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疫不出門 骨鬆拉警報

防疫期間,許多人減少外出,曬太陽機會降低,恐造成維他命D攝取量不足,進而導致骨質流失、循環變差、肌力減少,易發生跌倒與骨質惡化。若已是骨鬆患者,可能加劇病情。

台灣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李安婷指出,人體骨骼的骨量約在30歲前達到高峰後,之後骨質會隨著年齡慢慢流失。如果年輕時沒有顧好「骨本」,或者骨質流失過多,骨骼結構中的孔隙變大,變得疏鬆且脆弱,骨質密度下降,就是骨質疏鬆症,骨折機率也會明顯增加。

近期研究也發現,一旦發生骨鬆性骨折,有50%患者會再發生第二次骨折,不只會伴隨著急性疼痛、增加住院臥床機率、需要長期復健等,也會增加死亡風險,還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建議,50歲以上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攝取鈣質1200毫克與維生素D3 800至1000國際單位(IU)。高鈣飲食包括乳酪類、豆類、深綠色蔬菜、芝麻、海藻、香菇、小魚乾等,必要時可服用鈣片補充。維生素D3來源包括陽光照射、食物、或者補充劑。

規律運動運動可以增加骨密度與肌力,特別是抗阻力運動,改善生活及平衡功能,減少將來跌倒與骨折的風險,預防與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減少骨折,若有家族史、危險因子或是擔心自己有骨質疏鬆的狀況,可以到醫院檢查骨質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