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烹煮前要洗嗎?

生肉烹煮前不宜清洗,以免交叉感染。 

你是否習慣在烹調生肉前,用水龍頭沖洗生肉?

這麼做不但不能去除細菌,四處飛濺的水花還可能污染周遭物件,例如水槽、料理臺、菜刀等,以致提高交叉感染(cross-contamination)的風險。

其實,生肉只要煮熟再吃,烹調過程的高溫已經足以殺死有害細菌,所以不必用水清洗。何況,肉經過沖洗就無法達到某些食譜要求的褐變作用(browning);褐變指的是食材中的物質產生化學反應而轉變為黃褐色。

不過,如果烹調溫度不夠高,例如一分熟(rare)牛排,肉的內部溫度沒有超過50攝氏度,就可能無法殺死所有食源性致病細菌。

生肉血淋淋,不洗不放心?其實,生肉的紅色汁水不是血水,而是肌紅蛋白(myoglobin),是一種存在於肌肉組織中,負責運輸氧氣的蛋白質,接觸空氣就會變成紅色。有些廚師會用專屬特制無纖維擦巾擦拭生肉,當天烹煮就用烤盤紙包住,如非當天烹煮則以真空包裝手法處理保鮮。

 

至於貝殼類如蛤蜊、扇貝、螺和蠔等,廚師一般會用鹽水洗過再煮。

  • 蔬果不必用蔬果洗潔劑,用清水沖洗即可。

新加坡食品局(SFA)定期檢查進口果菜的農藥殘留物,獲準讓本地農夫使用的農藥亦有嚴加管制;根據國家環境局(NEA)的指示,果菜在切、煮或食用前只要用自來水徹底沖洗,即可除掉泥土、細菌和化學殘留物。

有些消費者可能覺得單用自來水沖洗蔬果,始終不太放心,因此也可用鹽水或小蘇打粉(baking soda)水沖洗。

  • 新鮮菇類未必要洗;幹菇類則須浸泡。

菇類就像海綿一樣善於吸水,幹菇類須洗淨泡水再烹煮,但新鮮菇類如果吸收過多水分,味道會被「沖淡」,也不適用於需有褐變作用的食譜。

清洗新鮮菇類的方法有兩種:放在瀝水籃中迅速用自來水沖洗,或用小刷子去除菇類例如鈕扣菇(button mushroom)表面的松土。

  • 蛋類一般不必沖洗。

除非蛋殼表面有污漬,或是會連同蛋殼一起上桌,否則蛋類一般不必清洗。

就算要洗,也必須在烹煮前洗。如果一買回家就洗,或是收進冰箱前就洗,可能導致食安問題。因為蛋殼具滲透性(porous),如果表面有水分,污染物就可能因此滲透進去。

  • 幹糧應洗過再煮。

幹糧之中可能摻有異物如小石;鄭偉忠曾在菊花之中找到生鏽的鐵片。因此幹糧一般都要沖洗過再使用,何況大部分幹糧,例如黃豆和扁豆等,都需要相當長的浸泡時間,浸泡幹糧也有助於縮短烹煮時間。

砧板應有素葷之分 避免交叉感染

鄭偉忠建議,家裡應有至少兩塊砧板,一葷一素,並以顏色區分,例如紅色砧板用來切生肉和海鮮,綠色用來切果菜,從而避免交叉感染。「如果只有一塊砧板,可能五分鐘前在切肉,接著迅速用水沖洗後就用同一把刀在同一塊砧板上切西瓜。一忙起來,很容易忽略衞生習慣。」

他指出,工藝教育學院的所有廚房都以顏色區分不同食材的砧板,「藍色砧板切海鮮,紅和綠則分別是生肉和果菜的砧板。」

砧板如何清洗幹淨?鄭偉忠說:「砧板每次用過之後,都要用溫水、洗潔劑和海綿清洗,再抹幹。為避免食物中毒,海綿要定期更換。在專業廚房裡,我們會定期用消毒劑清洗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