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明報到! 防心血管疾病 中醫:養生掌握3重點

明(6日)是節氣小寒,此時將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且又正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易提升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上祐中醫診所院長黃上邦提醒,小寒養生應重去寒就溫、通暢氣血、健脾開胃。日常也可按足三里穴強健腸胃;或雙手握空拳,沿著雙腿大腿外側,輕敲膽經加速血液循環;或雙手平放交疊,沿著大腿內側推拿肝經位置有疏肝理氣之效。

undefined

黃上邦指出,冬季清晨、冬季洗澡時,溫差劇烈變化,將容易導致引發中風、心肌梗塞之危險,日常生活應多加留意,諸如出門增添衣物,尤須注意頭、頸部保暖,在洗澡前先打開熱水,使浴室內溫度上升,並打開暖氣,以免因溫差過大,導致血管收縮,進而造成血管破裂。

小寒養生遵守3原則

1.去寒就溫:小寒晝短夜長,氣溫驟降,以中醫養生觀點,冬季養生要訣在於「去寒就溫」,此時正是陰邪最盛之時,故應收藏陽氣,保養陰氣,養生之道應順應大自然中冬藏之特性,平時應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睡眠,搭配規律運動,諸如瑜伽、慢跑及太極拳等,日常保健上可透過泡腳、曬太陽,適時補充陽氣。

2.通暢氣血:冬季易使人手腳冰冷,即便試穿毛襪、蓋棉被睡覺,久久不能改善此困擾,且大多人普遍喜歡窩在暖和的被窩之中,惟天氣嚴寒時更應該活動,以免氣血循環不足,平時可透過太極拳、八段錦等來通暢經絡,只要經絡通暢,氣血將可運行無阻,進而防止病痛發生。

3.健脾開胃:隨著天氣開始轉涼,許多人便會以羊肉爐、薑母鴨來進補暖身,此時正是冬季收藏的季節,人們食慾大增,以此補充能量,惟過度飲食的結果,將會造成脾胃負擔,依中醫養生觀點,此時應多多攝取當季蔬果、粥、四神湯等,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上火。

小寒習俗要吃臘八粥 中醫:9食物宜多吃

在傳統習俗上,小寒時節就適合吃臘八粥(圖片:douguo)

在傳統習俗上,小寒時節就適合吃臘八粥(圖片:douguo)

在傳統習俗上,小寒時節就適合吃臘八粥,材料有大米、小米、粟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和各種豆類。除了因為富有營養,有助暖胃消寒外,亦和佛教的宗教儀式有關。據說在以前很多寺廟會用臘八粥來供佛、佈施。同時又因黃歷上寒冬的十二月又叫「臘月」,因此臘八粥就最適合不過了。

除了臘八粥外,還有什麼食物適合在這時節吃呢?小寒節氣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德善堂註冊中醫師陳通,就曾在其診所官網中分享小寒養生、補身的注意事項。醫師指小寒其實是人們進行食補、加強身體鍛煉、提升體質的大好時機,建議每天用熱水泡腳可以疏通經絡、解表散寒來緩解手腳冰涼;而在精神調養方面,小寒養生要靜神少慮、保持精神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而就飲食而言,陳通中醫有9食物建議:

  • 1.羊肉
  • 2.牛肉
  • 3.芝麻
  • 4.合桃
  • 5.杏仁
  • 6.瓜子
  • 7.花生
  • 8.松子
  • 9.葡萄乾

羊肉適合在小寒時節吃(istockphoto)

小寒陰盛寒冷 進補要分4體質

在平日作息上,小寒陰盛寒冷,應早睡晚起,盡可能在陽光出現才外出活動。而上述所提及的食物只宜作平日之食物,而非進補要吃大量的滋補品。中醫師指,小寒不可盲目進補,按照傳統中醫理論,滋補分為四類,即補氣、補血、補陰和補陽:

1. 「補氣」針對氣虛體質

活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
宜多吃:紅參、紅棗、白朮、黃芪、淮山和五味子等中藥

2. 「補血」針對血虛體質

常出現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
宜多吃: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中藥

3. 「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出現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帶下增多等症狀
宜多吃:沙參、麥冬、天冬、鱉甲、龜板、黃精等中藥

4. 「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常出現手足冰涼、怕冷、腰酸背痛、性機能低下等症狀
宜多吃: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桑葚、黑枸杞等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