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養生,只要記住一份茶飲,兩種食療,三個養生重點就足夠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就是“大”的意思,簡單來說就是春生夏長,過了立夏,就不是萬物萌發、生長的時候了,而是萬物繁盛壯大,陽氣旺盛的夏季了。

既然春季已經結束,夏季即將開始。那麼,生發、舒肝解鬱的那一套養生方式是不是也應該發生一些轉變呢?正所謂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現在正是養陽、養心、祛濕健脾的好時節,所以,下面我們就好好說說初夏應如何養生。

初夏の黄色 | GANREF
初夏為何要養陽、養心、祛濕健脾呢?難不成是你一拍腦門,想到哪就說到哪嗎?

當然不是啦,您看,是不是有很多人一進入夏季就食慾不振、睡眠不佳,甚至整天頭昏昏沉沉,一點精神都沒有,一步都不想離開空調房呢?而這,就是陽氣受損的表現。這主要是因為夏季暑濕熱盛,而天氣炎熱就最容易耗傷人體的正氣了。此外夏季人們貪涼且喜歡涼的食物,而中醫認為涼的食物屬寒濕之物。因此伏暑之邪極易與濕、寒夾雜為病,從而損傷陽氣。“陽”是生命之本,養生就是養陽氣,陽氣足,人就不易生病,如果陽氣不足或急躁易怒就很容易誘發各種疾病。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這幾個節氣都是降雨比較頻繁的節氣,而且降雨規模是步步遞進的。到了立夏節氣,雨量比前幾個節氣又有進一步的增加。由於夏季雨天多、日照少、濕度大,有時還會出現連續的陰雨天。這樣就會導致濕氣重,所以濕氣重是這一時期的氣候特點。常人此時就易內生濕熱,濕邪侵襲肌表,經絡氣血不通,就會讓人身重酸楚,疲倦易困。濕邪困阻脾胃,運化功能失司,又會出現脘腹痞滿、食慾欠佳。

綜上所述,所以我們要養陽、養心,祛濕健脾。

01
養陽

先來說說怎麼養陽。

01

立夏過後就不適合再“捂”啦!此時是“春捂”結束的信號,人們可以漸次減衣。但由於冷暖氣候交替,“捂”與“不捂”也是要看天氣預報的,要循序漸進。一般來講,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即可減衣,而日夜溫差大於8℃則要備些衣服。還有,因為“寒從腳下起”,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故減衣時要先減上衣,後減下衣。但對於體質虛弱者,在減上衣時,最好留件適宜的背心,以防風邪侵入,危害健康。

在夏天,怎麼睡覺也是個技術活兒。立夏后,晝長夜短愈加明顯,《內經》中記載:“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所以在陰氣最盛的子夜和陽氣最盛的正午都要休息好。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辰,陽氣開始生發,若時常熬夜則會打亂體內陰陽氣血平衡。還有,午睡在夏天對防病養生也起著關鍵作用,所以中午吃完飯以後,要小憩片刻,但盡量不要超過30分鐘。

也有很多人說了,工作很忙沒空小憩,但還是困得不行,有沒有辦法呢?也有,我們可經常揉足三里、太陽穴及頭頂的百會穴,這些穴位都可以清神醒腦。

用手部虎口的位置比在膝關節外側,中指下面按著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用持續柔和的手法順時針揉按100次即可;在眼外角上方就是太陽穴,用持續柔和的手法揉按100次即可;位於頭頂正中間,順著耳朵的最高點往上找,中指連線處就是百會穴,按揉手法跟太陽穴類似。

强身健体的要穴——足三里| 强身健体| 要穴| 足三里| 希望之声
头部太阳穴的反射区是哪里-百度经验

穴位的奥秘】百会穴:提神醒脑延寿保健_头部

02

我們不僅需要守護陽氣,也要在陽光燦爛的季節裡積蓄陽氣陽氣積蓄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多曬太陽,也就是多做日光浴。但夏季中午的紫外線特別強,所以最好在上午10點以前曬曬太陽。

但有的人不喜歡這麼“溫和的方式”,就比如說很多人一進入夏季早上六點左右人就醒了,此時不必強迫自己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攤煎餅”,我們可以順時而起運動運動。所謂動則生陽,動起來才能更好地升發陽氣,強健體魄。

但話又說回來了,汗為心之液,為心精、心血所化生。汗出過多,津液必定大傷,容易出現心慌、心悸的症狀。因此,像是這個時節要注意不可過度出汗,運動後要適當飲水,及時補充體液。入夏后運動鍛煉也不宜過於劇烈,可先選擇相對平和的運動,如打太極拳、八段錦、健步走、慢跑等,隨著夏季節氣的推移,再逐漸增加運動量。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個小技巧來輔助大家保護陽氣,比如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經絡拍打,來通達陽氣。拍打時一般選取陽經,順著經脈運行的方向,從上往下,反復拍打,但忌拍打方向錯亂。

背部為人體陽氣聚集的地方,陽經分佈多。方法:操作時可取坐位或俯臥位,助手握空拳或空掌,沿著背部中軸線或中軸旁開的兩側,從頸背交界處(大椎穴)附近開始一直往下拍打至腰骶部,力度要適中,循環反復,拍打5~10分鐘,至背部有發熱感。這個方法能疏通經絡氣血,強身健體,舒達陽氣。

中醫貼士:大椎穴不通百病纏身- 20200810 - BEAUTY & STYLE - 明報OL網
02

養心

春養肝,夏護心,秋養肺,冬補腎,四季養脾胃。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氣血運行也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養生的另一個關鍵在於養心。那怎麼養心呢?

