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鈣化、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有什麼區別?誰更可怕?

在疾病界,有一家讓人談之色變的“動脈三兄弟”——動脈鈣化、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

三兄弟不但名字相似,還擁有同樣的理想抱負,希望能將“家族企業”心腦血管疾病做大做強,有朝一日佔領人類健康界。面對來勢洶洶的“動脈三兄弟”,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抵禦侵襲,成功守護心腦血管健康呢?

什麼是動脈鈣化、動脈硬化、動脈粥樣硬化?

人有年齡,樹有樹齡,血管同樣也有“年齡狀態”。一般情況下,人在20歲左右時,血管發育完成,此時的血管柔軟且富有彈性,最適合機體供血的需要。但隨著年齡增長,血管逐漸自然衰老,使得血管壁變厚、變硬,動脈彈性功能下降,導致動脈管腔狹窄、血管收縮與舒張功能異常,即發生了動脈硬化

而當血管內皮因為各項危險因素受到損傷後,血液中的膽固醇進入動脈內膜,被巨噬細胞吞噬後形成泡沫細胞後,再經過複雜的生化過程就形成了硬化斑塊硬化斑塊外觀呈黃色粥樣,因而被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至於動脈鈣化,則是指鈣鹽沉積於動脈壁組織的一種病理改變。人體的鈣主要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當動脈鈣化發生時,鈣就會以磷酸鈣的形式沉積在脈管系統。

根據鈣化發生部位,動脈鈣化可分為2種表現形式——內膜鈣化和中膜鈣化。前者與動脈粥樣硬化、炎症關係密切;後者則多發生於糖尿病和尿毒症等疾病。

三者有何區別?

1
病因不同
動脈硬化其實就是動脈血管壁老化的過程,它的首要危險因素是年齡,同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體力活動不足、不良膳食習慣等危險因素也會加快動脈硬化的進程。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複雜,主要包括內皮細胞損傷、血脂代謝異常、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炎症反應等,但普遍認為血管內皮損傷是其啟動因素。

動脈鈣化多發於高齡、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慢性腎病的人群,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動脈鈣化的主要原因。

2
後果不同
動脈硬化會使血管阻力增加,直接後果就是導致血壓升高。當血壓升高後,又會加重動脈硬化程度,形成惡性循環。而動脈粥樣硬化在三者中危險性最大,當血管內皮受損後,血管彈性降低,動脈血管變窄甚至堵塞,易引起一系列急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不同部位的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多種嚴重後果,比如發生在冠狀動脈,可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發生在腦動脈,可引起腦缺血、腦萎縮、腦出血;發生在腎動脈,可引起腎功能不全

至於動脈鈣化,近年來研究發現,動脈鈣化並非簡單地由磷酸鈣被動沉積於血管壁引起,而是一個與骨發育相似的主動的、可預防和可逆轉的,高度可調節的生物學過程。

有觀點認為,在動脈鈣化早期和中期,多數動脈鈣化發生在動脈粥樣硬化處,鈣化處和斑塊處之間順應性不一致,會影響斑塊的穩定性,容易發生破潰,風險性增高;在動脈鈣化後期,損傷局部的炎症反應已經穩定,而鈣化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狀態,因此有可能增加粥樣硬化斑塊的穩定性,對動脈起到一定保護作用,導致斑塊破潰的風險性降低。因而動脈鈣化對於心血管健康的影響需要辯證對待

該如何保護血管健康?

雖然我們很難完全避免動脈硬化、鈣化、粥樣硬化的發生,但卻可以通過相關有效措施來延緩它們的發展,從而保護我們的血管健康。一方面,要及時且積極控制好各項危險因素

01
控制三高
有動脈硬化跡象的人群,需要更加嚴格監測和控制血壓,除了按時服用降壓藥,平日也要注意避免劇烈活動;保持排便通暢;起床、蹲起、上下樓放緩動作,切勿猛然發力;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
02
改掉不良生活方式
科學飲食
健康飲食,避免高糖、高油、高脂、高鹽“四高”飲食,建議每天膳食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禽畜魚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Tips:
血管不好少吃鈣含量高的食物,否則容易引起動脈鈣化?錯!

動脈鈣化與血管內皮損傷、動脈斑塊有關,正常劑量的鈣攝入並不會導致動脈鈣化

對於缺鈣人群,建議優先加強食補,多吃鈣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豆類及豆製品、深色蔬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考慮補充口服鈣劑,需提前諮詢醫生,避免鈣劑潛在的心血管風險。

戒菸限酒
煙草中的有害成分會直接損傷血管內皮,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過量飲酒也會加速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
堅持體育鍛煉
經常久坐不動,人體內血液流速就會減慢,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就容易升高,患上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自然也會增加。
保持健康體重
肥胖或體重超重的人群,尤其容易出現血脂增高,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保持健康體重不但有助於保護血管健康,還能大大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另一方面,對於已有動脈粥樣硬化,需要控制並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發展,防止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除了要控制好以上的危險因素,還可以考慮服用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物進行防治。臨床常用治療西藥有降脂藥物、抗血小板藥物、抗氧化藥、抗炎藥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成藥廣泛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並取得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