律師佘漢標求情指,林現育有一名2歲兒子,兩名被告案發時並不相識,因林在獄中聽聞陳有黑社會背景,害怕拒絕要求後被報復而答應,他事後亦沒有獲取報酬。

承認案情指,被告陳樹華及林景浩於去年4月10日,分別因販毒、襲擊罪而到西九龍裁判法院應訊;陳還柙監獄羈留,而林則獲准保釋。案發當日下午12時56分,警員喚林景浩作保釋出外手續時,陳樹華先後數次聲稱自己為林,並展示文件及身分識别手帶。警員曾檢查陳的手帶,及對比陳樹華及林的申請身分證收據上的外貌,發現手帶完整無損亦相貌相似,便讓陳離開。其後,有警員發現林仍未保釋外出,要求林出示身分證明文件,林則指他已轉交同倉犯人。

陳樹華於同月13日在油麻地遭警方截停,陳出示林的申請身分證收據後被捕,他於警誡下表示因想搜集所涉的販毒案證據,證明自己没有犯罪,才誤導警方並從合法羈押逃脫。陳後來承認他主動走向林景浩,問其姓名及香港身分證號碼,並以2萬元作報酬賄賂林並商議調包;林同意後,陳叫林聯絡其電話號碼,以便匯賄款給他,兩人隨即交換身分識別手帶及文件。林另承認,他從未致電陳,亦未曾收到報酬。

案件編號:DCCC612/2023

 


23條立法︱政府考慮採納8建議 包括「公眾利益」免責辯護、部分罪行涉境外勢力罪加一等

立法會三個委員會將就《基本法》23條立法公眾諮詢,下午舉行聯席會議。部分本身是港區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議員,昨晚由北京返回香港出席會議。政府向立法會提交交件,交代諮詢結果,表明會考慮接納其中8項建議,包括傳媒界最關注的「公眾利益」免責辯護問題,但暫未交代具體形式。

23條立法諮詢已完成。(資料圖片)

23條立法︱當局考慮收緊囚犯提早獲釋門檻

政府指,就建議罪行而言,極少數人對個別現有罪行/建議新罪行是否應訂立表達關注,而大部分的意見/建議圍繞個別罪行的涵蓋範圍、適用對象、刑罰、免責辯護等方面。回應中意見及建議較多的罪行包括「非法操練」罪、「煽動意圖」罪、與「國家秘密」相關的罪行、與「間諜活動」相關罪行、「境外干預」罪等。

政府表明會參考有關建議,合適的會於條例草案中採納,其中包括:

1. 考慮如干犯某些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時,如涉及勾結境外勢力,應屬罪加一等。

2. 考慮就與「國家秘密」相關的罪行加入與「公眾利益」相關的免責辯護。

3. 考慮就保護國家秘密,效仿《官方機密條例》第22條,引入類似「資料的保障」的條文。

4. 考慮「間諜活動」罪中意圖危害國家安全,而接近、查察、從上方或下方越過、進入或接達禁地,或出現於毗鄰禁地之處的情況,應涵蓋致使無人工具(例如無人機)作出上述作為。

政府又提到,亦有意見提出其他與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相關的建議。特區政府會
詳細考慮,如屬合適會於條例草案中採納,其中包括:

1. 考慮訂明可應對、打擊、阻嚇及防止潛逃行為,並促使潛逃人士回港接受執法和司法程序的措施。

2. 考慮完善與危害國家安全的罪行相關的案件的刑事訴訟程序。

3. 考慮收緊囚犯獲得提早釋放的門檻。

4. 研究制定適當措施以保障處理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或工作的人員。

23條立法︱點名9個境外組織、3潛逃人士提反對意見

政府在諮詢期內,共收到13,489份意見,13297份支持及提出正面意見、佔98.58%;95份只提出問題或表達意見,不反映立場;97份反對、佔0.72%。反對的97份意見書中,政府點名9個自境外反華組織,包括:

