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腸道裡長息肉 上廁所時會有4個提示

半個月前,56歲的何女士經常出現腹痛、腹瀉症狀,她以為是進食不衛生導致的,所以沒太在意,想著改善飲食習慣後,症狀會有所好轉。

但是,這兩天何女士突然出現排血便及發燒症狀,這一刻她才覺得事情可能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害怕自己患上較為嚴重的疾病,為尋求進一步診治,故前往醫院就診。

就診時,醫師為其查體發現查體腹軟,無壓痛和反跳痛,但存在腸鳴音,結合何女士的臨床症狀,初步診斷為腸息肉,收入院治療,並進行下一步檢查明確診斷。

入院後,何女士配合進行血液常規、心電圖等術前檢查,明確無手術禁忌證,於是進行大腸鏡檢查,發現升結腸與橫結腸分別見0.3×0.3cm左右的扁平息肉,總共3枚,考慮到息肉較小,可以直接在腸鏡下將息肉切除。

醫生在與何女士溝通取得同意後,進行內視鏡息肉高頻電切除術將息肉徹底清除,並進行電凝止血治療。

手術較成功,術後予以注射頭孢曲松鈉藥物靜脈注射,預防感染。

住院5天后,何女士恢復良好,病情穩定,可以出院回家休養,醫生囑咐其3個月後到醫院複查,之後注意定期每年複查一次大腸鏡預防腸息肉復發。

醫師提醒:腸息肉多是由慢性發炎、遺傳因素所致,不良的生活習慣、年齡增長也可誘發腸息肉。

一般腸息肉比較小時,可以直接在進行大腸鏡檢查時即完全清除,如若不及時治療,導致腸息肉持續增大,或者發生惡性變,則需要進行開放性手術治療,甚至放化療,因此建議一旦患者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部不適等狀況,應及時就醫。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Wikipedia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屬於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的小腸結構,以及盲腸、結腸、直腸的大腸結構。

腸道不僅掌管營養物質的吸收,還肩負著阻擋細菌和廢物進入人體的職責,擁有豐富的神經細胞,能夠自主判斷,向身體發號施令,同時它對外界刺激十分敏感,暴飲暴食、精神緊張等都會使腸道產生「情緒化」反應,進而影響消化系統,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

隨著體檢時腸鏡檢查的普及,「腸息肉」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體檢報告中,根據相關研究,超過90%的腸癌是由腸道息肉惡性化引起的。

從息肉到癌症,整個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長達5~10年的時間,如若能在此時及時排查,就能夠大幅降低癌變風險。

 

腸息肉一般會長在腸子哪個部位?

所謂腸道息肉,一般泛指十二指腸、小腸、結腸、直腸部位的息肉,是腸道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

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

腸息肉一般好發於結腸和直腸的部位,小腸的部位較少見。

而結腸息肉發生的部位,通常可以在全結腸,如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等,但大部分的結腸息肉,會發生在左半結腸。

大腸水療-美麗人生整形醫美診所

為什麼會這樣呢?多與這3個因素有關:

  1. 位置:人體的大便在左半結腸基本上水分已經被吸收完畢,左半結腸的大便成型度、硬度,相對比較高。
  1. 時間:大便在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停留時間相對比較長,導致左半結腸更容易出現結腸息肉或結腸癌。
  1. 藥物刺激:有便秘的患者,排便週期比較長,若經常服用中成藥等通便的藥物,同樣也可能刺激腸道,更容易產生結腸息肉。

因此,醫師在做腸鏡的時候,會更關注患者的左半結腸這個發生率比較高的區域。

部分特殊情況,如林奇症候群的患者,發生結腸息肉、結腸腺瘤,通常也會出現在不常出現的部位,如結腸脾區或右半結腸、盲腸區域。

 

腸道有息肉,身體可能會有4種症狀

腸息肉的症狀和腸息肉的大小及數量密切相關,當腸息肉很少或較小的時候,如只有幾毫米大小的息肉,這種情況下患者一般不會有特殊症狀,因為息肉局部血運不是特別豐富時,大便在移動過程中對息肉本身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但是,如果當息肉比較多、較大,或息肉本身受外界的刺激以後引起出血時,可能會有一些症狀:

  1. 大便習慣與性狀改變:這是患者最常見的症狀表現之一,如產生黏液便、血便、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排便不盡感等,這些不規律排便情況可能是息肉訊號,如果長期出現類似變化,就需引起重視。
  1. 血便:血便也是腸道息肉的典型表現,當腸道息肉在腸道經過大便摩擦可產生出血,肉眼可見暗紅色血性液體,也可以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大便隱血陽性。
  1. 腹痛:當腸蠕動突然加快,血液或腸炎性東西在腸內通過以後都可以使腸蠕動加快,可能會出現痙攣性腹痛,腹痛感有一陣子非常強烈,可能過一陣就會緩解。
  1. 息肉脫出:位於直腸下端的帶蒂息肉可在排便時脫出肛門外,鮮紅色,圓形或櫻桃狀,便後可自行回复;而無蒂息肉需經肛指和肛門鏡檢查才能發現。

 

什麼樣的息肉容易癌變?

息肉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前者稱為腺瘤,與癌症的發生關係密切,是癌前期病變,非腫瘤性息肉則與癌症的發生沒有關係。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

腺瘤性息肉是大腸上的皮異型增生,這種增生在各種因素的刺激下,會讓細胞死亡、紊亂,時間長了就可能會發生癌變。

腺瘤性息肉又分為管狀腺瘤樣息肉、絨毛狀腺瘤樣息肉和管狀絨毛狀腺瘤樣息肉,其中以絨毛狀腺瘤樣息肉的癌變發生率最高,可高達50% ,管狀腺瘤樣息肉的癌症發生率約25%左右;而管狀絨毛狀腺瘤樣息肉癌變異率約在30%左右。

除以上腺瘤之外,如果患有家族性多發性腺瘤型息肉病10年或以上,並且不做任何干預治療的話,那麼癌變率可以達到100%。

所以,如果有家族性腸道息肉病史,一定要提高注意,即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到醫院進行腸鏡檢查。

How to deep-fry

不想息肉惡變成腸癌,3種食物要少吃

  1. 高脂肪食物:高脂飲食可產生大量膽酸,進入腸道後膽汁酸代謝產物是一個致息肉甚至致癌的因素,所以盡量避免高脂肪食物,如肉類、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應多吃多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品。
  1. 加工肉類:如香腸、烟肉、熱狗等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這些物質可以和細菌產生反應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在腸道內可轉化為致癌物質。
  1. 高糖分食物:高糖食物,特別是加工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也可能與腸道息肉的形成有關,如果糖分攝取過多會導致腸道菌叢失衡,增加腸道負擔,進而增加腸道發炎和息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