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人們對於豬的錯誤認知

圖:在泥裏打滾的家豬。

傳說:豬會在排洩物中睡覺和拱來拱去。豬常常大汗淋漓。豬是不愛乾淨的動物。豬是粉色的。

實際情況:人們對豬的這些成見恰恰是飼養環境糟糕的最好寫照。野豬可不會在便便中睡覺或者拱來拱去的。它們是草食動物。它們會在泥漿中打滾,但僅僅是因為這是一種保持涼爽的好方法。家豬往往是粉色,但也是人類刻意影響的結果。

一隻家豬

電影《低俗小說》(Pulp Fiction)中,塞繆爾·L·傑克遜(Samuel L. Jackson)飾演的職業殺手朱洛斯·維尼菲爾德(Jules Winnfield)在解釋自己不吃豬肉的原因時說:「我不吃豬這種動物,因為豬缺乏覺悟,連自己的排洩物都不管。」

維尼菲爾德如果能花點時間想想,也許就不會對豬那麼刻薄。兔子會開心地藏起自己的糞粒,讓相對難以消化的草料有機會第二次通過消化系統,但卻沒人會對小兔的這種行為橫加指責。

野豬(我們的家豬就從它們馴化而來)是一種雜食動物,對自己吃的東西不會太挑剔。但野豬的食物中,90% 都是植物,因而它們可能對便便並沒有特別的興趣。

如果家豬偶然吃上自己的便便,最有可能是因為豬圈的狹小讓其勉為其難。

愛沙尼亞雪地上的野豬(圖片來源:《歐洲野生動物奇觀》(Wild Wonders of Europe)/Zacek/NPL)

實際上,瑞士巴塞爾動物園有一群野豬因為講究食品衛生而出名。

人們給野豬餵食表面沾上沙子的蘋果片。野豬不會立即去吃,而是將蘋果片拿到「穿過其圍場的小溪邊上,在那裏將蘋果片放進水中用鼻子來回撥動,然後再吃掉。」

即使真的餓極了,它們也會花時間把食物衝洗乾淨。但野豬對乾淨的蘋果卻從不會這麼做。

除了對食物的選擇,豬一般還背負著骯髒的臭名。

在泥漿裏打滾的一隻野豬(圖片來源:Roger Powell/NPL)

豬並不會在泥漿中打滾,但為了保持涼爽,它們也許會那麼做。

這是因為,豬不具備有排汗功能的汗腺,所以,下次再有人說「像豬一樣出汗(汗如雨下)」時,您可要記住這一點。這種生理現象意味著,豬面臨嚴重的身體過熱風險,泥漿比乾淨的水蒸發要慢得多。

英國牛津大學的格雷格·拉爾森(Greger Larson)認為:「豬與其他動物一樣,也會設法讓自己感到舒服,如果弄髒自己能讓身體保持涼爽,它們就會義無反顧地去這樣做。」

皮膚表面沾上的泥漿層還能像防曬霜一樣避免皮膚曬傷,並且能充當防止蚊蟲叮咬的防蚊防蟲液。擦掉皮膚上粘結的泥漿也是除去虱子和其他寄生蟲的一種好方法。

這就有些荒謬:在泥漿中打滾不會弄髒皮膚,反而可以清潔皮膚。

非洲灌叢野豬(Potamochoerus larvatus)(圖片來源:Nick Garbutt/NPL)

另外也不能忘記的是,當提到「豬」這個詞時,湧現在人們腦海中的往往是體表幾乎沒什麼體毛的、粉粉的一種動物,其實它是相對近期的一個人類創新。

家豬和其野生親戚——野豬,都屬於豬科動物。豬科動物包括十幾個物種,其中包括疣豬、倭豬、大林豬和非洲灌叢野豬等。

基因證據表明,野豬從亞洲和歐洲的譜系被馴化過兩次。這些野豬的祖先在約一百萬年前開始分化,時間比馴化家豬要早得多,後者發生在約 9,000 年前。儘管長期分離,但亞洲和歐洲的野豬卻有著完全相同的外表。

家豬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家豬皮色的基因代碼極為多變,因此,家豬也就呈現各種顏色和樣子。

拉爾森表示,在不到一萬年間,人類就讓這種多樣性大行其道。在 2009 年發佈的報告中,拉爾森和同事寫道:「人類擇優挑選發生罕見突變、在野生環境中會很快消失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