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話俚語集》八十八

吉祥搜集

被放飛機  無曬心機

請你飲酒  似裝假狗(1)

斗令唔值(2)  做到伸直

有錢唔分  兜篤將軍(3)

抵食大件  夠曬方便

東主有請  咁抵得頸

輸曬唔走  猛揼心口(4)

草木已枯  燉咗冬菇(5)

新郞入席  請戥穿石(6)

夫妻掟煲(7)  一於唔撈

(1)似裝假狗——-(佛山俗語)形容扮[流嘢]或仿冒的行為。 初期時是黑社會用語,其中隻“狗”字是指“槍枝” ,後形容女人啲胸墊。隨後逐漸演變成[辦嗮嘢],[整流嘢]的材料。

 (2) 斗令——-斗零即香港五仙硬幣,這是一種過去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為0.05港元,1989年開始全面停止流通。而斗零是廣東及香港人(尤其是較年長者)習慣上對五仙的叫法。

自明代起,中國與外國進行的貿易多以白銀進行,由外國進口中國之白銀主要為西班牙銀圓。西班牙銀圓標準重量為27.4克。清末光緒年間張之洞任兩廣總督,於1887年起開始在廣州仿照西班牙銀圓之大小重量鑄造銀幣,印上有蟠龍像,習慣上稱之為龍洋。龍洋的輔幣中五分為一圓之百份之五,即白銀1.37克,合中國重量單位3分6厘。在廣州街市中普遍以“之辰代碼”,分別以“之”(1)、“辰”(2)、“鬥”(3)、“馬”(4)、“蘇”(5)、“零”(6)、“候”(7)、“裝”(8)、“彎”(9)來代表數字1至9,因此3分6厘–五仙便被叫作“斗零”。

在香港,港元原本亦跟西班牙銀圓一樣,為銀本位貨幣,港幣1圓之重量亦與西班牙銀圓及中國之龍洋一樣。 1866年至1933年間的5仙硬幣均以白銀鑄造。 1903年的五仙硬幣重1.37克,約相當於3分6厘(即0.036兩),因而被稱作“三六”。當時在香港的果菜欄所用的暗語與廣州一樣,故此港幣5分亦稱為“斗零”。 1933年,港元取消使用銀本位,5仙硬幣亦改用黃銅-鎳合金鑄造,但“斗零”這個稱號仍然一直沿用下來。

斗零不值是說不值一毛錢。

 (3)兜篤將軍——-,象棋術語,在中國象棋上,有一招叫兜篤將軍,就是當對方的軍力大部分向外擴張,本土防守力反而空虛,只要一路奇兵,給予出其不意的打擊, 迂迴到後方,便可以達到致勝目的,

 (4)猛揼心口——-『揼心口』,表示悲哀或者悔恨。明明得手的事卻又溜失了,用拳頭捶打胸膛。另有以表示敲搾索取的意思。

(5)燉咗冬菇——-“燉冬菇”的說法最早起源於香港警察。當時,穿便服的警察不論地位還是待遇都比穿警服的警察高,而警察的軍帽像一隻冬菇,以往當差,由軍裝調去便衣就是一種「升調」,意味住做得出色。如果便裝犯錯,就會被降職,「下調」再穿軍裝,又要戴返回似冬菇的軍帽,所以俗稱「燉冬菇」後來不只是警察,只要是遭到降職,都叫做“燉冬菇” 「燉」是「退」的諧音字,有倒退的意思。降職就是所謂的「燉冬菇」

(6)請戥穿石——-戥穿石是一場婚禮裏,除伴郎外,一些陪伴新郎,替新郎打點的男人。戥穿石通常是新郎哥好朋友,又或是親戚。其中一位最熟的做伴郎。新郎娶老婆都要人陪住,這批陪伴的人就稱戥穿石,上下打點,飲完酒後就無用,所以讓人比喻做戥穿石。

因為[戥]讀[鄧],所以有人寫做鄧村石,鄧穿石。

亦有人考訂寫做幐豬石。 戥穿石據考據,係由戥豬石而來。以前有姓鄧名穿的人,用擔挑挑豬上街賣,但只一頭豬,沒辦法讓兩邊平衡,於是他用大約重量的石頭來作平衡兩邊重量。所以這石頭就稱戥豬石,鄧穿叫做鄧穿石。因為這塊石只是用來陪著豬運出去買,所以變成陪襯,豬買完就無利用價值,可以丟掉。豬石變成戥穿石,意思即陪襯。

這個“鄧”字,可能是閩語融進粵語的。閩語的“同”,發音“鄧”,在粵語土語中也有把“同”說成“鄧”的。 “鄧穿石”有可能就是“同穿石”的意思,意為鐵肩擔道義的兄弟。

 (7)夫妻掟煲——-掟煲,是粵語詞彙,一些情侶吵架都喜歡扔東西,而扔在廣東話中為{掟}字代表。煲是指鍋、碗,吵完架扔摔東西就分手了,所以廣東人將這種行為用掟煲一詞來表示分手。夫妻掟煲, 即離婚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