– 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
– 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
– 前線衛士 (Front Line Defenders)
– 香港法治監察(The HK Rule of Law Monitor)
– 瑞慈人權合作中心(The Rights Practice)
– 香港人權資訊中心(Hong Kong Centre for Human Rights)
– 香港公民代表會議( Assembly of Citizen’s Representatives, Hong Kong)
–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The Committee for Freedom in Hong Kong Foundation)
– 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

此外,有3份反對意見是來自與潛逃外國者同姓名的人(許智峯、張崑陽及劉祖廸)。

政府表示,會參考在公眾諮詢期間所收到的意見,爭取盡快將《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定稿,以提交立法會進行審議。特區政府會積極配合立法會的工作,盡早完成立法,應對持續的國安風險和威脅,保障市民安全,讓香港能夠全力聚焦經濟發展,維持繁榮安定。

 


資助學校最低修葺費門檻劃一提高至1萬元

教育局早前向全港資助學校發通告,建議今年9月起將資助中小學的最低修葺工程費用門檻劃一提升至1萬元,津貼小學議會昨向教育局發信,指教育局大幅提高小學申請津貼的門檻,「將對資助學校日常行政運作及學生的學習經歷造成偌大的影響」,建議暫緩執行建議。有小學校長稱,現時撥備作維修的款項已需要由其他款項補貼,憂慮提高門檻影響學校行政工作,又建議當局應按校舍大小批出津貼。

教育局上月向資助學校發信,提高校舍修葺工程費用的申請門檻。

教育局上月因應審計報告提出的建議,向資助學校發信,提出將校舍修葺工程費用的申請門檻,由小學和特殊學校的3000元,以及中學的8000元,劃一提升至1萬元。至於預算費用低於1萬元的工程項目,須由學校動用營辦開支支付,同時邀請學界就提高最低修葺工程費用門檻的建議提交意見。

批評預算計法「脫離現實」

津貼小學議會昨向教育局提交意見書,表明期望當局暫緩執行建議。議會於信中解釋,建議等同削減對學校獲取工程顧問意見的服務,等同削減對學校工程的責任承擔,繼而影響學生的安全和健康。議會又稱,教育局提供的經常性開支,並未涵蓋3000元以上的緊急修葺工程開支,額外開支會對學生的學習經歷造成直接影響,認為即使當局要提高門檻,亦要一併提高營辦開支津貼金額,例如學校及班級津貼或擴大的營辦開支整筆津貼。

另外,議會亦批評工程預算的計算方法「脫離現實」,僅計算單一工程項目所需的材料費用,而非連同工程的人手、所需技術等合共計算。津小議會認為若再提高申請門檻,是「把修葺的責任大幅度轉嫁給學校承擔,做法既不專業,也不公允。」議會認為當局若要修訂審批制度,理應循序漸進、分階段提升門檻,或加強彈性處理,否則難以達至提高學校處理工程彈性的目標。

校長倡按校園面積計津貼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陳淑儀稱,學校每年除了大型維修工程,小至課室設備、水渠等亦經常需要緊急維修,若工程預算逾3000元,可向教育局申請工程費用。不過,她表示由於預算只計算材料費用,學校目前已有不少工程需要自行斥資進行,甚至原有撥作維修和設備的款項不敷應用,需要調撥「擴大的營辦開支整筆津貼」。陳淑儀憂慮門檻提高將令工程開支進一步上升,影響學校行政工作。

陳淑儀認為,即使政府要提高申請門檻,當局亦要考慮提高維修和設備津貼。她稱最理想的做法是按校園面積計算津貼,而非劃分中小學或劃一津貼,「設備維修的重點是校舍,而非學生的年紀;歷史較久的中學校舍,可能還不及千禧校舍的小學大,而且範圍越大要維修的設施越多。」

教育局回覆查詢時表示,已接獲津小議會的意見書,學校可在本月15日前向教育局提出意見,諮詢期結束後會仔細考慮意見和調整方案。

 


丘應樺:計劃今年第三季或之前辦「香港節」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1月成立「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並召開首次會議。政府新聞處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表示,成立「電子商貿發展專責小組」是希望討論如何將香港產品利用電子平台進入內地市場,幫助業界將香港產品打進內地市場,然後再開發海外市場。他又透露,今年第三季之前,會舉辦「香港節」,介紹香港品牌進入內地。

