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英國博物館停用「木乃伊」稱呼 以示尊重

為表示「尊重」(respect),包括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在內的部分英國博物館,已不再使用「木乃伊」(mummy)一詞來形容古埃及人的遺骸,因為這個詞是「非人化的」(dehumanising),會讓人聯想到「可怕的怪物」,對古埃及人不尊重,而且帶有英國殖民歷史的痕跡。

大英博物館藏品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1月21日報道,目前這些博物館傾向於採用「木乃伊化的人」(mummified person)或「木乃伊化的遺骸」(mummified remains),做為更為「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的替代選項。

大英博物館表示,他們希望藉此向訪客強調,他們看到的展品是曾經真實生活過的人,「木乃伊」這個字對3000多年前的死者「不尊重」。

紐卡索(Newcastle)的大北方博物館(Great North Museum)也表示,已經對館內收藏的西元前600年的女性木乃伊里托魯(Irtyru)使用新稱呼,藉此承認英國過去殖民剝削的歷史,並給予她應有的尊重。

愛丁堡的蘇格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s Scotland)也從古埃及人遺骸的標籤上刪除「木乃伊」一詞。該館發言人說,如果知道遺骸的名字,就用那個名字,否則就用「木乃伊化的男人、女人、男孩、女孩或人」(mummified man, woman, boy, girl or person),因為「我們指的是人,而不是物體。」(we are referring to people, not objects.)。

大英博物館藏品

 

此外,拜各類恐怖影片所賜,博物館還擔心,「木乃伊」已經與「可怕的怪物」(terrifying monsters)聯想在一起,例如1932年的電影「木乃伊」(The Mummy)。大北方博物館的Jo Anderson指出,關於木乃伊詛咒的傳說和描述超自然怪物的電影,「侵蝕他們做為人的屬性」。

據報道,「木乃伊」一詞至少從1615年開始在英語中使用,被某些人認為帶有英國殖民歷史的痕跡,因為這個詞起源於阿拉伯文的「mummiya」,意指有防腐作用的「瀝青」(bitumen)。英國博物館收藏的許多木乃伊,都是在其殖民擴張時期被運到英國本土,尤其是在維多利亞時代,當時開箱甚至成為一種流行。

古埃及人還會把貓製成木乃伊,安葬在人的旁邊,顯示對貓的愛護及其獨特地位。圖為大英博物館藏品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每日郵報