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府話俚語集》八十

吉祥搜集
 
口唔對心  惜墨如金(1)
吆三喝四(2)  當佢放屁
滿面風霜(3)  心情緊張
今非昔比  拍爛大肶
望穿秋水(4)  唔想排隊
瞓覺落枕  多愁善感(5)
人微言輕(6)  佢鬼咁精
大打出手  惡過癲狗
水漲船高(7)  蒸砵仔糕(8)
風捲殘雲 (9) 講多傷神
 
(1)   惜墨如金——-原指作畫時墨色宜一遍遍的的薄塗,最後才能達到漸次深入,濃淡有致的深厚效果,而不宜一次大量使用濃墨,後引申指指繪畫、做文章等不輕易落筆,力求精煉。
 這句成語出自於宋代費樞《釣磯立讀》。 :“李營丘惜墨如金。”
李營丘是李成,字咸熙,他的先世為唐的宗室,住在長安,後來遷住青州益都(今屬山東),人們稱他為李營丘。他是五代、宋初時的著名畫家。李成很愛讀書,讀了許多經史,喜歡寫詩,擅長彈琴、下棋,但最擅長的還是畫山水。他畫山水,初學於荊浩、關同,後來常摹寫真景而自成一家。 李成畫畫,善於描寫北方山野的寒林景色和風雨、明晦、煙雲、雪霧等自然景象。他的山水畫,特別講究畫的構圖和筆墨的運用。他的筆勢鋒利,墨法精微,好用淡墨,落筆簡練。所以後人讚揚他說:「李成作畫,不輕易落筆,先用淡墨,後用濃墨,愛惜筆墨就像愛惜金一樣。」
李成畫的山石,就好像捲動的雲。後來這種表現技法為「捲雲皴」(國畫畫山石時,勾出輪廓後,為了顯示出山石的紋理和陰陽面,再用淡乾墨側筆而畫)。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八.寫山水訣》:「作畫用墨最難,但先用淡墨,積至可觀處,然後用焦墨、濃墨,分出畦徑遠近,故在生紙上有許多滋潤處。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2) 吆三喝四——-吆喝是大聲喊叫,大聲驅趕; ,大聲趨逐 ;呵斥,喝令 形容聲音嘈雜。如:「小販叫賣聲,野臺戲怒罵聲,吆三喝四的,人人自得其樂。」

 (3) 滿面風霜——- 風和霜。比喻艱辛,多指行旅而言。比喻峻厲。所經歷的歲時。比喻人閱歷世故多。
韓愈鎮州路上謹酬裴司空相公重見寄詩:「風霜滿面無人識,何處如今更有詩。」
蘇東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蘇軾在《 亡妻王氏墓誌銘》裡說:“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於京師。六月甲午,殯於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於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於平靜語氣下,寓絕大沉痛。
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4)望穿秋水——-秋水,秋天的水明淨澄澈,比喻眼睛。指盼望急切,形容對遠地親友的殷切盼望。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聊齋志異.卷二.鳳陽士人》:「望穿秋水,不見還家,潸潸淚似麻。」

(5)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 脆弱,容易發愁或感傷。性格細膩,,感性。內心情感會容易受別的事物影響,常感物傷懷,大發感慨!有時甚至以悲為美。喜歡唯美的人和事物。
出自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難忘,只有風流共古長。

 (6) 人微言輕——- 因為地位低微,言論主張不受重視,多用於自謙之詞。 《後漢書·孟嘗傳》:“臣前後七表;……而身輕言微;終不蒙察。”
宋·蘇軾《上執政乞度牒賑濟及因修廨宇書》:“某已三奏其事,至今未報,蓋人微言輕,理當自爾。”

 (7) 水漲船高——-比喻事物隨其憑藉基礎的提高而提高,“漲”亦寫成“長”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水長船高,泥多佛大。”

(8)蒸砵仔糕——-砵仔糕是一種傳統粵式糕點。原創於台山,是地道街頭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備此糕點。 它以款式多樣和口感「煙韌」著名的砵仔糕,和大多數美食一樣都有一些獨特的意義。 「煙韌」這個粵語詞除了形容食物有韌性不易斷,還有一層意思,那便是用來形容情侶的恩愛、親密。所以缽仔糕也成了情侶拍拖時常吃的小吃。
傳統的砵仔糕以黃糖、粘米粉等造成後,放在一個瓦製的小砵內蒸熟,口感暖、滑、香、綿。 但現在的製法已多數改用小瓷碗。吃的時候才把砵仔糕從小砵倒出來,以竹籤穿起來吃。有的砵仔糕加入紅豆;亦有砵仔糕以白砂糖製造,因而是白色的。亦有綠茶砵仔糕、南瓜砵仔糕。還有食店嘗試用紫心番薯等材料製作不同色彩的砵仔糕。

 (9)風捲殘雲——-大風捲走了殘雲。 。比喻一下子把殘存的東西一掃而光。通常形容人的吃相。 【出處】唐·戎昱《霽雪》:“風捲殘雲暮雪晴,紅煙洗盡柳條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