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保暖和頭部保暖何者更重要?

人體的多數熱量都是通過頭部散失的嗎?

嚮導告訴我們,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要避免翻船。一旦翻船落入水中,短短幾秒鐘就會身患感冒。我們此時正在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的百內國家公園(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這裏有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翡翠色冰山,有的像巨大的鋼琴,有的像高聳的火箭,當我們劃著皮艇前進時,偶爾還能聽到冰塊從冰山上脫離時發出的崩裂聲。

在這趟旅程之前,我從沒認真思考過人體是如何散失熱量的。現在,我的所有行為都必須將極寒天氣考慮在內。夜晚寒氣刺骨,即使躲在帳篷裏也不逃不過這份寒意。我睡在一個普通睡袋裏,身上穿著所有衣服——有4條褲子、3件外套、2個帽子和一些防水布。但還是不夠暖和。我們的嚮導馬里亞諾(Mariano)睡在帳篷外,他只有一件超厚的睡袋遮蔽寒風。他堅稱自己喜歡這麼睡,甚至連帽子都不戴。我很擔心他:要知道,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認為,身體的多數熱量都是通過頭部散失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過去幾年間,生理學家已經測試了許多有關感冒形成機制的理論,而參與測試的志願者也多種多樣,有的是強壯的學生,有的是部隊的士兵。由於要承受一段時間的身體不適,所以這類實驗往往要求志願者提前做好凖備。

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University of Manitoba)的提亞·比勒陀利烏斯(Thea Pretorius)使用水下呼吸器來幫助他評估人們通過頭部散失的熱量。參與這些研究的志願者不僅身體強壯,而且體毛濃密——至少頭髮濃密。禿頭會給實驗加入不必要的複雜因素。

在其中一項研究中,為了避免志願者顫抖,比勒陀利烏斯給他們服用了一種藥物——顫抖是身體為了阻止熱量散失而作出的一種不由自主的反應。之後,他們會被起重機送入冷水。一些志願者會完全潛入水下,另一些志願者的頭部則會留在水面之上。這項實驗的第二個變量是衣服。有的志願者只穿泳衣,有的則會身著具有保溫作用的幹式潛水服、兩雙襪子和羊毛手套。但所有人都會在17攝氏度(62華氏度)的水中浸泡45分鐘。

如預期所料,所有志願者在剛剛浸入冷水後的熱量散失速度最快。但剩餘時間的數據卻與流行觀點相悖。幾乎完全通過頭部散熱的人(身著幹式潛水服完全潛入水中的志願者)損失的熱量僅為幾乎完全通過身體散熱的人(身著泳衣,但頭部位於水面之上的志願者)的一半。換句話說,我們的多數熱量並不是通過頭部散失的。結果顯示,將頭部浸入冷水只會把整體的熱量損失增加10%。由於頭部約佔身體表面積的7%至9%,所以這一數據似乎並不算高。

但在你把各種帽子扔進垃圾桶之前,還應該了解另外一項發現:當你的頭部浸入水中,而身體處於保溫狀態時,身體的核心溫度下降的速度比多數人想像得要快得多。

其中一項原因或許在於,頭皮包含許多靠近表皮的血管——磕破頭時往往會大量出血就是最明顯的證據。如果在寒冷的日子裏穿著暖和的衣服,但卻沒有戴帽子,那麼當血液從溫暖的身體向上流經頭皮時,就會被周圍的環境冷卻。而當這些血液重新流回到溫暖的身體時,就會降低體溫。第二項原因則與顫抖有關。當志願者只把頭部浸入水中時,他們並沒有發生顫抖,這令生理學家頗感好奇。由於顫抖會放慢身體降溫的速度,所以不顫抖就會導致降溫速度加快。

在巴塔哥尼亞這樣的極端環境中,更重要的是體溫最終下滑到多少度,而不是體溫下滑的速度有多快。馬里亞諾似乎很了解這一點。他真正需要的是給身體保暖,以保持核心溫度,而不是捂住頭部。豐富的經驗讓他明白,他真正需要的是一條保暖的睡袋。下一次,我也要帶一條這樣的睡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