01

首先,夏天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熱,而在人體裡面,心為火臟,陽氣也是最為旺盛的,這恰好與夏氣相通。所以說,到了夏天,心氣會順應著夏氣生發運行,此時最容易出現心火旺的情況,比如說煩躁失眠、口舌生瘡、頭暈腦脹、舌尖紅、臉發燙、便秘、小便黃等等。

這時候就要清心火,清心飲材料:蓮子心3克、淡竹葉3克、生甘草3克。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杯中,加入300毫升左右開水泡15分鐘即可。

但要注意一點,中醫認為夏月伏陰在內,飲食不可過寒。所以,就算您不想喝我說的清心飲,想吃點西瓜,喝點綠豆湯、烏梅湯也是可以的,但千萬不要冰鎮。

02
有心火好清,但心態出了問題可就難辦嘍。當夏日氣溫升高後,會加劇人們的緊張心理,容易導致人們煩躁不安、好發脾氣。此時不僅僅是情緒波動起伏,人體正氣水平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從而影響健康。所以,在這個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做到神情安靜、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等都可以調節精神,保持心情舒暢。

在世界的鏡頭專欄】安靜是耶穌的日常你也該「安靜」的3個原因
03

健脾祛濕

為什麼要在夏天健脾祛濕呢?

因為在五行中,心屬火,脾屬土,火生土,心與脾是“母子”關係,它們的健康相互影響。盛夏酷暑時,暑熱之邪較旺,容易耗損陰津,引動內火,使心臟受傷。並且,若在夏季心火過旺,則會使脾胃積熱,導致脾胃虛弱;同時,若是脾胃失健運,也會反過來累及到心臟健康,而脾胃在炎熱的季節易受暑濕邪氣影響,運化能力會有所減弱。所以,在夏季健脾祛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祛濕的方法有很多種,我們可以環境除濕建議多開窗通風,保持房間內空氣流動性,盡量讓屋內接觸陽光。如果接觸不到陽光,也可以放置除濕劑,有助於家庭潮濕環境的改善;還有,如果您感覺身體內濕氣比較多,不妨每天晚上睡覺前泡腳,讓溫水浸泡過自己雙腳三陰交的地方,泡到微微出汗即可。濕隨汗出,就能祛濕;艾灸也可祛濕像是灸足三里中脘可健運脾胃中焦,增加人體對水濕的消化吸收運轉能力。關元、氣海可以固本增元,補益腎氣,增強人體排除水濕的能力。肺俞、膏肓穴可補肺陽,強衛氣,增強人體對外界濕氣的抵抗能力。

女性保养养生的一个重要穴位——三阴交穴- 知乎

强身健体的要穴——足三里| 强身健体| 要穴| 足三里| 希望之声

中脘穴(人体穴位)_搜狗百科

在飲食方面,夏季應少食肥甘厚味,並要減少煎炸、辛辣食物的攝入,肉類食物盡量以蒸煮的方法烹調,少放油鹽、少吃肥肉等油脂較多的部位,給脾胃減輕負擔,也避免助熱生痰的情況發生。

夏天飲食宜清淡,宜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中魚蝦、雞肉、鴨肉、蛋、奶、豆製品是人體易消化的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主食則應增加五穀雜糧的比例,如在米飯或粥中添加些蓮子、山藥、芡實、薏苡仁、燕麥等健脾養胃的食物。

再給大家推薦兩個食療,都是比較適合這個季節使用的。

四神湯

食療首推四神湯,其以甘平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這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濕食療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蓮子、山藥、茯苓(四種食材的比例是1:1:1:1)。四神湯裡茯苓化濕,還有薏苡仁來清熱,薏苡仁還能把濕氣轉化成津液,又有山藥、蓮子補虛,且能鎮水,達到安神之功。使濕氣不再為害,從而整體調理身體,達到健康。這四味食材匯集在一起後能互相補遺,製成的食療能夠健脾、養顏、祛濕、降燥等。

至於使用方法,不想麻煩也可以將四神湯的材料直接搭配煮水喝,也可將四神湯的材料搭配豆類、糯米或大米煮粥食用,或者將四神湯的材料打成粉末,適量地加入到麵粉裡,發酵成饅頭包子,也可以混入餡料或者做成糕點。

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污並斬件;芡實、白朮用清水洗淨,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此湯可以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人群尤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