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養生】天冷必喝這5碗湯 滋陰潤燥補腎氣
天冷必喝這5碗湯,滋陰潤燥補腎氣!隔三岔五來一碗,全身都舒服
冬天,隨著氣溫的降低,空氣的濕度也下降了,此時,燥意不減,冷意愈濃。
談起養生,不妨多喝點湯水,能幫助潤燥,亦能暖身。
玉竹潤燥湯:滋陰補水
材料:玉竹15~20克,豬瘦肉200~300公克(可稍帶一點肥肉),蜜棗兩個,薑一片。
做法:玉竹洗淨後,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瘦肉洗淨後和薑片、蜜棗一起加入鍋中,再煮15分鐘後關火,加入少許鹽調味即可食用。
對於皮膚較敏感的人來說,乾燥的天氣,不僅使臉部皮膚緊繃,連唇部都乾燥脫屑。
塗個乳霜、潤唇膏,或能緩解一時不適,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內部的深層“補水”,這時,玉竹潤燥湯便派上用場了。
如果乾燥較甚,或想換口味,可把瘦肉換成老鴨肉,其湯更滋潤。
甘麥大棗湯:寧心安神
做法:用甘草12克,淮小麥18克,去核大棗9枚。小麥洗淨,撇去浮沫;甘草、淮小麥、大棗放入鍋內加水煮沸後即可飲用。
乾燥少雨的冬季,易讓人產生煩躁憂鬱的心理波動,若遇上生活、工作不順,還可能出現心神不寧,失眠的狀況。
而淮小麥能夠補養心氣,讓陽氣升發,提高心臟的供血功能,心臟的供血功能恢復了,失眠多夢的症狀自然就會消失了。此湯尤其適合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的人。
巴戟天燉雞:補腎、脾之陽
材料:巴戟天10~15克,嫩雞半隻(或500克雞肉),枸杞5克,紅棗2顆,薑數片。
做法:雞肉先斬塊洗淨,加薑片稍醃片刻(也加少許黃酒)。鍋中加水燒開,放入巴戟天和雞肉,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再加入枸杞和紅棗煮1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冬天,怕冷的人,早早就穿上了秋褲。但即便如此,不少人的手腳還是冰冷涼涼的。
而用巴戟天配上同樣性溫滋補的雞肉,加上枸杞、紅棗,能協同補充了人體的陽氣——尤其是腎、脾之陽。
補腎之陽,相當於是給火爐添了柴;補脾之陽,好比如給火爐輕輕搧風。熱源夠了,身體四肢自然也暖了。
蓮子栗子燉羊肉湯:暖身補腎氣
材質:羊肉250公克,蓮子、栗子各50公克,精鹽各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淨切塊,與蓮子、栗子一起燉煮,出鍋後加鹽調味即可。
羊肉暖身,蓮子安神、生津,栗子補腎氣。
冬季喝此湯,可以安神、潤燥,暖身、補腎氣,尤其適合陽虛體質人群,女性、中老年人群亦可適當佐晚餐食用。
沙參雞湯:潤肺養腎
材料:北沙參20克,玉竹、百合各15克,山藥30克,雞肉150克,瘦豬肉100克,精鹽、蔥、薑、料酒、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北沙參、玉竹、百合洗淨後放入紗布袋,紮好口;蔥、薑、蒜分別洗淨拍碎;雞肉、豬瘦肉分別洗淨,放入沸水中炒掉血水,撈出,均切成小塊。
雞肉、瘦豬肉、紗布袋、山藥、蔥、薑、料酒一同入鍋,注入清水,武火燒沸,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煮爛,加鹽調味即可。
北沙參補氣,玉竹、百合潤肺,山藥滋養腎臟,此食療方有很好的補中益氣的作用。尤其適合女士、年輕族群佐餐食用,有潤燥,滋養肌膚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