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要有新思維 才能更好投資未來

何君堯 立法會議員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佈的今屆政府首份《財政預算案》在近日引起了民眾熱議。筆者認為,政府遵循了量入為出的原則,並勇於求變,加大了對創科、金融服務方面的投資,有亮點,總體上是正面的態度。不過,特區政府需多加注意,量入為出不等於做「守財奴」,政府在理財上要多用新思維,將錢用得其所,才能在未來提高香港的競爭力,讓民眾真正共享經濟成果。

此次財政盈餘創新高,達到1,380多億元,因此,民眾在分享成果力度上也有較高期望。不過,社會上呼聲頗高的「派錢」並沒有出現,筆者認為,不「派錢」其實是一件好事。「派錢」表面看上去是「還富於民」,事實上卻是較為消極的做法,無助於解決社會深層次的問題。須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民眾應明白,政府要為社會作出長遠投資,將資源投放在最有需要的地方,不能只為博一時掌聲而推出短期措施,這樣無助於提升香港的長遠競爭力。

體現積極有為投資未來特點

不過,雖然沒有「全民派錢」,但是減薪俸入息稅等一系列措施將為民眾帶來了一定的利好。其中包括減輕受薪人士的稅務負擔,減免差餉,以及向綜援和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等基層市民出「三糧」等。這些措施在惠及中產的同時,更能幫助到有需要的市民,對此筆者是十分支持的。

是次《財政預算案》也體現了積極有為、投資未來等特點,尤其對於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成為一大亮點,由去年投放的100億元大幅增加至500億元,聚焦具有優勢的四大創新科技範疇,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除此之外,政府亦會從儲備中另撥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第一期,從盈餘中撥出100億元用於對創科工作的支援。這體現了政府的創新意識及對於創科工作的重視,給予實質的支持,必定會為年輕人帶來更多初創機遇,這是值得肯定。

特區政府緊跟時代潮流,為推動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撥款1億元,將數碼港商場變成電子競技及數碼娛樂熱點,並支援業界開展技術發展及人才培訓。事實上,內地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有數據表明,中國電競目前有5萬從業人員,但還需要26萬才能滿足市場的人力缺口。特區政府應該正視這一趨勢,多在政策上予以支持,我們的年輕人也要大膽嘗試,推動電競產業發展,為香港增加更多的創業及就業機會。

此外,政府在金融行業上的一系列投資也頗具亮點,無論是持續發展金融服務業,致力推動綠色金融,發行綠色債券,還是快速支付系統與虛擬銀行,均對保持香港金融業的競爭優勢有正面意義,能夠幫助香港開拓新的市場版圖。

不難看出,是次《財政預算案》對投資未來的措施相當充足,各方各面均有涉及,但是通觀全篇,筆者仍覺得《預算案》較為保守,缺乏驚喜。因為上述投資都是一定要做的,具體措施上與過往的財政預算案相比,沒有很大的創新,尤其缺乏一些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樣可能會花了錢,卻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理財要新哲學更需新思維

政府不缺錢,對於很多問題會選擇用金錢來回應,但有些問題又非純粹錢能解決,例如土地徵收與青年有關的問題,政府必須要從以往舊事物或概念中提出新思維和新政策,方可突破困難開闢新天地。

例如,目前大量土地囤積在新界,特別以棕地為例,大部分棕地是集中在洪水橋、元朗南、新田、石崗和打鼓嶺一帶,合共1,300公頃之多。業主抗拒收地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確實有用地之需要,二是政府賠償金額不足。政府不太願意給予更多的賠償,又提供不到中間臨時緩衝用地,加上呆滯僵化的城規,必然造成拉鋸局面,導致土地轉換緩慢,未能及時從業主手中釋放出來發展。其實解決辦法是有的,就是一、將城規法例和程序簡化,以便加快改變規劃配合發展;二、政府加快處理改變用地申請和保地價程序;三、重新引入土地換地權益書來轉化業主的反抗立場,讓業主可以分享未來發展成果。倘改革成功,肯定是有利於收地造地工作!

在青年工作方面,無論是施政報告還是財政預算案均對青年的「生涯規劃」有着墨,但具體而言,政府又該如何幫助青年規劃人生?翻查過往數年的財政預算案,當局的做法包括向職訓局學員發放津貼、成立持續進修基金、資助特定科目的自資學士學位課程等,看上去好像面面俱到,事實上卻是「雷聲大,雨點小」,花了大量的錢,卻沒有真正了解青年之所需,最後自然也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其實做法是簡單的,我們的青年已經有很多學術上的扶助,取消生涯規劃這類計劃,鼓勵青年向政府借貸創業或買樓,政府做大水喉,接受青年家長和親人用其資產或強積金作抵押擔保,舉家支持協力創業,同時又聯合承擔,這樣才有生機,創造成果!

誠然,政府一直秉持審慎理財的原則,要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但是,量入為出不代表做守財奴,理財要新哲學更要新思維,政府不能光想着用錢來解決問題,應該拋棄「守財奴」心態,多進行一些大刀闊斧的長遠政策,將資源準確地用於民眾,還富於民,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理財上的新哲學,才能更好地投資未來。

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