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勞損 潛伏骨刺危機
近年生骨刺情況有年輕化跡象,高危一族包括長期穿著高跟鞋人士、沉迷電子產品的低頭族、辦公室及零售業人士。
骨刺是骨質增生的其中一種,大多因為長期勞損和姿勢不當而引起,也是都市人越來越普遍的疾病。
高危族群 女性居多
「骨刺」的稱謂,是因為骨質增生在X光片上,呈現出刺針的形狀。一般打工仔,工時長又生活壓力大,關節長時間受壓,易有勞損及引致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是退化性關節炎的病徵,這增生的骨骼及軟骨組織,在任何關節都有可能出現。最常見出現的部位,是活動量較大的地方如膝關節、頸椎及腰椎。
圖 A 為正常及健康脊椎, 圖 B 為退化脊椎(X 光片可見明顯骨刺增生嚴重)。 |
當關節出現虛位,為了重新固定關節,骨頭末端近關節位置,便會長出新的軟骨組織及骨骼填補虛位,繼而形成「骨刺」。
近年,年青女性骨刺患者有上升趨勢。由於長期穿著高跟鞋,會對腰椎及膝關節造成壓力,加上不良姿勢沉迷智能產品,也容易令頸椎錯位,令骨刺出現的機會大大增加。所以,骨質增生已不是中年及長者族群的「專利」。
骨刺增生 後患無窮
骨刺造成疼痛,可以令人相當痛苦。骨頭末端的軟骨組織經磨損後,軟骨下面的骨骼組織便會暴露出來。這些骨骼組織的表面帶有許多神經末梢,在往後經常磨擦,便會產生痛楚,影響日常生活。
生骨刺高危一族包括長期穿著高跟鞋女士、沉迷電子產品的低頭族、辦公室及零售業人士。 |
而脊椎關節出現的骨刺,可能會壓著附近的神經根,造成四肢感覺異常、痛楚、肌肉無力及萎縮,嚴重的話,更會引致大小便失禁。
疼痛訊號 不容忽視
當關節感到疼痛時,有機會是骨刺壓向軟組織或神經線的訊號,故應盡快找脊醫進行檢查,就該受壓位置作針對性治療。
如有骨刺患者出現脊骨錯位,疼痛會增加,一般脊醫會以脊科手法治療,把錯位的脊骨復位,減少骨刺壓迫神經線,以減輕痛楚。
「烏龜頸」頭部向前傾玩手機,及經常「翹腳」的不良姿勢,都大大增加了骨刺增生的風險。 |
忌烏龜頸 避免翹腳
要預防骨刺這類退化性關節炎,首要是注意日常生活的姿勢,如使用電腦等電子產品時應避免「烏龜頸」,忌頭部向前傾,背部盡量貼緊椅背,雙腿不要「翹腳」。
當然,最重要是注意脊椎的保養,包括坐下、站立及躺臥時,都當姿勢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