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肌少症 恐引發吞嚥困難

隨著年齡增長或其他病因,可能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發生「肌少症」,造成肌力下降、行動不便甚至失能。醫師指出,肌少症影響的層面並不只有四肢的骨骼肌肌肉,也會影響到控制吞嚥動作的肌肉群,進而引發吞嚥障礙,造成「肌少症吞嚥困難」。

吞嚥卡卡要及早改善!醫:避免肌少症、吞嚥困難與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骨科.復健|醫療|元氣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楊蕙黛表示,65歲以上族群中,肌少症吞嚥困難並不少見;除了吞嚥困難或嗆咳的症狀,嚴重時也可能有聲音沙啞的現象。由於患者吞嚥動作的肌肉群受影響,沒有足夠的肌力完成有效咀嚼和運送等吞嚥動作,後續引發營養不良,又會使肌少症問題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楊蕙黛指出,藉由肢體的物理與職能治療,以及個別的吞嚥復健訓練,增進四肢骨骼肌及吞嚥肌群的肌耐力與協調性,強化吞嚥技巧,並視情況調整進食食物的質地,給予足夠的營養補充,可改善吞嚥進食的能力。

此外,醫學研究發現,已知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同時患有肌少症的比例較一般人更高,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以及共病之關係。

楊蕙黛建議,若有四肢瘦削或無力等疑似肌少症、或是合併有吞嚥困難的情況,建議到醫院進行相關的評估檢測,若確認診斷便可盡早進行復健治療,有機會獲得不錯的進步。

如何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一、飲食

蛋白質:牛奶、雞蛋、瘦肉、黃豆,份量=體重每公斤X1.0~1.2公克(無腎臟功能異常者),例如:60公斤的長輩,一天約60~70克(瘦肉約10兩)

維生素D:黑木耳、乾香菇、鮭魚、秋刀魚+每週3次日曬10~15分鐘

熱量:75歲長者約1500~2000卡

二、運動
每週3~5次,每次20~30分鐘

方式:
強化心肺功能以及肌耐受力:有氧舞蹈、快走、騎腳踏車、游泳。

增進身體彈性以及平衡感:太極拳、徒手操、瑜伽。

重量訓練:啞鈴、彈力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