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好 身體就好 養胃護胃的好方法收好

张文亮专栏】靠主有力不等老,早睡早起身体好

如今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上班族忙於工作,難以按點吃飯,三餐進食時間不規律,早上匆匆起床,常常是來不及吃早餐就趕著上班;晚餐經常又因為加班而錯過了吃飯的時間。那麼長此以往,是否會得胃病呢?

胃有多重要?

《黃帝內經·靈樞·五味篇》中說:“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水穀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禀氣於胃。”意思就是說,人體的臟腑、經絡以及四肢百骸均需要胃的消化功能予以滋養。

中醫常說:“存得一分胃氣,保得一分生機。”胃氣充足,則人體吃得好、能吸收,身體健康程度高;再重的病,只要還能吃飯,就有一絲生機。

養胃不對,努力白費

很多人養胃時就關注兩個字“暖”和“軟”,認為有胃病就該吃溫暖的、易於消化的食物。可是,有人胃痛,吃了熱食後反而更嚴重了,這是為什麼?其實,這就是沒有分清寒熱。

胃寒需暖

中醫看胃病,大約90%都是胃寒。胃腐熟食物需要熱量,胃中無火,就無法腐熟食物,因此,就會出現胃脘冷痛、腹瀉、胃口差、消化不良、反胃、嘔吐等症狀。

長此以往,寒氣會不斷損傷胃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非但容易導致胃病頻發,還可能因此造成營養不良、體弱多病。

解決方法:溫補心陽 

火能生土,即心火生胃土,也就是說,補充心火,心火足就能讓胃火旺,這也就是五行所說的“虛則補其母”。

大家可以在煲湯或做菜加一些溫補心陽的藥食同源藥材,如薤白、肉桂、乾薑等,以助胃生火。此外,還可通過喝熱水、吃熱食以及合理的室外運動來增強胃動力。

胃熱需涼

胃火不足會出現胃寒,胃火過亢則會出現胃熱。胃熱的患者經常有飢餓感,總覺得吃不飽,俗話稱為“慌飯”,中醫稱為“消谷善飢”。

胃熱是炎症的催化劑,急性酒精性胃炎、出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習慣性便秘等患者多有胃熱。

長期胃熱不消、炎症頻發,對胃黏膜損害很大,有機率誘發粘膜上皮細胞癌變。

解決方法:清熱下火 

對於胃熱剛起的患者來說,適當吃涼性的藥食材可清熱瀉火、滋陰生津,比如生菜、苦瓜、梨、西瓜、薄荷、金銀花、菊花、薏仁等,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給大家推荐一個清胃火的小食療方——皮蛋拌豆腐。

做法:每天用兩個皮蛋,加上4兩石膏豆腐,拌勻後加上麻油,放少量鹽,當菜吃。

注意:一定要選擇無鉛皮蛋,高血壓患者則慎食皮蛋。

此外,對於胃火長期過重者來說,久病必然會傷及陰分,多會出現口渴、感覺飢餓又吃不下的症狀,有時伴有輕微咳嗽、虛汗多、便秘、腹脹等症狀。

解決辦法:滋養胃陰 

可以嘗試使用石斛、玉竹、蘆根、烏梅等食材養陰生津。

自查胃熱胃寒

如果您不能判斷自己是胃寒還是胃熱,趕快收藏下邊這個表格:

如果您發現上邊的兩種情況都與您不符,那也不用擔心。因為,臨床中胃病的情況有時並非這麼單一,除了單純胃寒和單純胃熱患者,很多人都會表現為寒熱錯雜的情況。對於這種類型的胃病患者,最好到正規中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養胃護胃怎麼做

胃病素有“三分治,七分養”的說法。養胃氣,預防調理才是首選之策。

飲食規律

最重要一點就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規律和飲食衛生,避免暴飲暴食或過度飢餓,少吃粗糙、刺激性強的食物。

