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食療養生—-冬至

中醫食療是基於中醫的基本理論的一種飲食養生方式,其植根於中國人對食物對人體有機體影嚮的信念,並以適度飲食等概念為中心。 食物治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對人體基本上無毒副作用。也就是說,利用食物(穀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複。

當季節變化時,一般身體狀況會有所不同。 因此,在一年中的不同季節或時間,我們應該做一些更具體的事情來保護我們的身心。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特有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的認知,反映一年中自然現象和農事活動季節特徵的二十四個節候。根據中醫理論,人與自然界是:天人相應「形神合一」的整體,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二十四節氣養生是根據不同節氣闡釋養生觀點,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等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我們將在這一年裡按節氣的變化,為您逐一介紹24節氣的中醫食療養生。

冬至20191222日,冬月(十一月)廿三)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這一天的白天是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冬至的到來是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芽的時候。

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因為只有人體內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髒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因此,在寒冬季節,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來說,要特別提高警惕,謹防發作。隨時觀察和註意病情變化,定期去醫院檢查,服用必要的藥物,控制病情的發展,防患於未然。

冬至時節註意防寒保暖,在氣溫降到0℃以下時,要及時增添衣服,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穿得過緊,以利血液流暢;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緒要穩定、愉快,切忌發怒、急躁和精神抑鬱;進行適當的禦寒鍛煉,提高機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其次運動量不宜過大,要在動中求靜,以達到安身靜體、氣定神閑的境界,八段錦、太極拳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嚴冬時節還要隨時註意老人的體溫,氣溫驟降後,老人的居室應採取防寒保暖措施。

冬至飲食調養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熱,過食辛辣只會導致內熱積聚,鬱熱上沖。肥甘厚味易導致飲食不化,聚濕生痰。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多飲豆漿,多吃蘿卜、胡蘿卜、青菜、豆腐、木耳、番茄、荸薺、藕、白菜等。

冬至食譜:

下面是冬至時可以嘗試的兩張食譜

殷琦侃 中醫師 (Dr. Qikan Yin)

中醫藥研究所

44 Chandos Place,

London WC2N 4HS

Tel: 020 7836 5220

E-mail: enquiries@instituteofchinesemedicin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