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華心 – 從傳統觀念看新界鄉議局(上)

廖書蘭  國際筆會香港分會會長

(這是作者年前在[灼見名家]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經授權刊登)

新界鄉議局是世界上少有的代議政制與血源共生的產物,是中國人以家為核心的典範。 

新界是在特殊的歷史時空下所產生的區域,而新界鄉議局也是在特有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議事殿堂;逾90年來這個機構一直得到執政政府(英國殖民地政府、中國香港特區政府)的認同。有學者認為,新界鄉議局是世界上少有的代議政制加血源的組合,因為它並非西方的產物。新界鄉議局與一般的議會不同之處,它是政治與血源共生,是中國人以家為核心的機構,是西方制度移植到中國香港,東西方文化融合最好之地。

香港忽略新界原居民的貢獻

雖然在香港回歸歷史的場景上,大家都忽略了新界,在香港現代化進程中,大家也忽略了新界原居民的貢獻。回顧新界鄉議局90多年來,從來都是執政者不可不重視的機構。嚴格來說,新界鄉議局是在夾縫中求存,環境造就了它堅韌的生命力。

有觀察家認為新界鄉議局最終可能像區域市政局一樣,逃不過殺局的命運!筆者認為,兩者的成立背景與成員組合皆不一樣,不可以相提並論,新界鄉議局不會被殺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祠堂,因為只有新界才有祠堂,目前祠堂擁有的土地,僅次於政府。有祠堂就有族羣,新界的族譜、祠堂都是原居民生活最重要的文化載體,精神的依托之所。

無論是昔日的港英殖民地政府、現今的香港特區政府,可以說,對新界鄉議局是既愛且恨;一方面,它們有意的削弱新界鄉議局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又絕對需要新界鄉議局的功能。新界鄉議局雖然沒有實權,但它是政府的法定諮詢機構,是政府採納民意的新界議會。

鄉議局自1923-1997年,不斷跟港英殖民地政府折衷,多次前往倫敦斡旋;到了八十年代,新界鄉議局是第一個支持回歸中國,當準備移交時,中英談判期間,新界鄉議局又開始與北京多次接觸,保持良好關係,溝通渠道。當時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貫注畢生心力,在《基本法》第40條加入《新界原居民合法傳統權益得到特區政府保護》的條文,是核心價值,代表着跟中央政府(港澳辦、中聯辦)的溝通非常的重要。自此,回歸以後的新界鄉議局不僅繼續捍衛自己的土地和傳統權益,也成功轉型為一個愛國團體,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