細嚼慢嚥

食物時會分泌出唾液,讓唾液與食物充分攪拌,從而幫助消化,還能對胃黏膜產生保護作用,故進食時細嚼慢嚥也是一個養胃護胃小竅門,對於肥胖人士還能起到減少攝入的作用。

早起一杯溫開水

起來緩慢喝一杯溫開水,一來可以喚醒脾胃,為接下來一天的消化運作做緩衝準備,二來可以溫養脾胃的陽氣,這是一個簡單有效的養胃護胃方法。

飯後走一走

俗話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飯後1小時平靜地散散步,可以給胃消化食物起到助攻作用,給胃減輕工作量,故也是一個實用的養胃護胃方法。

推拿按摩

運動不便者,飯後或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60~90圈,然後再雙手按摩放鬆小腹。

脾與胃的關係

脾與胃在五行皆屬土,位居中焦,以膜相連,經絡互相聯絡而構成臟腑表裡配合關係。

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因此脾胃在維持身體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

脾胃虛弱的人有哪些表現?

▋ ①大便稀溏、腹瀉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濕。脾胃虛弱,無力運化水濕,水濕內停而下注腸道,故見大便稀溏,或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等。

▋ ②食慾不振

脾胃功能失調,納運失常,脾胃無力消化食物以營養全身,身體虛弱,胃口差,就會對吃飯不感興趣,吃得少。

▋ ③面色萎黃

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乏源,無水穀精微滋養四肢百骸,易出現面色無華、臉上沒有光澤、頭髮枯黃等,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黃臉婆”。

▋ ④四肢乏力

《素問·五藏生成》所說:“脾主運化水穀之精,以生養肌肉,故主肉。” 人體的四肢,同樣需要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等營養,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動。脾胃虛弱,則無力運化水穀精微以滋養四肢,所以易出現四肢乏力。

如何調理脾胃,養出好氣色?

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飲食、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長期熬夜、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常在空調環境下工作或生活等,易導致脾胃虛弱。

中醫常言“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認為:在五行中,脾胃屬土,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足,方可滋養人體四肢百骸,上榮頭面,人體才可以精力充沛,臉上氣色紅潤有光澤。所以在生活中,注重養好脾胃,才能養出好氣色。 

▋ ①好心情養好脾胃

據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的正常活動。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情志傷胃”,這說明情緒對脾胃具有重要影響,所以要養脾胃,需先養好心情。

▋ ②好脾胃飲食調攝是關鍵

三餐飲食需有規律,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以素食為主,葷素搭配。為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平時應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辛辣、煎炸、油膩、生冷等食物。 

平時可以選擇健脾益氣的食療:

扁豆紅蘿蔔粥

材料:紅蘿蔔、扁豆、粳米。

做法:所有材料一起煮粥即可。
功效:此粥具有健脾和胃、順氣消積的功效,還適用於胃腸不和、食少嘔逆、慢性腹瀉等病症。其中扁豆為甘淡溫和的健脾化濕藥;紅蘿蔔對人體具有多方面的保健功能,被譽為“小人參”;其功效為補中氣、健胃消食、壯元陽、安五臟。

山藥(淮山)排骨補氣湯

材料:豬排骨500克、山藥(淮山)1000克、紅棗8粒、黨參15克、黃芪20克、姜1塊、蔥白1根、料酒1湯勺、鹽。

做法:

1、排骨切小節洗淨後用涼水泡4小時以上,其間換幾次水,讓血水充分泡出來,再焯水瀝乾備用,黨參、紅棗、黃芪分別洗淨備用。

2、鍋放少許油加入薑片,蔥節炒出香味再放入排骨翻炒出油,加入開水、料酒、黨參、黃芪大火燒開倒入砂鍋小火燉40分鐘。

3、山藥去皮洗淨切段加入排骨裡再放入紅棗,中火燉30分鐘加入少許鹽。

功效:健脾補氣,強壯身體。

適宜人群:脾胃氣虛見納差,疲倦乏力,大便溏者

穴位按摩,脾胃保健不可少

對一些特定的穴位進行按摩,能夠起到健脾養胃的效果。在健脾養胃方面有顯著功效的穴位,主要有神闕穴、中脘穴、天樞穴、足三里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按摩的時候,力度適宜,以感到酸脹為佳,每次持續三分鐘左右即可。此外,還可以沿著經絡的走向進行敲打,達到刺激相應經絡及臟腑氣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