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 中醫藥防治腫瘤

曹勇

近些年,惡性腫瘤的全球發病率逐年上升,惡性腫瘤雖然生長在身體的某一局部,但實際上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大多數的腫瘤病人來說,局部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治問題的,而中醫從整體觀念出發,以人為本,實施辨證論治,既考慮到局部的治療,又採取扶正培本,整體兼顧的方法,因此中醫藥在控制腫瘤治療中的不良反應、提高機體免疫力、防治腫瘤復發轉移及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方面有獨到的特點和優勢,這對於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狀和全身狀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欄目有幸邀請到了暨南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曹勇教授為我們介紹中醫藥對腫瘤的防治作用。

曹勇:男,1962年生,醫學博士,博士後(出站),教授,博士生導師,暨南大學中醫學院中醫內科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曹勇教授致力於中西醫結合腫瘤防治的研究,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擅長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腸癌、鼻咽癌、惡性淋巴瘤、膀胱癌等惡性腫瘤,以及腫瘤放化療、靶向治療毒副作用和腫瘤康復期的中醫藥治療,腫瘤術後復發轉移的中醫藥防治,中醫藥治療呼吸、消化與疑難雜症,對中醫腫瘤學頗有建樹。

什麼是腫瘤的放化療

放療的全稱是放射治療,是一種物理治療手法。它能夠利用各種不同能量的射線來對付腫瘤,以抑制和殺滅腫瘤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化療是通過化學藥物滅殺腫瘤的治療方法。常用靜脈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讓化療藥物直接進入患者體內滅殺腫瘤細胞。放化療可能會帶來皮膚損傷、脫髮、疲乏、喉和氣管損傷、食管炎、肺炎、口腔問題,會引起白血細胞水平低下,機體抵抗力低,導致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腹瀉等副作用。

 關於中醫藥對於腫瘤的防治作用

中藥治療可以提高腫瘤患者的睡眠質量、緩解食慾不振、腹脹、腎功能等方面的問題。降低化療後的毒副作用,減輕病人痛苦,延長腫瘤生成期,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關於癌前病變的作用:此階段尚未發病,但我們可以根據中醫“治未病”的理論,順應自然,運用中藥、食療、情志調節、運動、氣功等調養方式,結合腫瘤早期篩查,對高危人群進行早期干預,有效調節偏頗體質,預防腫瘤的發病。目前有不少研究證實中醫藥對癌前病變的進程有阻斷作用,從而降低了癌症高發區人群患癌的發病率。

2.放射、化療、靶向藥物等治療中應用中醫藥可減毒增效:中醫採用個體化及多種干預手段聯合運用,能更有效抗治腫瘤多藥耐藥、減毒增效。中醫多採用扶正與祛邪並用的原則,隨症加減。比如:中藥與放療結合。防治毒副反應及後遺症:中醫認為放射性為熱毒之邪,易傷陰耗氣,放療後予以養陰益氣、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的中藥,可減輕放療引起的口咽炎、鼻腔炎、肺炎、食管炎等毒副作用;對放射治療增敏:中藥配合放射治療,有一定的協同增敏和增效作用,這已經被大量實驗所證實。中藥與化療結合:很多人化療後出現疲倦乏力,噁心嘔吐,手腳麻木等不良反應。中醫認為化療引起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應、腎功能損傷等反應都屬於化療損傷氣血的表現,故以中藥補氣養血、健脾和胃、滋補肝腎,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3.防治復發轉移方面:根據中醫學“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既病防變思想,在常規治療原發腫瘤的同時,辨證選用中藥來改變這些靶器官和組織的微環境,改善局部結構異常,增加局部免疫功能,使之不利於轉移來的瘤細胞附著、佔據和生長,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轉移的發生。如根據“腎主骨”理論,應用補腎壯骨的中藥預防前乳腺癌,肺癌等的骨轉移。中醫認為,惡性腫瘤的發生是因為人體正氣內虛,邪毒積聚而成,因此中醫藥預防腫瘤大都是從扶正培本、解毒抗癌入手。常運用扶正培本法、活血化瘀法、清熱解毒等法辨證施治,用以防治惡性腫瘤的轉移。

中醫藥防治腫瘤的過程中,更加重視患者的主觀感受,提出“帶瘤生存”的觀點,與現代醫學相比,雖在縮小瘤體大小方面弱於傳統的放療,化療,但副作用少,具有較好的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等方面有明顯優勢。據統計,目前國內大概有70%的腫瘤病人都在接受不同程度的中醫藥治療。中醫治療腫瘤有其固有的特色和優勢,是腫瘤綜合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環。中醫中藥將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必將為人類最終征服腫瘤的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醫等治療方式能否替代或部分替代放化療?

中醫治療不能完全或者部分替代化療,在具體診治過程中應當堅持多學科治療、精準治療、辯證治療、中西醫有效結合。中醫藥雖然不一定能把癌症治愈,但卻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治療併發症,減輕放療化療、手術、靶向治療等導致的不良反應,還能預防腫瘤術後的復發和轉移,提高生活質量。因此,在積極放療、化療及手術治療惡性腫瘤的前提下,配合中醫中藥治療,能癌症患者多一條生路。

目前國內多個省份都能夠進行腫瘤的放化療治療,讀者朋友們如有需要,可前往相關醫院問診,若線下不便,也可訪問網絡醫院諮詢。

內容整理:暨南大學傳媒學院 路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