丘應樺今(6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香港優質品牌,內地同胞對香港品牌非常有信心,但如何將品牌的認知推廣至市場,這是銷售方法;如何將香港品牌在內地平台能置頂,當他們一進入平台就看到香港品牌,這都是需要考慮的地方,除了技術問題,還有很多學問。他透露,大約在第3季前,會舉行「香港節」,介紹香港品牌進入內地。

丘應樺又稱,電子商貿對往後的經濟發展是一個重大的步伐,現時全世界都講求Digital trade(電子貿易),跨境電子商貿是非常重要,所以由商經局帶頭研究跨境電子商貿,首先是如何令香港產品進入內地市場,然後再開發海外市場,當中有很多範疇需要大家去探討,包括稅務、平台、如何令香港產品在平台「置頂」、物流安排,還有儲倉費用等問題,均需要解決。

正與不同持份者商討協助方法

他表示,現時有個別商戶在內地有電子銷售,但情況仍未如內地產品般蓬勃,在這方面希望找出解決方案,幫助香港商界或產品打入內地的龐大市場,可以幫到香港業界及電子商貿發達,從而推動到香港經貿發展。如何降低香港產品成本,如何將品牌認知及在內地平台置頂,正與不同持份者商討協助方法,他們給了意見分析,期望盡快有解決方案。

政府早前優化「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即「BUD專項基金」,並向基金注資5億元。丘應樺指,每家企業可申請最多700萬元中,其中運用100萬元推行電商項目。長遠期望開拓海外市場,但內地市場好大,要一步一步走。

被問到財政預算案提及目標將香港建構成跨國供應鏈中心,丘應樺回應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商業中心,香港的強項在專業服務,有能力幫助內地企業,利用香港「走出去」。至於如何做到一條龍服務,一個單一窗口,丘應樺稱,商經局會作為統籌,將所有提供資訊的單位或部門作為單窗口,予內地企業有足夠的訊息,從而落戶香港作為離岸貿易總部,是相輔相成,可以令香港的發展更加好,亦可以幫助到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走出去,貢獻國家經濟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錦田公路私家車輕貨相撞 來回方向近錦上路全線封閉 交通擠塞

元朗錦上路與錦田公路交界發生交通意外,今(6日)早上約8時13分,一部私家車與一部輕型貨車相撞,私家車右車身遭撞毀,輕貨女司機報稱手痛須送院敷治。運輸署宣佈,因交通意外,錦田公路(來回方向)近錦上路的全線現已封閉。駕駛人士請考慮改用其他道路。現時交通擠塞。

私家車右車身損毀凹陷。網上圖片
錦田公路近近錦上路封閉造成大塞車。網上圖片

「回南天」繼續來襲 連續9日最高濕度逾90%

本港連日天氣非常潮濕,繼昨日(5日)驚蟄本港今日多區濕度錄得高達90%,甚至達100%,今日(6日)仍然潮濕,早上9時濕度達89%,而根據天文台自動天氣預報顯示,多區濕度超過90%,大埔達99%,滘西洲更達100%。九天天氣預報顯示,未來9天相對濕度仍維持高水平,介乎70%至95%,當中有7天更是下雨天。

本港今日多區濕度錄得高達90%,甚至達100%。

天文台預枓今日天氣大致多雲及有一兩陣雨。初時有霧。稍後氣溫逐漸下降至晚上約19度。天文台預料今日濕度仍達100%,   各區電梯大堂仍然出現「出水」情況。

天文台預料潮濕天氣將持續至下周中期,但今日(6日)東北季候風會在今日逐漸影響沿岸地區,稍後氣溫逐漸下降至晚上約19度,展望明早(7日)氣溫降至16度左右,周末期間至下周一(11日)氣溫進一步下降及有雨,周末期間(9日至10日)氣溫降至15度左右。

天文台預料明日溫度降至16度。天文台網頁截圖

各區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單位內、電梯大堂的出水情況。FB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