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宣紙

作者:羅莘

宣紙始於唐代,產於涇縣,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300多年歷史了。它可以被視為「國寶」,因為很多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都是通過宣紙這個載體得以傳承至今。它在晾曬的過程中,其品質得到了充分的歷練, 使其成為「紙中之王,千年壽紙」 – 它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它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少蟲蛀,壽命長。

邢春榮大師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宣紙製作技藝傳承人邢春榮大師告訴我們:我這輩子什麼愛好都沒有,就做了宣紙這麼一件事。他似乎早就把宣紙看成了自己的一位特殊的生活伴侶,對於宣紙,他有三點形象的總結,叫「一摸二看三舔」:摸上去像嬰兒的肌膚:看上去紙面佈滿雲彩:而藝術家用筆「舔」在紙上,通過紙面不同的線狀可以找到靈感,從而駕馭宣紙。

宣紙的原材料主要是產自涇縣及周邊地區的青檀樹皮和沙田稻草,把這兩種原料分別製成兩種纖維,一種長纖維,一種短纖維,組合在一起,使用傳統技藝和當地的山泉水製作出來的手工紙,就是宣紙。如今的宣紙製作基本上保留了傳統的技藝,從皮、草料製漿到成紙共十八道大工序、一百零八道小工序,歷時18個月,從原材料採伐到成品出廠,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作為涇縣的支柱產業之一,當地有約三萬人在從事宣紙和書畫紙的製作,其中宣紙每年產量可以達到1000噸左右,包括部分出口到日本和東南亞地區。

 邢春榮19歲就進涇縣宣紙廠了,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宣紙集團公司,當時宣紙廠缺人,招工領導組一下來,他所在的廊橋鎮像炸開鍋一樣,年輕人擠著去報名。命運的安排吧,沒想到家庭出身、年齡、體檢幾項考核都順利過關,邢春榮不但成了宣紙廠工人,而且一幹就是一輩子。他師從宣紙第26代傳人,從對宣紙一竅不通,到學習曬紙技藝, 並逐步旁通了原料製作、碓皮和撈紙等其他大部分技藝。他從生產一線開始,到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經營管理負責人,每個崗位都做過,四十多年下來對宣紙生產的各個環節早已瞭如指掌。他研製的很多新產品、名優特品被故宮博物院、榮寶齋收藏,主持生產的「千禧宣」作為最大的手工紙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邢大師雖然已經退休,但是他仍然堅持天天到宣紙協會上班,為推廣宣紙文化、技藝、產品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如今,他是新產品研發和恢復傳統工藝帶頭人,也是宣紙企業順利通過國際質量體系主要組織者之一。為了解決人才匱乏的危機,邢春榮也竭盡全力,以傳統師徒形式帶徒60餘人,為宣紙事業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這是一位為宣紙業的興衰而窮盡半生心血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