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書與它的傳人

作者:羅莘

 

世界上有一種文字,瀕臨失傳、獨一無二,從古至今傳女不傳男,其字符呈“多”字形,畫筆纖細均勻,似蚊似蟻,又像飛鳥一樣傳奇、漂亮,而又神秘,據說只有聰明的女人才會書寫,才懂它,會吟唱它,它,就是女書。

女書是湖南江永女書專用的漢語方言音節表音文字。關於“女書”文字的記載,至今最早能見到的是清朝咸豐年間太平天國發行的“雕母錢”。其歷史已經難以考證,只有民間流傳著幾個不同版本的傳說。

女書作品書寫在精製布面手寫本、扇面、布帕、紙片上,分別叫做“三朝書”、“歌扇”、“帕書”、“紙​​文”。有的繡在帕子上,叫“繡字”。原本只是在一些農村老年婦女中使用,她們文化水平不高,有唱歌堂的習慣,常常聚在一起,一邊做女紅,一邊唱讀、傳授女書。形成一種別具特色的女書文化。

 

江永女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特為女人存在的文字,它的起源現在被稱為千古之謎,具體產生於哪一個年代還不清楚,目前流傳下來的原件作品很少,沒有辦法可以考證。但至今仍在江永縣瀟水流域的一些高齡婦女中使用。

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化石”,對研究人類文字和文明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以及文明的發展歷程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女書習俗已入選了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著一批特別的傳承人。

胡美月和胡欣就是其中的師徒二代傳人。胡美月出生於上江玗鎮普美村,是當地典型的農村婦女,從1966年起就開始由祖母高銀仙傳授女書文化,學唱、學讀、學寫,初中畢業後一直在當地務農,直到2001年2月,進入女書園任教員,兼任講解員。作為第二代女書傳人,她二十年如一日地做著學堂裏女書傳承的工作,如今,每年暑期會開辦一期為期15天40人的班級。樸實不張揚,默默地保護著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

學生中,就有一位名叫胡欣的85後農家女孩,漸漸脫穎而出,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她學會了讀、寫、唱女書,還能織繡女紅作品。先後創作了《百米女書長卷》《世界人權宣言》《結姐妹》等女書作品,成為了最年輕的女書傳承人。在這段追尋女書的旅途中,胡欣一刻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有機會便向身邊的老師請教,下班回家就開始自主練習女書書法、女工到深夜。受制於“母傳女、老傳少”的傳承方式和“人死書焚”的習俗制約,女書流傳到現在已經不通用了。 “身邊只有我一個人在學習,因此過程中難免會感到枯燥。”談及學習女書的難關,胡欣說道,“學習女書的痛點是發音和用字。女書是表音文字,一個女書字可以代替很多漢字,且存在一字多義的情況。目前統計的常用字有400字左右,同樣的字在不同的語境下時常會出現不同的意義。因此只能靜下心,多下功夫,紮實地練習。

如今,她每天會在女書生態博物館為遊客講解、授課,偶爾也會外出參加一些宣傳活動,足跡踏遍了北京、上海、香港、澳門、台灣、日本、瑞士、法國等國內外的地方。她說,傳承女書讓自己變得更加自立自強,有主見,收穫了不一樣的人生,女書的創造也是體現過去當地女性一種自立、自強、創新的一種精神,我想傳承女書就是要把它裡面傳遞的精神傳承下去。她說會一直堅守,並讓女書文化飛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